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东
- 作品数:7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H-MRS对颅内淋巴瘤与肿瘤样脱髓鞘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MRS)对颅内淋巴瘤与肿瘤样脱髓鞘病变(TDLs)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3例颅内淋巴瘤、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8例TD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使用单体素点分辨序列扫描MRS(TE 144 ms),计算胆碱(Cho)/肌酸(Cr)和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比值,目视估测脂质-乳酸(Lip-Lac)峰与Cr峰高度比分为5个等级。比较颅内淋巴瘤与TDLs的MRS分析结果,评价常规MRI和增加1H-MRS后对两者鉴别阈值的变化。结果 33例颅内淋巴瘤和18例TDLs的Cho/Cr、Cho/NAA比值及Lip-Lac峰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o/Cr>2.56、Cho/NAA>1.71及Lip-Lac峰等级>3级时提示为颅内淋巴瘤。与TDLs相比,不典型颅内淋巴瘤的Cho/Cr、Cho/NAA比值及Lip-Lac峰等级均较高。在常规MRI难以鉴别的28例中补充Cho/NAA比值,相对于常规MRI成像ROC面积由0.827增加到0.870。结论1H-MRS对鉴别诊断颅内淋巴瘤与TDLs有重要价值,Cho/Cr比值>2.56、Cho/NAA比值>1.71和Lip-Lac峰>3级提示为颅内淋巴瘤而非TDLs,当常规MRI难以鉴别时,增加Cho/NAA比值是常规MRI鉴别诊断的有益补充。
- 石洋洋李春花李辉李斌陈兵马文东
- 关键词:淋巴瘤脑肿瘤脱髓鞘疾病磁共振波谱学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双源64排CT诊断价值
-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双源64排CT表现,探讨双源64排CT对SPT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6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20例SPTP的双源64排CT和临床相关资料,2...
- 侯登华郭玉林蔡磊陈勇朱凯张伟马文东王卉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诊断
- 长TE ~1H-MRS在颅内不典型淋巴瘤与瘤样脱髓鞘病变鉴别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技术在颅内不典型淋巴瘤与瘤样脱髓鞘病变(TDLs)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的37例颅内淋巴瘤和19例临床或立体定位活检确诊TDLs的完整影像学资料。使用单体素点分辩波谱(PRESS)序列扫描1H-MRS(TE=144 ms),计算Cho/Cr比值和Cho/NAA比值,目视估测Lip-Lac峰与肌酸(Cr)峰的高度比,分成5个等级。比较颅内淋巴瘤与TDLs的1H-MRS分析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Cho/Cr、Cho/NAA及Lip-Lac在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颅内不典型淋巴瘤和TDLs的Cho/Cr、Cho/NAA比值及Lip-Lac峰的等级存在显著性差异。Cho/Cr比值>2.39,Cho/NAA比值>1.73及Lip-Lac峰等级>3级时提示为颅内淋巴瘤。Cho/NAA比值对两种疾病鉴别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83。结论长TE1H-MRS对颅内不典型淋巴瘤和TDLs的鉴别有很大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增加Cho/NAA比值是常规MRI的有益补充。
- 陈兵石洋洋李辉李春花李斌蓝海菲万亚平朱凯马文东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颅内淋巴瘤
- 低剂量结合iDose迭代重建算法在上腹CT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滤波反投影(FBP)、i Dose1、i Dose3、i Dose5重建对上腹部CT图像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按照就诊顺序,对60例患者行常规剂量上腹CT增强扫描,60例行低剂量上腹CT增强扫描。采用自动管电流调控技术,低剂量组门静脉期m As基准值较常规剂量组降低20%。采用FBP、i Dose1、i Dose3、i Dose5分别对两组门静脉期的图像进行重建。计算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两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评价图像的主观质量(噪声、诊断可接受性、伪影及锐利度)。分别将常规剂量、低剂量组按照性别分为两组,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低剂量扫描结合i Dose重建后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与常规剂量组相比,男性低剂量组CTDIvol、DLP、ED分别降低26.39%、26.71%、26.71%,女性分别降低24.52%、25.27%、25.27%。结论低剂量扫描结合i Dose迭代技术可以在满足图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 袁肖娜高知玲朱凯马文东陈勇
- 关键词:图像质量
- 对比分析容积CT剂量指数与体型特异性的剂量评估在估算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中的差异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在估算腹部CT扫描时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采用Philips256螺旋cT扫描仪对180例患者进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在左肾静脉主干层面测量每例患者的左右径(LAT)、前后径(AP),计算有效直径(ED),同时记录每例被检者的CTDIvol值及体模的扫描直径,计算SSDE。将患者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3组:A组,BMI〈20.0kg/m2;B组,BMI介于20.0—24.9kg/m2之间;C组,BMI〉24.9kg/m2。分别比较180例被检者及不同体质量指数组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异。结果180例被检者CTDIvcl和SSDE分别为(9.91±2.91)和(14.01±2.8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4,P〈0.01)。A组CTDIvol和SSDE分别为(7.96±1.83)和(12.83±2.52)rnGy(t=-8.417,P〈0.01):B组分别为(9.28±1.76)和(13.62±2.18)mGy(t=-15.051,P〈0.01);C组分别为(12.19±3.65)和(15.39±3.47)mGy(t=-4.535,P〈0.01)。此外,3组SSDE分别较CTDIvol平均增加了62.83%、47.80%和28.40%,即CTDIvol过低估算被检者的辐射剂量,且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CTDIvol与SSDE之间的差值越小。结论SSDE能够反映特定体型的被检者进行腹部CT扫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 袁肖娜高知玲马文东周娣王海燕陈宇欣陈勇
- 基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直肠癌ADC值与其分化程度及神经脉管侵犯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e ADC)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及神经脉管侵犯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3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常规序列及b值为50、500、1000 s/mm^2的MR扩散加权序列检查,测定不同b值下瘤体、正常肠壁的ADC、e ADC值并比较其差异。同时比较同一分化程度肿瘤不同b值间ADC、e ADC值的差异以及同一b值不同分化程度、神经脉管侵犯是否阳性的肿瘤间ADC、e ADC值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直肠癌在不同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上,均表现为稍高或高信号,b值为50、500、1000 s/mm^2的瘤体平均ADC值分别为(2.732±0.805)×10^(-3) mm^2/s、(1.226±0.195)×10^(-3) mm^2/s、(1.042±0.228)×10^(-3) mm^2/s,瘤体e ADC值分别为(0.097±0.058)mm^2/s、(0.304±0.055)mm^2/s、(0.363±0.070)mm^2/s,随着b值升高,组织ADC值降低,e ADC值则升高。不同b值条件下,瘤体ADC值随着肿瘤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e ADC值则相反,b值为500、1000 s/mm^2的序列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500 s/mm^2时,P=0.03,F=4.123;b=1000 s/mm^2时,P=0.001,F=10.797);除b=1000 s/mm^2中神经侵犯阳性组平均ADC值较阴性平均ADC值高外,其余组神经脉管侵犯阳性结果组平均ADC值均较阴性组ADC值低。进行不同b值下瘤区ADC值与其分化程度Spear_son相关性分析,当b值为1000 s/mm^2时,病变ADC值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_s=0.742,P<0.05),而与e ADC值呈负相关(r_s=-0.630,P<0.05);b值为1000 s/mm^2的病灶的ADC值诊断直肠腺癌效能较佳。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及e ADC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及脉管癌栓受侵情况,ADC值可作为早期检测、直肠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价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 吕茜婷陈勇李珊玫葸燕燕朱凯马文东陈宇欣高知玲
- 关键词:直肠肿瘤弥散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