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广鉴

作品数:22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肝硬化
  • 6篇幽门螺
  • 5篇队列研究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炎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胃病
  • 4篇腺炎
  • 4篇螺杆菌
  • 4篇门静脉
  • 4篇门静脉高压
  • 4篇门静脉高压性
  • 4篇门静脉高压性...
  • 4篇脑病
  • 4篇静脉
  • 4篇静脉高压
  • 4篇急性胰腺炎
  • 4篇高压性
  • 4篇高压性胃病
  • 4篇发病

机构

  • 12篇开滦总医院
  • 4篇华北理工大学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开滦(集团)...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开滦医疗集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唐山市医疗保...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2篇李广鉴
  • 7篇孙秋
  • 7篇赵利
  • 5篇朱国玲
  • 5篇蒋晓忠
  • 5篇杜丽明
  • 5篇张冰
  • 4篇王文鸽
  • 4篇张杰
  • 3篇段和力
  • 3篇张艳敏
  • 3篇吴寿岭
  • 3篇袁楠
  • 3篇王谦
  • 2篇刘业松
  • 2篇刘景旺
  • 2篇张仲慧
  • 2篇张亚杰
  • 2篇曹立瀛
  • 2篇杨颖

传媒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第三届全国肝...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旋杆菌诱发肝硬化大鼠高氨血症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肝硬化大鼠高氨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只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n=8)、Hp感染组(n=8)、肝硬化组(n=8)、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n=8)。肝硬化组及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给予50%四氯化碳橄榄油腹腔注射;正常组与Hp感染组给予同量的橄榄油腹腔注射。从建立模型的第9周开始,Hp感染组与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每周感染2次Hp,共8次。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检测大鼠血氨水平及胃粘膜Hp数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及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体重较低(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体重较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胃粘膜Hp数量较高(P<0.05),与肝硬化组与Hp感染组比较,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胃粘膜Hp数量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及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血氨水平高(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合并Hp感染组血氨水平高(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能诱发肝硬化大鼠高氨血症。
李广鉴赵利刘业松张亚杰孙秋刘景旺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肝硬化高氨血症肝性脑病尿素酶
清中汤加味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①目的探讨清中汤加味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②方法选择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炎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口服清中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铝酸铋颗粒治疗。同时两组均口服泮托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疗程均为14d。结束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H.pylori根除率与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③结果观察组H.pylori的根除率为80.0%,对照组的根除率为82.2%,两组根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结论清中汤加味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其优势主要在于辩证施治,在根除H.pylori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李广鉴杜丽明王文鸽孙秋任庆帅袁楠张冰杨颖赵利吉瑞更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中西医结合
镜下不同分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内镜下不同分级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开滦总医院及其10家分院住院的260例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APRI及FIB-4指数),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内镜下不同分级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260例PHG患者,轻度40例(15.4%),中度202例(77.7%),重度18例(6.9%)。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蛋白(Albumin,ALB)、Child-pugh分级是PHG不同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HG严重程度与ALB下降、Child-pugh分级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监护。
孙秋李广鉴杜丽明赵利袁楠张亚丽曹立赢陈朔华任庆帅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白蛋白CHILD-PUGH分级
内镜与泮妥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22例被引量:5
2004年
王建军朱峰李广鉴
关键词:内窥镜术消化性溃疡出血泮妥拉唑
肝硬化肝性脑病分期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①目的通过对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比较,观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硬化肝性脑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②方法将85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按Davidson标准分期,每期各为1组。将同期住院的80例未并发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对照组,全部患者在进行分期判断同时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包括T3、T3、TT4、FT4、RT3及TSH)水平测定和统计学分析。③结果随着肝硬化肝性脑病分期的上升,血清甲状腺激素(T3、FT3、T4、FT4)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以FT3变化最显著。④结论随着肝硬化肝性脑病病变程度的进展,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评估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
张仲慧李广鉴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病甲状腺激素
不同方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根除对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加左氧氟沙星(500 mg,1次/d),疗程10天。B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000 mg,2次/d)加甲硝唑(400 mg,2次/d),疗程10天。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Hp,观察Hp根除率,并比较治疗前及停止根除Hp治疗后4周空腹血氨水平。结果 (1)A组和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1.7%和75.0%,A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5);(2)Hp根除治疗前,A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82.8±8.1)μmol/L,B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83.9±9.3)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治疗后,A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34.3±6.3)μmol/L,B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为(48.7±7.4)μmol/L,A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Hp根除率越高,血氨水平降低越明显,因而提高Hp根除率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Hp阳性的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发生。
