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江
- 作品数:46 被引量:38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肺栓塞患者合并晕厥与不良预后的关系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合并晕厥与不良预后的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740例首发APE患者。由住院病历获取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临床相关情况(包括临床表现、合并症、辅助检查情况、治疗和预后情况等)。按照是否合并晕厥分为晕厥组和非晕厥组, 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临床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PE患者合并晕厥的相关因素。结果 APE患者中合并晕厥的比例为12.6%(93/740)。晕厥组(93例)和非晕厥组(647例)年龄分别为(59±16)和(59±17)岁, 男性分别占57.0%(53/93)和60.4%(391/647)。晕厥组体质指数、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危肺栓塞比例和机械通气比例高于非晕厥组[分别为(24.5±4.0)kg/m^(2)比(23.3±3.8)kg/m^(2)]、[16.1%比7.7%、4.4%比1.3%和9.7%比2.5%], 住院时间[M(Q_(1), Q_(3))]长于非晕厥组[15(10, 22)d比14(9, 22)d], 合并胸痛和咯血症状比例低于非晕厥组(分别为19.4%比36.8%和14.0%比27.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右心扩大[OR(95%CI):2.46(1.07~5.64)]是APE合并晕厥的相关因素。结论 APE患者合并晕厥比例较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 右心扩大与APE患者合并晕厥相关。
- 阿地拉·艾力唐永江张嘉瑞刘玉彭丽阁蒲佳琪王茂筠王岚周海霞易群
- 关键词:肺栓塞晕厥预后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动周期信号混沌特征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临床研究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动周期信号混沌特征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动周期信号混沌特征分析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Lown氏分级,将发生1级、Ⅲ级和Ⅳb级室性心律失常三组患者的心动周期信号混沌特征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室性早搏发生的次数(VPC)与相对分散度(Hrd)、分维度(Hfd)、混沌度(Hcc)、超低频段功率(Pvv)、高频段功率(Phv)、超低频段功率与高频段功率之比(Rvh)和总功率(Tfp)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的增加,心动周期信号混沌度参数Hrd、李雅普诺夫指数(Hle)、Hfd和Hcc显著降低(P<0.05);在功率频谱指标中,随着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的增加,Pvv、超低频段相对功率(Pvr)和Rvh显著增加(P<0.05),而Phv、高频段相对功率(Phr)和Tfp却显著降低(P<0.05);Hcc、Pvv、Phv和Tfp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最大。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动周期信号混沌特征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心动周期信号混沌特征分析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和高危人群的识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徐大文唐永江高红梅李斌杜青兰
- 关键词:心动周期信号室性心律失常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维度
- 西部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治现状及问题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 探究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 患者的疾病特征、就医模式和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及障碍。方法 在西部农村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 选取诊断为慢阻肺的农村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及相关检查数据的收集, 分析农村慢阻肺患者的疾病特征、就医模式以及影响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的因素。结果 在确诊为慢阻肺而纳入研究的343 例患者中, 既往有明显症状而反复就诊者118 例, 症状持续时间5 ~10 年者62% , 10 年以上者19% , 其中仅2 例此前被诊断为慢阻肺( 2% ) , 15 例( 13% ) 诊断为慢支炎、肺气肿, 仅1 例( 1% ) 接受肺功能检查。在治疗过程中抗生素使用比例高达93% , 茶碱58% , 吸入糖皮质激素+ 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 ICS +LABA) 4% 。尽管96% 的患者希望接受有关慢阻肺的健康宣教, 但74% 的患者却不愿定期医院复诊随访病情。结论 农村人群的健康意识、行为模式和基层医院慢阻肺防控能力薄弱是农村慢阻肺患病率高、诊断延迟和规范化治疗缺失的重要原因。
- 唐永江周海霞刘倩茜欧雪梅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清醒俯卧位通气策略在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2
- 2021年
- 俯卧位(PP)作为一种可能改善通气的方式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1],此后历经40余年的发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俯卧位对机械通气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能改善氧合及预后[2-4]。2010年Diaz等[5]在针对重度ARDS患者的"六步法"管理策略中纳入俯卧位通气。2017年美国胸科协会/欧洲重症医学会/美国重症医学会在成人ARDS的机械通气指南中提出对于重度ARDS患者,强烈推荐每日俯卧位通气时间>12 h[6]。
- 漆敏倪忠唐永江梁宗安余荷
-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低氧性呼吸衰竭六步法
-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模式早期辅助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 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模式早期应用于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重症甲流肺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1例重症甲流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根据近年关于APRV参数的研究来设置并调节参数,对APR...
