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
- 作品数:21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洁悠神对腹腔引流管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洁悠神对腹腔引流管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换药,即用0.5%碘伏消毒引流管口和周围皮肤后贴开口3L敷贴,每2天换药1次;观察组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加用洁悠神喷洒于引流管、管口和周围皮肤,3次·d-1。比较2组腹腔引流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引流管口皮肤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管口感染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皮肤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洁悠神可有效降低腹腔引流管口感染的发生。
- 罗翠松艾平岚林云袁伟王恺
- 关键词:洁悠神腹腔引流管
- 残胃癌行胃切除术后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一例被引量:3
- 2013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腹上区和脐区疼痛10d,于2011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30余年前因消化道溃疡于外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此次上腹呈持续性闷痛,伴阵发性加重,解黑便,
- 艾秋宝林云戴鹏张国然罗翠松罗剑波
- 关键词:胆囊穿孔残胃癌胃切除术
- 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儿童SANT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童,3岁2个月,因车祸体检发现左上腹包快。手术所见:肿块与脾脏相连。肿块4 cm×5 cm×3 cm大小,肿块界限清楚,切面:紫红、灰白相间,呈结节状、分叶状。镜下见纤维组织将毛细血管样结构分隔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结节状血管巢,结节间纤维组织疏松,无明显胶原化,其中可见厚壁的血管,并可见散在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血管巢表达CD31、CD34,血管间隙表达SMA,间质纤维组织表达vimentin、灶状SMA,不表达desmin、NSE、S-100、ALK、CD21、EBV,散在表达CD68、CD8,Ki-67增殖指数常<5%。结论 SANT是儿童罕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常偶然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
- 杨文萍徐红艳陈勇曾松涛肖强林云黄慧
- 关键词:脾脏肿瘤儿童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免疫组织化学
- 141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41例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实施手术切除同时将炎性病灶使用穿刺检验,得出病理实验学诊断其均为肉芽肿性病症患者,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其中对具有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的组织学形态特征病例102例行PAS、W-S、革兰染色、硼酸亚甲蓝染色。结果:所有病例为女性,年龄25~45岁,中位年龄32.5岁。发病部位:左侧乳腺74例,右侧乳腺63例,双侧乳腺4例,均有哺乳史。所有病例均有可触及的肿块伴疼痛,50例(35.5%)患者血清泌乳素升高。光镜下特点表现为化脓性围绕小叶周边发生的肉芽肿性炎症,其中可见脂质体囊泡为102例,可见空泡中存在些许中性粒细胞。102例组织化学染色中,在脂质囊泡内发现革兰染色43例患者有阳性染色杆菌,占比42.2%;硼酸亚甲染色39例患者有阳性染色杆菌,占比38.2%,PAS、W-S、抗酸染色均为阴性。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有其独特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囊性脂质空泡是其常见特征,棒状杆菌在病变发生及进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PAS、W-S、革兰染色及硼酸亚甲蓝染色可为治疗GLM提供病理学依据。
- 肖方星申九妹王静林云郑启忠吴剑华
- 关键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理学特点特殊染色杆菌
- EB病毒感染相关的儿童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中miR-127和miR-155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miR-127、miR-155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阴性的儿童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qRT-PCR技术检测40例儿童BL及15例扁桃体组织2株细胞株(Raji和Ramos)的EBER及miR-127、miR-155表达情况。结果 (1)40例BL儿童中16例EBER阳性,15例扁桃体EBER均阴性。(2)miR-127在EBV阳性的BL中的表达(2.68±2.95)比EBV阴性的BL(0.36±0.24)及扁桃体组织(1.23±4.09)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Raji和Ramos比较,miR-127表达显著升高(t=-13.038,P=0.000)。(3)miR-155在EBV阳性BL(22.50±56.84)和阴性BL(15.89±51.57)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扁桃体组织相比表达(0.31±0.54)上调(P<0.05);Raji和Ramos比较,miR-155表达显著升高(t=-3.337,P=0.008)。结论 miR-127和miR-155的高表达与儿童BL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miR-127高表达与EBV感染相关,可能起着类似癌基因的作用。
- 林云杨文萍黄慧徐红艳吴艳曾松涛熊枫肖强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EB病毒微小RNA
- 一种移液器清洁消毒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液器清洁消毒装置,包括主体和若干可独立控制放液的盛液瓶,所述主体内设有与盛液瓶连通的喷头、出风口、紫外灯、移液器挂架和废液盘。本实用新型的移液器清洁消毒装置中,清洗液加压后经雾化喷头喷出,在移液器周...
