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秀锦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腰椎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治疗
  • 2篇细胞
  • 2篇后路
  • 2篇骨肿瘤
  • 1篇单节段
  • 1篇凋亡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退行性
  • 1篇腰椎退行性病...
  • 1篇植骨
  • 1篇植骨融合
  • 1篇植骨融合术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第二...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8篇陈秀锦
  • 3篇王栓科
  • 3篇胡旭昌
  • 3篇汪静
  • 2篇杨团民
  • 2篇马靖琳
  • 2篇安丽萍
  • 2篇丁明聪
  • 2篇崔兆辉
  • 2篇杨明轩
  • 2篇杜娟娟
  • 2篇周海振
  • 2篇陈博
  • 1篇郝定均
  • 1篇夏亚一
  • 1篇刘蕾
  • 1篇刘昊楠
  • 1篇王栋琪
  • 1篇滕元君
  • 1篇姜金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肿瘤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对比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1年10月期间于本科行单节段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接受PLIF患者77例,接受TLIF患者59例。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植骨融合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末次随访时通过测量手术邻近节段腰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评估腰椎稳定性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7.2个月。P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TILF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植骨融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良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手术邻近节段均未出现腰椎失稳现象。[结论]PLIF与TILF手术均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方法,短期内对邻近节段稳定性干扰较小。但TLIF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杨明轩王栓科陈秀锦汪静胡旭昌丁明聪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病变
siRNA沉默COX-2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的表达对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靶向COX-2基因的siRNA(COX-2siRNA)转染至骨肉瘤MG-63细胞后,FCM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COX-2、Bcl-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和Beclin 1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X-2、Bcl-2和Beclin 1蛋白的表达。结果 :COX-2 siRNA转染组MG-63细胞中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转染control siRNA)和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的MG-63细胞)(P<0.05)。COX-2 siRNA转染组MG-63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COX-2siRNA转染组MG-63细胞中抗凋亡因子Bcl-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自噬相关因子LC3和Beclin 1 mRNA及Beclin 1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 :沉默COX-2基因可以促进骨肉瘤MG-63细胞的凋亡和自噬。
陈秀锦杨明宣崔兆辉胡旭昌汪静安丽萍马靖琳王栓科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凋亡自噬细胞MG-63
股骨干转移瘤不同手术重建方式的临床结果
2019年
[目的]探讨股骨干转移瘤不同重建方式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1月~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24例股骨干转移瘤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52~70岁,平均(64.58±4.64)岁。股骨干转移瘤濒临骨折9例、病理性骨折15例。依据Mirls评分制定手术方案,其中,6例采用单纯髓内钉固定,9例瘤段切除或病灶刮除后髓内钉联合骨水泥重建,9例瘤段切除股骨干节段型假体重建。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Karofsky体能状况评分(KPS评分)和MSTS评分评价临床结果,并随访记录生存情况。[结果]围手术期内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4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00±7.08)个月。术后3个月,24例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KP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4例患者MSTS功能评分为(25.33±3.96)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12例、良6例、可6例。随访期间死亡15例,术后生存5~2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47个月。所有患者截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生内置物松动、断裂,内置物周围感染、病理性骨折等相关并发症,瘤段切除病例无局部复发表现。[结论]股骨干转移瘤患者采用恰当手术方式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周海振杜娟娟同志超陈博陈秀锦黄桂林杨团民
关键词:骨肿瘤并发症外科治疗
四肢长骨转移瘤诊断和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转移瘤的诊断技巧、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病肿瘤科2012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54例四肢长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48 ~72(60.6 ± 12.5)岁;股骨38例(70.4%),肱骨16例(29. 6%).54例长骨转移瘤患者均行X线、CT、MRI及全身骨扫描检查,19例进行组织活检。术前Tokuhashi评分M12分者31例.9-11分者8例、W8分者15例,术前Mirls评分为9 ~11分,平均10.3分;依据Tokuhashi评分及骨转移瘤部位拟定治疗方案,按照Mirls评分对濒临骨折患者的治疗决策进行评估;采用VAS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Karofsky体能状况评分(KP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身体状况、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5例(64.8%)患者通过病史资料和影像学评估获得长骨转移瘤的诊断,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19(35.2%)例通过病史资料、影像学评估和组织活检(15例芯针经皮穿刺活检+4例切开组织活检)获得长骨转移瘤诊断。