- 王禹娴肖军卢娇唐永江汤小菊
- 关键词: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或合并穿刺抽积血法治疗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附5例报告)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介绍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修复法 (UGCR)和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修复法治疗 5例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例瘤体小于 3 0cm× 3 0cm者采用单纯压迫修复法 ,在超声引导下直接按压 2 0~ 30min ;3例瘤体大于 3 0cm× 3 0cm者采用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修复法 ,在超声监视下先将带注射器的自制去针尖斜面的 18号穿刺针沿原穿刺口刺入瘤腔 ,再按住瘤颈阻断血流继续进入瘤腔 ,用注射器抽尽瘤腔内积血 ,继续按压 2 0~ 30min后缓慢减压 ,仍有血流信号者可重复上述过程。结果 5例均成功 ,局部无大块硬结形成。其中 4例 1次修复成功 ,1例先用UGCR法失败后改用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法成功。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根据瘤体大小选择单纯压迫修复法或压迫合并穿刺抽积血修复法能有效治疗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 ,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局部无大块硬结形成 ,不影响短时间内经同路径再次进行的介入诊治。
- 许勇文亚红田巨龙钱昌明徐大文高红梅唐永江
- 关键词:超声引导心导管术假性动脉瘤
- COPD患者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PCR技术,研究COPD患者肺组织标本中HSP70的表达,以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所有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34例,轻度COPD组33例,中重度COPD组15例。结果82例患者肺组织中,阳性率100%,随着严重程度的不同,表达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且在吸烟组的非CODP患者的表达高于非吸烟组。结论HSP70在COPD呈高表达状况,且与肺功能的严重程度和吸烟密切相关,对肺组织的慢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 张明科徐丹唐永江王可邱婷张明周文富强冯玉麟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吸烟
- NT-proBNP对心源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诊断心源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利用NT-proBNP诊断心源性胸腔积液文献并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5篇文献1892例研究对象纳入本次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对心源性胸腔积液的综合诊断价值分别为:敏感度为0.91(95%CI:0.89,0.93),特异度为0.89(95%CI:0.87,0.90),阳性似然比为10.05(95%CI:6.34,15.94),阴性似然比为0.11(95%CI:0.08,0.17),诊断比值比为106.00(95%CI:50.89,220.79)。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结论 NT-proBNP对心源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王世海杨小燕唐永江徐大文
- 关键词: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胸腔积液META分析
- 比较桡动脉、股动脉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40例(23例男性)诊断明确、有急诊PCI适应症的STEMI患者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的14例纳入经桡动脉PCI组(A组),其余26例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需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临时起搏器置入术、桡动脉搏动弱或Allen试验阴性者纳入经股动脉PCI组(B组)。结果:PCI临床成功率100%,PCI操作成功率A组92.9%(13/14),B组92.3%(24/26),P〉0.05,无统计学意义。鞘管置入时间分别为10.31±4.53min、9.69±5.31min,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60.25±24.37min、59.69±25.18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月A组无手术侧手臂缺血症状,未发生桡动脉闭塞,无血肿、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B组出现2例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局部皮肤破溃感染、3例高迷走神经反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STEMI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稳定、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患者可首选。
- 许勇罗晓辉田巨龙文亚红徐大文钱昌明高红梅唐永江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经桡动脉途径经股动脉途径
- 高分辨螺旋CT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究高分辨螺旋CT对中度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评估。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研究,通过纳入30例中度持续哮喘组和对照组30例行肺功能测试、高分辨螺旋CT扫描。比较对照组、哮喘组的肺功能指标、气道反应性,并与HRCT测试的气道壁厚度(WT)和气道壁相对面积(WA%)值做相关分析。结果哮喘患者气道壁厚度(WT)较对照组增厚,相对气道壁面积(WA%)增加;WT和WA%与受试者气道高反应性正相关,而与FEV1/FVC、FEV1%呈负相关。近端气道相关程度强于远端气道。结论高分辨螺旋CT影像能有效评估哮喘患者的气道重塑,并与哮喘患者症状、肺功能检查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哮喘的严重性、分型和哮喘患者的预后,评定治疗效果和随访观察。
- 邱婷吴永红徐治波刘春涛肖军唐永江王可
- 关键词:哮喘气道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