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娟娟

作品数:17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眼底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5篇荧光
  • 4篇荧光素
  • 4篇黄斑
  • 3篇多模式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荧光素血管造...
  • 3篇荧光素血管造...
  • 3篇影像
  • 3篇造影
  • 3篇造影术
  • 3篇色素上皮
  • 3篇上皮
  • 3篇视网膜色素
  • 3篇视网膜色素上...
  • 3篇网膜色素上皮

机构

  • 17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保山市第二人...

作者

  • 17篇李娟娟
  • 5篇张娟
  • 2篇杨怡
  • 1篇陈晨
  • 1篇张晓帆
  • 1篇李妍
  • 1篇张利伟
  • 1篇任玉玲
  • 1篇李娟娟

传媒

  • 9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云南教育(小...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1篇199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匍行性脉络膜炎不同亚型眼底病灶演变的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匍行性脉络膜炎(SC)不同亚型的脉络膜病灶临床演变过程及影像学特征,探讨亚型分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无对照、观察性研究。2009年5月至2021年9月于云南省眼科医院确诊的SC患者25例45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灶初发部位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结果,将SC分为视盘周围型(盘周型)、黄斑型、急性多灶型;根据首诊时病灶形态分为仅有浸润水肿表现的新发病灶、仅有萎缩表现的陈旧性病灶和水肿与萎缩表现并存的复发性病灶。观察不同亚型患眼病灶的影像特征、演变过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45只眼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双眼、单眼发病分别为20、5例;年龄(42.3±5.7)岁。活动性病灶21只眼,其中新发病灶、复发病灶分别为5、16只眼;陈旧性病灶24只眼。并发视盘水肿3只眼;轻度玻璃体炎5只眼;视网膜血管炎3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3只眼。盘周型16例30只眼(64%,16/25),包括单眼2例2只眼,双眼14例28只眼。活动性病灶16只眼,其中双眼患者仅单眼存在活动性病灶。脉络膜病灶紧邻视盘一侧或围绕视盘,随病程延长离心向外扩展,可进展至黄斑区。病灶边缘曲折,呈"地图样"、"阿米巴样"及"指状"、息肉状或"螺旋翼样"。FFA显示活动性病灶早期呈弱荧光,晚期呈强荧光;陈旧性病灶早期中心呈弱荧光,晚期呈斑驳状荧光,其边缘多为强荧光。OCT显示活动性病灶病变区增厚,陈旧性病灶病变区变薄。黄斑型4例6只眼(16.0%,4/25),其中单眼2例2只眼,均为活动性病灶;双眼2例4只眼,其中陈旧性病灶1例2只眼,双眼相续呈活动性病灶1例2只眼。初发病灶均位于黄斑区偏中心,多呈"盘状"并离心性向周围进展,反复复发的病灶可波及视盘并向周边部扩展。其FFA、OCT影像表现与盘周型相似。急性多灶型5例9只眼(20.0%,5/25),包括单眼1例1�
郑志坤任玉玲张利伟黎铧李娟娟
关键词:葡萄膜炎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光学相干
太田痣合并眼底黑色病变2例
2024年
例1 患者女,60岁。因右眼视物遮挡感3个月于2022年11月3日到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左眼视力均为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0.5、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右侧眼睑、眶周、面颊等部位青灰色色素斑(图1A)。右眼巩膜、虹膜表面青灰色色素沉着(图1B)。眼底检查,右眼颞下方灰色占位病灶(图1C)。眼部B型超声检查,右眼球内占位性病变、视网膜脱离(图1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瘤体表面点状强荧光,荧光素渗漏明显(图1E)。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瘤体内部血管杂乱(图1F)。眼眶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右眼环后份颞侧占位,T1加权成像呈高信号,T2加权成像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图1G)。左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右眼眼球摘除手术。取组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上皮样型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图1H)。
康文伟包郑伊琳李娟娟
关键词:眼底检查荧光素渗漏眼前节眶周
蝶形视网膜色素上皮营养不良患者的多模式眼底影像学特征
2022年
目的:探讨蝶形视网膜色素上皮营养不良(BPD)患者的多模式眼底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6-01/2019-07经多模式影像检查确诊BPD的患者18例36眼的眼底彩照、红外照相、自发荧光、荧光造影、脉络膜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血流成像OCT(OCTA)等多模式眼底影像检查。结果:典型的眼底彩色照相可显示色素异常沉着而呈现的蝶翅样病变外观,病变进展后蝶形外观不明显,而相应区域萎缩;红外照相显示BPD患者的眼底黄色病灶,表现为白色高亮影像;自发荧光可有斑片状、点状所勾勒的蝶翅表现,也可有以上特征重叠的表现,当病变进展萎缩明显时,自发荧光不能显示典型的蝶形改变,但可以反映出色素上皮细胞的破坏程度范围;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脉络膜造影除了显示蝶形病变外,能更为精准地显示血管病变情况,尤其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检查;OCT显示病变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之上与光感受器之间。随病变进展,色素上皮表现相应扩大的损伤,继发CNV者可见突破RPE的高反射信号;OCTA显示病变对视网膜深层和浅层损伤不明显,但脉络膜血流信号不同程度丢失,可敏感检出CNV的血流影像。结论:多模式眼底影像技术提供了BPD患者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该病。
