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伟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肿瘤患者肝移植术中回收自体血细胞形态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对肿瘤患者肝移植术中回收自体血细胞进行形态学及病理学研究。方法原位肝移植患者124例,其中肿瘤患者55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收仪(Cell Saver 5或5+)进行血液回收,全自动洗涤一次红细胞容量为225 ml,对洗涤后的血细胞进行涂片分析及病理学观察。结果 55例术前肿瘤患者中,有36例患者回收血量少未洗涤,19例患者自体血回收、洗涤,回收血液总量为225-13 900 ml。失血量〈1 000 ml的7例患者自体血未回输,失血量〉1 000 ml的12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回收血液多,洗涤次数超过5次,最终有10例回输自体血,有2例因为术中切除肝脏肿瘤,怀疑肿瘤破裂最终未输注自体血。所有血样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偶有挤压的中性粒细胞、少见淋巴细胞。肝癌细胞在低倍光镜下排列成小梁状、实性巢状、假腺样或腺泡样结构,细胞排列成3-4层厚的小梁或细胞索;高倍镜下,癌细胞大小不一,形态怪异,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圆形,核仁清楚,深染,可单核或多核,偶见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结论回收自体血无论从红细胞形态学、肿瘤细胞病理学方面均未发现肿瘤细胞,在术中肿瘤未破,失血超过1 000 ml的患者可以考虑回输。
- 袁莉闫伟华饶伟薛欣李如霞朱孔娟臧运金
- 关键词:肿瘤肝移植血液回收病理学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生化复发的贝叶斯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临床价值
- 2022年
- 目的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生化复发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或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的209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素应用bayesiaLab软件构建生化复发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的优劣。结果209例患者中共43例患者术后1年内出现生化复发,生化复发的发生比例为20.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辅助治疗、临床及病理分期、切缘性质、包膜侵犯、精囊侵犯、淋巴血管及周围神经侵犯、根治病理Gleason评分、PI-RADS评分及手术方式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年内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χ^(2)=2.026~26.306,P<0.05),基于上述10个因素建立贝叶斯模型。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患者生化复发的AUC为81.43%,准确度为80.95%,灵敏度为88.37%,特异度为96.55%,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80.00%。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成功构建了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年内生化复发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预测。
- 贺大千王昕凝王琨翔闫伟华张弛张铭鑫杨学成
-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肿瘤生化复发贝叶斯定理
- 一步水热法合成碳量子点实现癌细胞的荧光成像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针对传统荧光染料存在合成成本高、工艺复杂、毒副作用强等问题,本文基于一步水热法,以间苯二酚和磷酸为原料,经真空干燥箱中加热,合成了具有成本低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纳米级荧光染料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同时,对CQD的形貌、粒径及光学特性进行表征,并对CQD的元素、官能团及其在不同pH环境下的荧光强度进行分析,将CQDs应用于癌细胞的荧光成像。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CQDs具有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等特点;该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可随pH值的变化而改变,且在一定的pH值区间内,CQDs的荧光强度与pH值存在线性关系,证明该量子点可应用于对癌细胞的检测及荧光成像。该研究对临床医学中的癌细胞识别及成像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刘敬杨紫怡闫伟华刘鸿飞杨学成
- 关键词:癌细胞
-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讨(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病人为23岁女性,常规查体发现子宫肌瘤,超声检查怀疑其脂肪变性。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病人的临床表现与子宫平滑肌瘤相似。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由脂肪组织、平滑肌及少量纤维组织构成;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Ki-67阳性率<1%。结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良性肿瘤,诊断应结合病史、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 刘婷婷王翔宇韩毅闫伟华崔竹梅
-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
- 前列腺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了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23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前列腺体积、手术方式]、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衍生指标[TPSA、游离前列 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穿刺因素(术前穿刺阳性针数比、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术前MRI影像学特征[术前临床分期、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mpMRI肿瘤异常信号位置、mpMRI肿瘤异常信号部位、mpMRI膜部尿道长度、mpMRI最大肿瘤异常信号横径],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法分析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TPSA、血清PSAD、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术前穿刺阳性针数比、术前临床分期、mpMRI肿瘤异常信号位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22.539~62.367,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临床分期(OR=3.574,95%CI=1.975~9.298,P<0.05)、术前穿刺阳性针数比(OR=5.043,95%CI=2.496~10.189,P<0.05)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临床分期和术前穿刺阳性针数比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为临床医生术前通过mpMRI的影像学特征预测患者术后切缘阳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 贺大千闫伟华李杰王昕凝张铭鑫杨学成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切缘阳性影响因素
