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5篇胰岛
  • 5篇胰岛素
  • 4篇胰岛素泵
  • 3篇多次胰岛素皮...
  • 3篇胰岛素皮下注...
  • 3篇疗效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2篇血糖
  • 2篇胰岛素泵治疗
  • 2篇治疗糖尿病
  • 2篇中毒
  • 2篇糖尿病酮症
  • 2篇糖尿病酮症酸
  • 2篇糖尿病酮症酸...
  • 2篇酮症
  • 2篇酮症酸中毒
  • 2篇疗效观察

机构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薄亚文
  • 7篇叶新华
  • 4篇成金罗
  • 2篇邓向群
  • 2篇沈默宇
  • 2篇薛云
  • 2篇杨科春
  • 2篇李德
  • 2篇张煜
  • 2篇张允平
  • 2篇赵镇
  • 2篇胡继红

传媒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常州实用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24 h血糖监测,以24 h内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反映血糖波动;通过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24 h-UAE)描述肾病并发症的程度,并行平均动脉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测量。结果:(1)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合并早期肾病并发症、合并临床肾病并发症的患者SDBG分别为(1.64±0.45),(1.87±0.43),(2.82±0.81)mmol/L。(2)相关分析显示,相同条件下,经对数变换后的24 h-UAE与SDBG的相关系数为0.612,与平均动脉压的相关系数为0.558(P<0.01)。(3)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经对数变换后的24h-UAE与SDBG、平均动脉压的β值分别为0.519,0.451。结论:初步认为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薄亚文成金罗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DHC)的疗效。方法对DKA和DHC患者首先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在生命体征平稳并能进半流食后分别用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1)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2)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治疗目标为FBG≤7.0mmol/L、2hBG≤10mmol/L。结果两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达标天数CSII组较MSII组明显缩短(P<0.01),CSII组血糖波动小,发生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且FBG及晚餐后2hBG控制亦明显优于MSII组(P<0.01)。结论在治疗DKA和DHC时采用静脉泵连续小剂量胰岛素输注急救后,使用CSII较MSII能更快、更平稳、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张允平沈默宇杨科春薛云叶新华薄亚文李德胡继红成金罗邓向群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岱Ⅱ)组45例,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Ⅱ)组45例。两组均经为期两周的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两组治疗所需胰岛素总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结果(1)两组均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及HbAlc(P〈0.05)。(2)CSⅡ组胰岛素总用量、血糖达标时问少于/短于MSⅡ组(P〈0.05)。(3)CSⅡ组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低于MSⅡ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更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安全性好,能更快控制血糖,节省胰岛素用量。
薄亚文叶新华张煜
关键词:胰岛素泵初诊2型糖尿病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
2型糖尿病男性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变化特点及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4年在我院进行骨密度检查的444例2型糖尿病男性及208例健康对照组男性。采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男性的腰椎(L1-4)、左侧股骨近端(Neck)、大转子(Torch)、华氏三角(Ward’s)和髋部总体(Htot)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进行测量。糖尿病组患者按每10岁分段,比较各年龄段间BMD的变化。同时将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按每5岁进行分段,比较糖尿病组与同龄对照组BMD的差异。将糖尿病组不同部位的BMD与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肌酐(Cr)、血清钙(Ca)、磷(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组内比较:Neck和Ward’s三角的BMD在不同年龄段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140~44岁年龄段两者在Ward’s三角的BM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45~59岁年龄段两组之间不同部位的BMD无统计学差异(P〉0.05)。360~64岁年龄段两组在L1、L2、Torch、Neck及Htot部位的BMD存在差异(P〈0.05)。465~69岁年龄段两组在L1、L2、L3、L4、Neck、Htot部位的BMD存在统计学差异。60~69岁年龄段糖尿病组各部位的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3)相关性分析:男性T2DM患者的L1BMD与BMI、肌酐、血钙成正相关,L2、L3 BMD与BMI、肌酐成正相关,L4 BMD与BMI成正相关,Torch、Neck、Ward’s三角、HtotBMD与BMI、总胆固醇、血钙、磷成正相关,与年龄、病程成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男性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变化较同龄健康男性不同。其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BMI、年龄、糖尿病病程为主要影响因素。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男性患者应重视骨密度检测,早期筛查骨质疏松。
赵镇薄亚文叶新华成金罗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叶新华薄亚文
关键词:糖尿病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高血糖治疗的差异。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患者首先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在生命体征平稳并能进食半流质后用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1)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2)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靶目标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两组间每日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胰岛素泵组较常规组平均达标天数明显缩短(P〈0.001),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波动小,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且空腹及晚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01)。结论在治疗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时采用静脉泵连续小剂量胰岛素输注后,结合胰岛素皮下泵输注胰岛素较结合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模式能更快、更平稳、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张允平沈默宇杨科春薛云叶新华薄亚文李德胡继红成金罗邓向群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激素治疗及对症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特点,并采用降糖干预下激素治疗及对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促甲状腺激素(TSH)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有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经相应治疗,病情均得到控制,血糖控制平稳,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只出现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经过积极降糖治疗,未发现疾病缓解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治疗6 d后,反映疾病缓解情况的红细胞沉降率下降值与中草药使用显著相关(P<0.05),治疗9 d后与抗生素使用显著相关(P<0.05)。结论TSH水平与亚急性甲状腺炎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其可作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预测病程的指标。对于此类患者需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并积极控制血糖,预后不受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的影响。同时,联合中草药、抗生素治疗对疾病缓解有一定效果。
薄亚文赵镇叶新华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2型糖尿病促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薄亚文叶新华张煜
关键词:胰岛素泵初诊2型糖尿病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