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高原437”在西藏不同生态区域的产量和品质研究
- 2024年
- 为了探究“高原437”在西藏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和品质变化,2022—2023年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5个点进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高原437”5个点的籽粒产量构成要素、产量及品质表现不同,籽粒产量较当地品种增产5%以上,适合西藏主要农业生态区种植;林芝种植的“高原437”产量最低,但品质最好,可以达到中筋,其他试验点种植的品质处于弱筋范围。
- 王兰魏迎春
- 优质冬小麦“藏冬2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 2019年
- "藏冬26号"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以W48-04作为母本,以4002作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西藏自治区审定。本文主要介绍该品种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
- 王兰梁艳华张永鹏王菊花范瑞英魏迎春
- 关键词:冬小麦选育
- 2017-2018年度春小麦全区区域(拉萨点)试验初报被引量:1
- 2019年
- 2017-2018年度春小麦全区区域试验拉萨点在西藏自治区农业研究所3号试验地进行,结果表明:通过2年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4个参试品种(系)均比对照增产,产量变幅在11.1%~26.7%之间。产量最高的是2016-13为428 kg/667m^2,比对照增产26.7%。根据2年试验结果,2016-13在连续2年的全区区域试验中产量表现较高,青麦1号和高原437综合性状优,建议2016-13、青麦1号和高原437进行小面积示范。
- 梁艳华王菊花魏迎春范瑞英王兰张永鹏
- 关键词:春小麦
- 加快西藏小麦育种手段多元化及种业发展研究
- 2020年
- 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本。种子做为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生产资料,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为农业生产大国,种子产业成为了中国战略性和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经济以高原农牧业为主体,然而高原复杂多变的生态气候条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西藏不同类型生态区域进行农业生产,就需要有适应其自然条件的农作物品种。结合人民对食品加工的要求及高原农业发展前景,制定高原农业发展规划,丰富育种手段多元化,加快新品种更替速度,对治边稳藏及粮食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 张永鹏王兰王菊花范瑞英梁艳华魏迎春
- 关键词:小麦育种
- 不同生育时期喷施“黑汁”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 2018年
- 以冬小麦品种"藏冬25"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生育期喷施"黑汁"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黑汁"对冬小麦穗粒数影响并不明显,千粒重、穗数和产量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总体表现上升的趋势。苗期喷施"黑汁"可有效增加冬小麦穗数,在返青期和抽穗期喷施"黑汁"对提高冬小麦千粒重效果比较明显。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数与产量之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 魏迎春王菊花范春捆王兰张永鹏于明寨梁艳华范瑞英
- 关键词: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
-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 2018年
- [目的]了解215个小麦品种(系)5个重要的Yr基因分布情况,为选育抗条锈病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与5个抗性Yr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含有Yr5、Yr9、Yr10、Yr18、Yr26的材料分别为105、41、38、54和42份,37份材料均不含以上5个Yr基因。[结论]明确了5个Yr基因在供试材料中的分布,合理布局抗性基因,避免单一抗性基因使用,减少条锈菌选择压力。
- 王兰张永鹏梁艳华余明寨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分子标记
- 4个高原冬小麦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 2024年
- 通过对4个在西藏育成的冬小麦品种(系)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生育期等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410、藏冬26号、山冬10号和W26-14与对照之间的产量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中201410、藏冬26号表现良好建议小面积示范,W26-24做淘汰处理。
- 张永鹏梁艳华王兰蔡生青范瑞英魏迎春
-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
- 北疆地区复播油葵主栽品种筛选研究
- 2015年
- 为筛选适宜北疆地区复种的早熟油葵品种,对该地区主栽的8个复播油葵品种的生育期、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新葵10号和伊葵杂3号可作为适宜北疆地区复播的优选油葵品种。
- 谈建鑫余娟娟刘建国禹代林桑布边巴德青卓嘎王兰
- 关键词:北疆复播油葵
- 西藏春小麦区试拉萨点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 2020年
- 利用西藏2016-2019年春小麦区试拉萨试验点的12个品种(系),对产量构成三因素及产量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春小麦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变异性分析表明,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相关分析表明,成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正值。因此,在今后的春小麦选育应侧重于增加单位面积成穗数,适当减低穗粒数,稳定千粒重,从而使产量达到高水平。
- 王兰张永鹏梁艳华范瑞英王菊花魏迎春
- 关键词:春小麦
- 2019-2020年度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2019-2020年度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在西藏自治区农业研究所4号试验地进行,通过对参试品种(系)在田间的长势长相进行观察鉴定,客观地评价了春小麦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并结合室内考种进行比较分析,选育出丰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系),为生产、科研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通过两年的试验13个参试品种(系)(含对照)产量水平在378.18~545.62 kg/667 m^(2)之间,参试品种(系)产量均高于对照“山春1号”,较对照增产1.3%~44.3%,参试品种(系)产量均低于自设对照“藏春951”。根据综合评价,筛选出较好的3个小麦新品种(系)N16-3583、16-3659、16-3355,推荐到下一轮的全区区域试验。
- 梁艳华魏迎春王兰张永鹏范瑞英
- 关键词:春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