- SULT1C2在肝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生信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磺基转移酶1C2(SULT1C2)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人临床预后的关系,探讨SULT1C2基因在肝癌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泛癌和肝癌原始RNA测序数据及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R4.0.2提取SULT1C2基因表达值并在肝癌分子图谱数据库(HCCDB)和肝癌组织中验证,结合临床肝癌样本分析SULT1C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富集分析(GSEA)分析SULT1C2基因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SULT1C2与信号通路间的相关性。结果TCGA、GEO和HCCDB数据集以及临床肝癌样本检测结果显示,SULT1C2在泛癌和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Kapa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ULT1C2表达与病人不良预后相关(P<0.05)。GSEA分析显示,SULT1C2在不同肿瘤中发挥抑癌或促癌的双重作用。在肝癌组织中,SULT1C2表达的同时可激活转录因子E2因子(E2F)、G2M检查点和MYC信号通路。结论SULT1C2基因在肝癌中高表达,它可能通过激活E2F、G2M检查点和MYC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病人的不良预后,有望成为肝癌潜在的诊断和治疗新靶点。
- 闫伟华赵树超张敏时维平周璇马晓军
- 关键词:肝肿瘤预后细胞周期检查点计算生物学
-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与经直肠途径认知融合结合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阳性率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比较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和经会阴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对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影响阳性检出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5—11月收治的385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前列腺穿刺指征。所有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其中经直肠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经直肠组)275例,经会阴认知融合靶向结合系统穿刺(经会阴组)110例。经直肠组年龄(70.7±7.3)(48~85)岁,PSA(55.12±116.96)(4.5~1000.0)ng/ml;前列腺体积(55.96±35.26)(11~209)ml。经会阴组年龄(69.2±8.4)(44~92)岁,PSA(63.41±315.34)(4.0~4883.0)ng/ml,前列腺体积(64.35±55.99)(12~719)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先根据术前前列腺磁共振影像结合术中超声对可疑病灶靶向穿刺2~4针,然后行系统穿刺12针,比较两种前列腺穿刺方式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检出率的临床因素。结果经直肠组和经会阴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40.0%(121/275)和60.9%(67/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分别为36.7%(101/275)和54.6%(6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A(OR=1.025,P=0.001)和前列腺体积(OR=0.984,P=0.001)是两组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年龄对经会阴组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影响明显小于经直肠组(OR=0.037,P=0.238与OR=0.053,P=0.002)。结论经会阴认知融合靶向结合前列腺系统穿刺较经直肠认知融合靶向结合前列腺系统穿刺能更准确地检出前列腺癌,PSA和前列腺体积是前列腺癌检出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 张志磊秦斐闫伟华闫伟华杨学成杨学成李玉军蒋艳霞郝大鹏李杰周锐志牛海涛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 成人Xp11.2易位型肾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究TFE3免疫组化(IHC)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再进行基因易位型肾细胞癌(Xp11.2 RCC)中的效果。方法回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再本院治疗的肾细胞癌(RCC)患者,行患者进行组织芯片质量、HE染色结果判定、FISH结果判定分析。结果与非Xp11.2 RCC相比,Xp11.2 RCC更容易出现肉眼血尿和腰痛,术后病理提示肿瘤核分级更高,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肾静脉侵犯和肾窦侵犯(P<0.05),术后3年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远低于非Xp11.2 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E3 IH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假阳性率,可作为Xp11.2 RCC的初筛方法,Xp11.2 RCC好发于中年女性,肿瘤侵袭性强,肿瘤细胞核分级高,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静脉侵犯和肾窦侵犯,远期预后差。
- 秦得志纪玉芝闫伟华牛海涛王琨翔杨学成
- 关键词:TFE3组织芯片荧光原位杂交
- SCAMP2和SCAMP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分泌载体相关膜蛋白2和3(SCAMP2和SCAMP3)在膀胱癌(B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1例B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SCAMP2和SCAMP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相应癌旁组织相比较,SCAMP2和SCAMP3在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χ^(2)=41.242、110.576,P<0.001)。SCAMP2高表达与饮酒史和癌症家族史有关(χ^(2)=4.784、3.904,P<0.05)。SCAMP3高表达与浸润性BC和癌症家族史有关(χ^(2)=6.893、7.411,P<0.05)。预后分析显示,SCAMP2和SCAMP3表达与BC病人预后没有相关性。结论SCAMP2和SCAMP3在BC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BC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可能可以作为BC治疗的潜在靶点。
- 曲婷婷赵树超闫伟华张翔雁贾长新
- 关键词:膀胱肿瘤载体蛋白质类膜蛋白质类疾病特征
- 血府逐瘀汤对自身免疫性肺泡蛋白沉积症疗效及机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自身免疫性肺泡蛋白沉积症(aPAP)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7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例aPAP病人,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全肺灌洗组(WLL组,5例)及血府逐瘀汤组(XFZYD组,4例)。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胸部CT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指标、血清标志物及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肺受累面积百分比、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5~98.17,P<0.05);但XFZYD组比WLL组降低的更明显(F=11.53~43.5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0~133.01,P<0.05);但XFZYD组比WLL组增高的更明显(F=2.93~86.2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F=15.77~21.22,P<0.05),而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XFZYD组血清TC、TG水平显著低于WLL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W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2~21.33,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aPAP是有效的,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病人的高脂血症有关。
- 潘登肖宝红成炜李金凤闫伟华王芳芳
-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自身免疫疾病血府逐瘀汤支气管肺泡灌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