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华
- 作品数:23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种HBVDNA检测试剂的比较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两种试剂在HBVDNA定量检测中的相关性,评价其在不同病毒载量时的检测性能。方法用人AB型血清将WHO第2代HBVDNA国际标准品(编号:97/750)配制成不同浓度的10份样本,10份样本的浓度分别为1×10^6、5×10^5、1×10^5、5×10^4、1×10^4、5×10^3、1×10^3、5×10^2、1×10^2、1×10^1kIU/L。采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VDNA荧光定量PER检测试剂(PG试剂)和美国罗氏公司生产的定量PCR试剂(罗氏试剂)检测78份HBV感染者血清、30份健康献血者血清和10份不同浓度范围的WHO标准品中HBVDNA含量。对两种试剂检测HBVDNA结果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试剂在不同病毒载量时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并对漏检情况进行分析。两种试剂每批检测均设有阴性质控、弱阳性质控和强阳性质控。结果两种试剂对WHOHBVDNA标准物质稀释血清均能正确检出,罗氏试剂能检出最高稀释度样本浓度为2.00(klU/L,lg),PG试剂能检出最高稀释度样本浓度为3.00(kIU/L,lg);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存在线性相关(R^2=0.9387,P〈0.01),罗氏试剂检测上限与理论值相符,大于检测上限的标本经稀释重复测定,罗氏试剂检测结果[(8.35±0.20)klU/L,lg]高于PG试剂检测结果[(7.73±0.42)klU/L,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6,P〈0.05)。两种试剂检测108份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罗氏试剂检测值[(5.88±1.64)kIU/L,lg]高于PG试剂检测值[(5.25±1.55)klU/L.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97,P〈0.01);检测高HBV病毒载量[(〉5.00-≤7.00)klU/L,lg和(〉7.00~≤9.00)klU/L,lg]组,两种试剂的相关性较高(R^2分别为0.7797、0.6037,P均〈0.01);对低HBV病毒载量(〉3.00-≤5.00kIU/L,lg)组,两种试剂的相关性较低(R。=0.4173,P〈0.01);病毒载量为〉3.00-≤4.00k
- 张海莹季颖朱凌饶慧瑛王江华张恒辉谢兴旺魏来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病毒病毒载量聚合酶链反应
- 干扰素-β对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机制的影响
- 目的探讨干扰素-β(IFN-β)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信号通路蛋白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机制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干扰素-β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体外培...
- 饶慧瑛魏来费然孙焱王江华
- 文献传递
- 乙型肝炎病毒耐阿德福韦变异病毒株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BV突变株,该突变株的聚合酶区发生了rtE218G突变。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病毒株在筛选抗HBV药物中的应用,以及检测rtE218G突变的相关检测试剂。
- 魏来杜绍财刘丽君王江华
- 干扰素-β-1a对人肝星状细胞系LX-2蛋白质组的影响
- 目的观察干扰素-β-1a(interferon-beta-1a,IFN-β-1a)作用于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系 LX-2后的蛋白质组学差异,从而发现 IFN-β-1a抑制肝...
- 饶慧瑛王江华刘峰费然刘志达魏来
- 文献传递
- 急性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microRNA-122水平的绝对定量检测及其与血清ALT和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肝脏特异性表达的microRNA-122近年来被认为是急性肝损伤的早期、灵敏血清标志物。由于血清/血浆microRNA检测尚无公认稳定内参,内参和检测方法的选择导致诸多循环microRNA研究结果存在偏差。本研究拟建...
- 王江华赵雨来蒋栋杨瑞锋赵景民王宇魏来
- α-2-HS-糖蛋白对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转换预测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利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仅在约1/3的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采用基于双向电泳的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时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标志物.对发生/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组的患者基线和治疗24周血清进行差异蛋白的筛选和鉴定,并对筛选得到的α-2-HS-糖蛋白在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个体中进行了基线和第4周的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发现,α-2-HS-糖蛋白从治疗基线至治疗第4周的变化趋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alfa-2b治疗过程中e抗原血清学转换具有预测意义.
- 马慧王江华郭芳魏来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蛋白质组学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治疗前后有病毒学应答患者和无病毒学应答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差异,探讨预测 ADV 治疗效果的特异性的标志。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获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蛋白表达图谱,并寻找 ADV 治疗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经与治疗前比较,有病毒学应答组触珠蛋白、触珠蛋白2α、α-1-抗胰蛋白酶前体在治疗后上调;因子 B、转甲状腺素 B 链、谷胱甘肽过氧化酶、α-2-巯基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前体、载脂蛋白、载脂蛋白 A-I 前体在治疗后下调。无病毒学应答组转甲状腺素在治疗后上调;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触珠蛋白、α-2-肌动蛋白、载脂蛋白 A-I 前体在治疗后下调。两组相比:治疗后载脂蛋白 A-I 前体呈相同下调趋势;触珠蛋白、转甲状腺素表达呈相反变化趋势。结论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可发现 ADV 治疗过程后有病毒学应答组触珠蛋白、转甲状腺素表达与无病毒学应答组比较呈相反变化趋势,从而为寻找 ADV 治疗有效的预测指标奠定基础。
- 郭芳王江华饶慧瑛王松霞管文莉孙焱王豪魏来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蛋白质组学电泳
-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基线时临床检测指标,筛选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肾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HRS 17例,发病率为2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血钠、肝功能分级(Child-Pugh评分)、晚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是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患病率较高,动态监测各种敏感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朱喜增翟玉峰王江华
- 干扰素β对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机制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6年
-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干扰素β(IFNβ)不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还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能否经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Smad7、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
- 饶慧瑛魏来费然王江华蒋栋张权丛旭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干扰素Β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培养上清外泌体HCV RNA的分离及其与胞内病毒水平的相关性
- 2016年
-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子细胞培养上清中外泌体HCV RNA的稳定性和表达水平,并研究干扰素α抑制HCV复制过程中,外泌体HCV RNA水平与胞内病毒复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建立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HCV复制子细胞模型HCV-Con I-Rep,比较超速离心和沉淀法对HCV RNA阳性外泌体的分离效果;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的HCV RNA水平并评价其对表面活性剂NP-40和RNase A的敏感性;不同剂量干扰素α(0、0.4、2、10、50、250IU/ml)处理72h或100IU/ml干扰素α处理不同时间(0、6、12、24、48、72h),分别检测上清和胞内HCV RNA水平,并评价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的HCV复制子细胞模型;PEG沉淀较超速离心法能够更高效地分离外泌体;HCV复制子细胞培养上清外泌体中含有较高水平(~106 IU/ml)的HCV RNA,但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可因外泌体脂质膜破坏而被RNase A降解;干扰素α处理过程中,胞内HCV RNA和上清中外泌体HCV RNA水平均显著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胞内HCV RNA和上清中外泌体HCV RNA在不同剂量干扰素处理组和不同处理时间组的水平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9690,P〈0.01和r=0.7069,P=0.001)。结论 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培养上清外泌体HCV RNA水平可作为更方便检测的指标,反映胞内病毒复制水平的变化。
- 王江华费然王雪艳张海莹魏来
- 关键词:复制子外泌体干扰素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