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国梁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法律
  • 3篇法治
  • 2篇信任
  • 2篇司法
  • 2篇公共
  • 2篇法律方法
  • 1篇地方立法权
  • 1篇信任风险
  • 1篇信息安全
  • 1篇信息安全立法
  • 1篇刑事
  • 1篇刑事诉讼
  • 1篇刑事诉讼法
  • 1篇刑诉法
  • 1篇援助
  • 1篇正义
  • 1篇执法
  • 1篇指定辩护
  • 1篇指定辩护制度
  • 1篇制度规制

机构

  • 9篇常州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常州市武进区...

作者

  • 11篇高国梁
  • 1篇丁炜

传媒

  • 4篇常州大学学报...
  • 2篇人民论坛
  • 2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北方法学
  • 1篇新西部(中旬...
  • 1篇法律与伦理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欠缺与优化被引量:8
2019年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纷纷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来看,各地区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势必有利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还需搭建服务平台、拓宽供给渠道、健全保障机制,加快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高国梁
关键词:服务平台
法律方法与司法公正
2010年
由于成文法自身的固有缺陷,法律方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有其必然性。法律方法在司法实践中可以促使司法活动理性化,能够解决疑难案件,促进法律的正确适用,并能防止法官司法的恣意,实现看得见的司法公正,使民众树立法律信仰,从而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但法律方法也存在着自身的工具性、运用中的不确定性及异化的可能性等方面的局限性。应该通过加强法律方法的教育和培训、保障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对司法的充分参与、完善判决理由的公开制度和案例指导制度来保障法律方法在司法中的合理运用。
高国梁
关键词:法律方法司法公正
地方立法权主体扩容的挑战与法治回应被引量:1
2016年
地方立法权主体的扩容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带来了地方立法人才储备和立法能力不足、法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消解、立法公共理性背离等挑战,为此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立法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强化立法审查、适度扩大司法审查范围,以及完善地方立法公共理性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法治化的回应。
高国梁周京中
关键词:法治
中国能动司法进程中的矛盾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中国能动司法的提出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含义和背景,并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实质正义实现的优先性、强调司法的人民性、突出司法的社会效果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推进能动司法的过程面临着司法的政治性与中立性、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职业化与民主化、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等之间的矛盾冲突,为此需在今后的实践中建立司法与政治的制度化互动机制,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合理平衡,完善司法的职业化与民主化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在法律之内追求司法的社会效果,以保证能动司法的顺利推进。
高国梁
关键词:能动司法实质正义司法民主社会效果
信任风险:内涵、根源与制度规制题被引量:1
2018年
信任关系中包含着内在的风险性,其存在的根源与信任主体的局限性、信任客体的复杂性、信任期望协调的不确定性、信任关系结构的不均衡性以及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等因素有关。制度作为信任风险规制的基本形式,具有知识供给和预期协调、信任利益调控、信任文化形塑等共同机制。信任风险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复杂多样,法律成为信任风险规制的主导制度形态,但是非正式制度仍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国梁高国梁汪丽英
关键词:信任风险风险规制非正式制度
信任、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被引量:3
2016年
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有着不同的信任基础,只有与国家治理模式相匹配的信任模式才能促进国家治理的有效实现。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从特殊主义信任模式向普遍主义信任模式的转型,从单向依附型信任模式向协商合作型信任模式的转型。法治实践可以从提供稳定预期、保障公民自治权利、规范治理方式等方面促进信任模式的转型,但法治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重建自身的公信力。
高国梁
城管综合执法的治理转型被引量:1
2016年
城管综合执法改革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治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管制思维对于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制度设计、体制安排和执法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随着这种管制思维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需要,现行的城管综合执法制度也陷入诸病缠身、进退失据的窘境。要摆脱这种窘境,首先要实现从管制思维向治理理念的转型,树立城管综合执法中的多主体合作共治的理念、多元价值和利益平衡的理念、依法行政和正当程序的理念。同时,要在治理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城管综合执法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管理体制的法定化与协调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管理职能的社会化、执法程序的规范化与裁量标准的明细化。
高国梁周京中
关键词:城管综合执法
论新《刑事诉讼法》下的指定辩护制度被引量:2
2013年
指定辩护制度是保护贫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也是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刑诉法对指定辩护的阶段、主体、对象及强制性等方面都做了重大修改,实现了指定辩护制度的重要突破。新的指定辩护制度的落实,需要构建一系列实施机制,包括与《法律援助条例》的衔接机制,公、检、法、司之间的协调机制、程序性制裁机制和人员经费保障机制等。
高国梁丁炜
关键词:指定辩护法律援助
法治思维的承载主体与实现路径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法治思维的承载主体应作广义的理解,包括党政干部、法律职业者和普通民众。这些主体在实现法治思维方面各自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畸形的政绩观扭曲了党政干部的法治思维,对实质法治观的盲从消解了法律职业者的法治思维,法律信任的缺失和体制外维权的盛行也影响着普通民众的法治思维的形成,为此需要建立健全以法治评价体系为主导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以形式法治的思维主导法律职业者的法律适用行为,重建普通民众的法律信任,畅通其维权渠道,以促进法治思维的真正实现。
高国梁
关键词:法治思维
大数据信息安全立法应秉持哪些原则被引量:1
2018年
当前,我国对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数据采集、加工、使用、储存等诸多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可能导致公共利益或个人利益受损。因此,要尽快出台公共大数据信息安全法规,以公共福利、合理使用、信息安全、过错推定为基本原则,确保相关立法能够保护各方权益。
高国梁
关键词:信息安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