- 张玉凤欧阳洪根雷丽云林云郑启忠罗春华肖方星
- 文献传递
- 年龄对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年龄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治性切除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行肝癌根治性切除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0~80岁,其中≥60岁(老年组)58例,〈60岁(非老年组)192例。利用倾向值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的方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并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肝癌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经PSM法匹配后,老年组(53例)与非老年组(85例)患者的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5%和90.6%、73.2%和61.2%、52.9%和4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不是影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并未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老年患者可获得与年轻患者类似的生存率。
- 罗翠松汪珍光林云邹卫兵曾志峰蒋星星周伟平时军
-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癌糖尿病存活率分析年龄
- 急性肝炎致肝内淋巴淤滞及胆囊壁增厚的磁共振成像表现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肝炎致肝内淋巴淤滞(ILS)及胆囊壁增厚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昌大学附属新余医院2006—2012年MRI诊断为急性肝炎致ILS及胆囊壁增厚的患者15例,其中戊型肝炎10例、甲型肝炎3例、乙型肝炎2例,8例行MRI平扫加增强,7例行MRI平扫。回顾性分析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15例患者MRI平扫于T1WI、T2WI示肝内门静脉周围长T1、长T2信号的双轨道征或靶征,肝内下腔静脉周围呈环行或前方弧形长T1、长T2信号。胆囊壁环形增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胆囊周围少量积液。8例MRI增强扫描示肝内门静脉、下腔静脉周围未见强化,肝内门静脉周围呈双轨征或靶征,下腔静脉周围呈环征或前弧形征。胆囊壁中度均匀环形强化,胆囊周围积液未见强化。结论急性肝炎致ILS及胆囊壁增厚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和较高敏感性,因而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评价急性肝炎致肝脏损害程度提供影像学依据。
- 冯少仁林云钟恢海付海洪熊淑红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肝癌抑癌基因GSTP1、p16、RIZ1、RASSF1A异常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中的GSTP1、p16、RIZ1、RASSF1A 4种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分别检测35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中4种候选抑癌基因(GSTP1、p16、RIZ1、RASSF1A)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肝细胞癌、癌旁及正常对照肝组织中检测到GSTP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分别是57.1(20/35),25.7%(9/35),0%(0/20);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是54.3%(19/35),37.1%(13/35),0%(0/20);RIZ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是68.6%(24/35),14.3%(5/35),0%(0/20);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是88.6%(31/35),74.3%(26/35),10%(2/20),其中癌组织中GSTP1和RIZ1基因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P<0.01)和正常对照肝组织(P<0.01),癌组织中p16、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肝组织(P<0.01)。在肝癌组织中肿瘤有包膜侵犯者GSTP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者(P<0.05);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的比率要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P<0.05);而RIZ1、RASSF1A与临床病理资料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Z1、GSTP1基因甲基化状态具有肝癌特异性,或可作为临床肝癌辅助诊断的分子标记物。慢性HBV感染可能是导致p16甲基化而失活的原因,GST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肝细胞癌的侵袭性有关。
- 黎焕姚琪曾志峰林云江勇
- 关键词: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 一种解离式宫颈采集器
- 本申请涉及一种解离式宫颈采集器,包括采集纤维、采集夹头及与采集夹头一体的手持柄;所述采集夹头用于夹持固定采集纤维,所述采集夹头由与手持柄的连接处沿手持柄延长线方向横向设置至少两个夹板,所述夹板为活页设置;所述采集夹头上设...
- 张玉凤林星洪挺雷丽云林云石爱艺吴剑华苏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