54例患者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病死31例,术后平均存活10.5(4.5 ~30)个月;存活23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6个月生存率70.4%(38/54),1年生存率57. 4%(31/54),2年生存率46. 2%(25/54)。围手术期内患者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手术部位未发生内植物失效、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疼痛VA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二4. 085, P <0. 01 );术后3个月患者KPS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476, PvO.Ol)。MSTS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平均21.95( 16?28)分,上肢平均20. 54分、下肢平均23. 36分;其中优24. 07%(13/54)、良53.70%(29/54)、中20. 37%(11/54).差 1.85%(1/54),优良率 77. 78%(42/54)。结论病史资料评估结合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可以对大部分四肢长骨
周海振杜娟娟同志超陈博邵宇雄陈秀锦
关键词:肿瘤转移骨肿瘤外科手术
细胞外基质硬度对成骨细胞MC3T3-E1形态、增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外硬度凝胶基质对成骨细胞MC3T3-E1形态、增殖以及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单体的相对浓度,制备出硬凝胶基质(交联度16%,杨氏模量为25kPa)和软凝胶基质(交联度5%,杨氏模量为5kPa)。用不同硬度的细胞外凝胶基质来培养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分别采用免疫荧光、MTT比色以及茜素红染色等方法研究不同硬度的凝胶基质对细胞形态、增殖以及矿化等功能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凝胶浸提液对成骨细胞MC3T3-E1的活性均无影响,生物相容性好。MC3T3-E1细胞形态随着细胞外凝胶基质硬度的降低,其形状由从梭形向长条形变化。细胞外硬凝胶基质和软凝胶基质上培养的细胞,铺展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培养基质硬度的降低,MC3T3-E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在硬基质表面培养的细胞,经矿化诱导后染色,钙结节明显可见;在细胞外软基质表面培养的细胞,经矿化诱导后染色,无明显的钙结节出现(P<0.01)。结论:细胞外软凝胶基质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铺展、增殖和矿化具有抑制作用,提示力学刺激减少不利于成骨细胞生长。
刘蕾谈雯雯杨团民张改琴陈秀锦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软骨寡聚基质蛋白成骨细胞细胞结构
颈椎过伸位MRI评估可复型寰枢椎脱位复位后是否行减压治疗的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位MRI评估可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在寰枢椎复位后是否行减压手术及寰椎后弓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5月— 2017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40~74岁,平均52岁。游离齿状突14例,创伤性齿状突骨折4例,寰椎横韧带断裂6例。在过伸位MRI上寰枢椎脱位达到复位的情况下,8例患者脊髓前方受压(A组),行寰椎后弓减压+寰枢椎内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术;16例患者脊髓前方未受压(B组),只行寰枢椎内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行常规颈椎MRI评估脊髓受压指数、脊髓减压改善率,分析脊髓受压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24个月,平均9.3个月。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或椎动脉损伤,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A组末次随访时脊髓受压指数(0.37±0.18)较术前(0.73±0.22)减小(P<0.05),B组末次随访脊髓受压指数(0.19±0.20)较术前(0.61±0.25)减小(P<0.05)。A组平均脊髓减压改善率为67.11%,B组为70.61%。A组末次随访JOA评分[(13.29±3.68)分]较术前明显提高[(5.61±2.74)分](P<0.05),B组末次随访JOA评分[(14.13±3.45)分]较术前明显提高[(7.32±2.90)分](P<0.05)。JOA评分改善率A组和B组分别为57.31%、59.91%。结论颈椎过伸位MRI可有效判断寰枢椎脱位复位后脊髓前方是否受压,对于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复位内固定术中是否行减压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寰椎后弓切除减压能有效缓解寰枢椎复位后脊髓受压情况。
董亮钱立雄陈秀锦许正伟马强王栋琪孙宏慧郝定均
关键词:寰枢关节过伸复位
后路椎间盘镜与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ED)与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单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接受MED治疗的患者44例(MED组),接受MSLD治疗的患者54例(MSLD组)。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MED组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和MSLD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9.13个月和47.24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与MSLD均是治疗单节段LDH的有效方法,但MED创伤小、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是理想的微创手术。
杨明轩王栓科刘昊楠陈秀锦汪静胡旭昌丁明聪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椎间盘移位椎间盘切除术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成分的动态表达
2015年
目的观察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中Shh、Gli-1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动态表达,探讨Shh信号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调控作用。方法将6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假手术组(n=8),脊髓损伤12h、1d、3d、7d、14d和21d组(n=8),共8组。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损伤后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hh、Gli-1 mRNA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表明,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下降,RT-PCR和免疫印迹法表明,Shh、Gli-1在正常组织少量表达,脊髓损伤后Shh、Gli-1表达均明显增高,损伤后第7天达到峰值,损伤21天后仍有高水平的表达。结论脊髓损伤可以上调Shh信号通路成分的表达并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提示Sh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调控作用。
崔兆辉滕元君陈秀锦姜金汪静安丽萍马靖琳夏亚一
关键词:脊髓损伤SHH神经修复信号通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