陈锐俊
-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人体中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及生物等效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左旋组与络活喜组,每组80例。左旋组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组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为络活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法检测各组血液中的血药浓度,并比较生物等效性、治愈率与不良反应率。结果左旋组和络活喜组在同一用药剂量治疗的情况下,治疗过程中病人血清中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组和络活喜组血药峰浓度(Cmax),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等生物等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组治愈率与不良反应率优于络活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人体中的血药浓度、相对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差异,且生物等效性相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治愈率和不良反应率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 陈锐俊薛梅高燕灵李楚云
-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和无肝硬化肝癌患者围术期情况及肝衰竭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与无肝硬化肝癌患者围术期情况及肝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入住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乙型肝炎肝癌患者160例,其中合并肝硬化90例为研究组,无合并肝硬化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对肝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输血率和肝门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胆瘘和肝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肝衰竭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肝脏切除范围、肿瘤直径、肝门阻断、肝硬化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hild-Pugh分级、术中出血量、输血、肝脏切除范围、肝硬化为乙型肝炎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为乙型肝炎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较无肝硬化肝癌患者出现围手术期肝衰竭的风险高。
- 陈锐俊薛梅高燕灵李楚云
- 关键词:肝硬化肝肿瘤肝功能衰竭
- 茵栀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分析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儿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蓝光照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A组和B组分别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颗粒,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失时间和光照治疗时间、临床疗效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B组低于治疗A组(P<0.05)。治疗A组和治疗B组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和光照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B组短于治疗A组(P<0.05)。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4.29%、77.17%和94.29%,治疗B组高于对照组和治疗A组(P<0.05)。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11.43%、14.2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能有效降低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失时间和光照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 陈锐俊薛梅高燕灵李楚云
-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茵栀黄颗粒布拉氏酵母菌蓝光治疗
- 1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实际情况,为我院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2年我院上报广东省ADR管理中心的170份ADR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涉及药物、给药途径、剂型、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0例ADR中,中老年(>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儿童(<10岁);静脉滴注致ADR的发生率最高,为127例,占75.1%;引发ADR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抗菌药物最多,为6个;仍有部分科室ADR报告数为0。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力度,及时反馈信息于临床,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 陈锐俊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抗菌药物静脉滴注
-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观察实施管理前与实施管理后患者抗菌药物管理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管理后患者抗菌药物医院病历使用率30.0%、Ⅰ类切口使用率20.0%、病原微生物送检率63.3%均优于实施管理前的66.7%、75.0%、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后患者药品总费用(10268±5167)元、人均抗菌药物费用(7291±1674)元均低于实施管理前的(14956±9134)、(8678±1922)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运用到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中,各项抗菌药物管理指标均得到优化,是较好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
- 陈锐俊薛梅高燕灵
- 关键词: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