李广鉴姚淑文于艳辉蒋晓忠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肝硬化血氨肝性脑病
清中汤合丹参饮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清中汤合丹参饮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PHG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128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1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清中汤合丹参饮治疗,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血小板计数(P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抗胃壁细胞抗体(PCA)阳性率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率,并统计2组治疗1、3个疗程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PLT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TBiL、INR、D-D、CR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PLT、INR、D-D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CRP降低(P<0.05),且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PLT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TBiL、INR、D-D、CRP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1个疗程2组Hp感染阳性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个疗程2组内PCA阳性率及2组间PCA阳性率和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胃镜总有效率均高于本组治疗1个疗程(P<0.05),且治疗1、3个疗程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胃镜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清中汤合丹参饮治疗PHG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黏膜病变程度,改善肝功能、凝血指标、炎症指标,临床疗效显著。
李广鉴杜丽明孙秋王文鸽李晨赵利
关键词:丹参饮胃病肝硬化中药疗法
基线空腹血糖水平与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背景急性胰腺炎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聚焦急性胰腺炎高危因素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内容集中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与血糖的关系,鲜有关于空腹血糖与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探讨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对新发急性胰腺炎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首次参加2006—2007、2008—2009年健康体检、无急性胰腺炎病史及空腹血糖资料完整的开滦研究人群作为观察队列,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125088人,观察该研究对象中新发急性胰腺炎发病率,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对新发急性胰腺炎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人群按空腹血糖四分位水平(≤4.69、>4.69~5.13、>5.13~5.72、>5.72 mmol/L)分为4组,平均随访(10.14±1.71)年,共发生急性胰腺炎297例,发病率分别为1.83/万人年、2.38/万人年、2.00/万人年、3.18/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空腹血糖>5.72 mmol/L组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是空腹血糖≤4.69 mmol/L组的1.44倍〔HR(95%CI)=1.44(1.04,2.01)〕。结论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在5.72 mmol/L以上增加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张冰朱国玲孙秋吉瑞更陈硕华李广鉴袁楠赵利曹立瀛
关键词:空腹血糖急性胰腺炎队列研究
累积尿酸暴露值与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队列人群尿酸累积暴露量与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以参加开滦集团2006-2010年度健康体检、无AP病史和UA资料完整的队列人群为观察队列,以研究对象完成2010年度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以新发AP事件、死亡或至随访结束(2021年12月31日)为随访终点。根据每连续2次体检所测尿酸的均值及每连续2次体检的间隔时间计算尿酸累积暴露量(cumUA),将cumUA按四分位进行分组,观察各组人群基线资料和新发AP发病率。经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cumUA分组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55799人,按基线cumUA四分位数水平分4组,4组间性别、年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TC、TG、LDL-C、HDL-C、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9年、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史、胆石症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糖尿病病史没有差异(P=0.30),本研究平均随访(10.52±1.75)年,共发生AP事件153例,4组的发病密度分别为1.65例/万人年、2.76例/万人年、2.13例/万人年、3.96例/万人年,Log-Rank检验4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4,P<0.001)。以Q1组为对照,进一步校正了性别、年龄、TC、TG、eGFR、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胆石症病史后,Q4组发生AP的HR=1.77(95%CI:1.07~2.92)。排除随访期间死亡人群后重新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Q4组发生AP的HR=1.75(95%CI:1.04~2.95)。结论随着cumUA的暴露增加,AP的发病率和发病风险均呈上升趋势。
苏阿芳李广鉴张云水赵秀娟吴寿岭蒋晓忠
关键词:尿酸急性胰腺炎队列研究
吸烟对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背景现有研究表明,吸烟既是慢性胰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尚缺乏吸烟对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吸烟对AP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以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7年健康体检、无AP病史且吸烟资料完整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观察队列,最终纳入分析者98 287例。研究人群按吸烟(n=39 635)和非吸烟(n=58 652)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人群的AP发病率;经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9.7±1.4)年,共发生AP 158例,总人群AP发病密度为1.56/万人年,吸烟组和非吸烟组的AP发病密度分别为1.98/万人年和1.45/万人年。经Log-Rank法检验,吸烟组的累积发病率高于非吸烟组〔0.19%(76/39 635)比0.14%(82/58 652),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吸烟组的AP发病风险是非吸烟组的1.82倍〔95%CI(1.39,2.38)〕;校正了基线时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性别、年龄、收缩压、腰围、臀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病史)后,吸烟组的AP发病风险是非吸烟组的1.58倍〔95%CI(1.05,2.38)〕。结论吸烟是A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将早期戒烟作为AP患者临床治疗管理的一部分。
孙秋朱国玲张冰吉瑞更赵利李广鉴任庆帅马一涵吴寿岭
关键词:吸烟队列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