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
-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2例
- 2010年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原发性甲旁亢)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内分泌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部分患者往往因消化道症状、泌尿系结石、骨痛就诊于消化科、泌尿外科、骨科,专科医生通常只关注本科疾病,而忽视引起病变的内分泌因素,容易导致误诊、漏诊.本次研究就确诊的2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原发性甲旁亢报道如下.
- 邹玉婷胡江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消化道症状主诉原发性甲旁亢内分泌疾病内分泌因素
- 从“阴火论”探析脆性糖尿病中医证治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脆性糖尿病与阴火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全面地认识脆性糖尿病,拓宽临床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整理阴火学术理论,从学术渊源、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对阴火理论的论述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对脆性糖尿病与阴火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提出治疗法则和方剂。[结果]李东垣阴火理论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劳倦过度、精神压力、饮食不节等为阴火产生常见因素;阴火产生的病机是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浊下注,相火内生。脾胃元气不足是消渴病形成的始动原因,阴火正是血糖波动的重要原因;脆性糖尿病治宜补中益气、升举精微、泻阴火,由东垣清暑益气汤化裁来的十味平糖方治疗脆性糖尿病取得不错疗效。[结论]阴火理论对糖尿病尤其脆性糖尿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阴火论治脆性糖尿病为临床证治脆性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王进波李能娟胡江
- 关键词:阴火脆性糖尿病脾胃气虚医案
-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证候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症状、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分析浙江省多个地区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四诊资料信息。结果: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主要症状有口干、夜尿频多、困倦乏力、视物模糊、口渴喜饮、两目干涩等;证型以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血瘀阻络证等为主;病性证素主要有阴虚、气虚、热、血瘀等;病位证素主要有脾、肾、肝。结论: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症状复杂多样,病位涉及多个脏腑,病性虚实错杂,且以阴虚、气虚、血瘀为主。
- 齐方洲柴可夫马纲牛永宁孔丽娅周建扬洪郁芝钟良玉吴伯乐杜诚胡江陈圣华
- 关键词:流行病学证候证素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124例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医四诊信息,根据病例特点和中医理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24例患者中医证候主要有:气阴两虚证(50%),瘀血阻络证(11.3%),脾虚气滞证(9.7%)、肝肾阴虚证(9.7%),阴虚热盛证(8.9%)和湿热困脾证(4.8%)。结论:在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中,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大,说明气阴两虚是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重要原因和基础,符合中医临床实际。
- 牛永宁柴可夫马纲齐方洲孔丽娅周建扬洪郁芝钟良玉吴伯乐杜诚胡江陈圣华
-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 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饲养以复制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吡格列酮(10 mg/kg)组、大黄酸(100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测定大鼠尿量(UV)、体质量(BW)、肾质量(KW)、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肌酐(Cr)含量,尿蛋白(UPRO)、尿白蛋白(UALB)量,计算肾脏肥大指数(KW/BW)、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蛋白/肌酐比值(P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V、BW、KW、TG、TC、FPG、FINS、Cr、UPRO、UALB量增加,KW/BW、HOMA-IR、PCR、ACR、C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组大鼠KW、TG、TC、FPG、Fins、UPRO、UALB、Cr量减少,KW/BW、Ccr升高,HOMA-IR、PCR、AC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大黄酸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尿蛋白排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 胡江缪菁段淑芳王亚丽李能娟邹玉婷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大黄酸尿蛋白排泄胰岛素抵抗
- 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炎症反应及胰岛素的抵抗作用,探讨大黄酸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由链脲佐菌素法(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及大黄酸低剂量组25mg/(kg·d)、中剂量组50mg/(kg·d)、高剂量组100mg/(kg·d),连续给药8周后,观察不同剂量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炎症介质TNF-α、IL-1β及胰腺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大黄酸低、中、高剂量组均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大黄酸中、高剂量组能够同时明显减少2型糖尿病大鼠TNF-α和IL-1β炎症介质的释放量。结论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可能与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细胞功能有关。
- 段淑芳胡江
- 关键词:大黄酸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
- 中药敷掌心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便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便秘患病率高达60%([1])。尤其是糖尿病病史长的患者,便秘更加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若便秘日久,可引起肛裂、痔疮,并影响消化功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影响患者情绪,成为血糖升高的诱因([2])。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观察,评价中药敷掌心疗法对糖尿病便秘的影响,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糖尿病便秘患者178例,
- 王亚丽胡江章国英
- 关键词:糖尿病便秘中药
- 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炎症因子的调控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大黄酸(Rheic acid)对高糖(30mmol/L)诱导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M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黄酸作用于高糖诱导的MsC,运用MTS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TGF-β1、MCP-1含量,RT-PCR法检测MCP-1、TGF-β1 m RNA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高糖30mmol/L)比较,大黄酸(62.5、125、250μg/mL)干预组Ms C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59%、75%、84%比53%,P<0.05)。高糖(30mmol/L)作用于Ms C细胞后,TGF-β1、MCP-1表达被激活,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酸(62.5、125、250μg/mL)干预后,TGF-β1及MCP-1活性均被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酸可以通过调控MCP-1和TGF-β1表达,从而减少高糖诱导的MsC炎症反应。
- 段淑芳胡江缪菁杜文喜
- 关键词:肾脏系膜细胞大黄酸TGF-Β1MCP-1
- 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中医药防治的临床研究
- 柴可夫马纲周建扬洪郁芝孔丽娅钟良玉杜诚吴伯乐胡江夏瑢翁文庆牛永宁齐方洲陈圣华缪菁魏燕张雨沈宏平刘林平和艳艳俞萍萍王亚丽翁思颖戴琦张永杰寿武林李俊刘文艳
- 课题来源、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并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荷,如何有效...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药防治动物实验
- 应激状态下兔甲状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变化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应激状态下甲状腺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非甲状腺性的病态综合征(NTIS)时甲状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变化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30只家免随机取24只用55%氢氟酸烧伤5%体表面积。伤前5min,伤后2、8、24、72、168、336h分别采集静脉血3ml,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和促甲状腺素(TSH),ELISA方法检测血清热休克蛋白(HSP)、TNF—a、IL-6。,结果(1)家兔烧伤应激后于24h内死亡5只,死亡率为20.8%,之后分别于48、72h各死亡2只,总死亡率37.5%。与对照组比较,烧伤应激后的存活组家免的FT。于伤后8h下降显著(P〈0.05),FT4、TSH于伤后24h下降显著(P〈005),FT3、FT4、TSH均于24h达最低点(P〈005),随后血FT3、FT4、TSH浓度水平逐步升高,于伤后168h基本升至伤前水平,与伤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烧伤应激后的存活组家兔的HSP、TNF—a均在8~24h升至平台期(P〈005),之后逐渐恢复正常,早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fL-6也在8h达高峰,但是峰值变化更大(P〈O.01),持续时间更久。(3)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甲状腺功能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HSP、TNF—oc、IL-6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lL-6变化更大(P〈0.01)。结论家兔皮肤烧伤后甲状腺功能随病程的延长呈现规律变化,24h内甲状腺功能达最低水平,之后逐渐自行恢复,呈“U”型曲线变化,与炎症因子HSP、TNF—a、IL-6变化相关。
- 胡江段淑芳邹玉婷王亚丽李能娟缪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