郑志坤张娟黎铧李娟娟张利伟
关键词:脂褐质
急性渗出性多形性卵黄样黄斑病变1例
2022年
患者男性,35岁,因自觉双眼视物模糊2周就诊。双眼视力0.8,眼底检查可见双眼后极部多发黄白色斑点状病灶;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结果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间多囊样积液及神经上皮层下积液,椭圆体带增厚、反射增强;眼底自发荧光显示病变部位为高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未见病变区域荧光素渗漏。结合病史、眼部多模式检查及全身检查情况,诊断为急性渗出性多形性卵黄样黄斑病变。患者未给予特殊治疗,1周后复查病灶部分有融合、扩大,黄斑区水肿情况较前加重。
张娟张书林马银燕李娟娟
关键词:黄斑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初探
1993年
习惯了的并非都是好的.在社会的转轨变型时期,人们习以为常的许多事情都会受到激烈的冲击,而某些在过去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则又会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李娟娟
关键词:收费制度转轨变型教育资金国家财政拨款招生计划招生并轨
黄斑激光损伤
2024年
患者女,26岁。因美容激光笔灼伤右眼1 d,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手动,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1.0。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右眼玻璃体少量积血,黄斑区见一圆形损伤病灶,损伤区域视网膜水肿,点状出血,中心黄斑裂孔形成(图1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圆形损伤病灶处显示全层裂孔,孔缘视网膜组织水肿,视网膜色素上皮及其下脉络膜组织结构均损伤(图1B)。诊断:右眼黄斑激光损伤。
郑志坤李娟娟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水肿视网膜组织右眼视力眼部检查点状出血
Cx3cr1抗体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视网膜微循环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21年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抗体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过程中视网膜微循环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只成年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cx3cr1抗体注射组,每组各50只。空白对照组小鼠仅玻璃体腔注射无菌注射用水2μl,模型组小鼠采用前房灌注升高眼压法建立RIR模型,cx3cr1抗体注射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0.2μg/μl cx3cr1抗体2μl,注射后4 h建立RIR模型。于造模后3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各组小鼠实验眼冰冻切片中各层视网膜结构Iba-1阳性表达以评估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视网膜铺片血管染色法观察视网膜深层和浅层血管密度变化及活化小胶质细胞数以评估视网膜微循环改变;采用FITC-dextran造影法测定视网膜血管渗漏面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视网膜中缺氧相关因子及炎性因子mRNA表达变化。结果眼球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中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稀疏分布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呈分支形态;模型组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呈阿米巴样或球形,并明显向外丛状层、外核层等视网膜外层移动;cx3cr1抗体注射组球形或阿米巴样的Iba-1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模型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活化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和cx3cr1抗体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cx3cr1抗体注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周围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视网膜铺片血管与活化小胶质细胞共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cx3cr1抗体注射组小鼠视网膜深层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cx3cr1抗体注射组浅层及深层视网膜血管周围小胶质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cx3cr1抗
李娟娟陈晨李妍张利伟
关键词:视网膜
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在Stargardt病中的特征和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在Stargardt病中的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05/2020-08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经过多种影像检查及基因测序而确诊的Stargardt病患者38例76眼。使用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成像检查,并对比传统眼底彩照、眼底55°自发荧光、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影像特征,评估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在Stargardt病中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优势。结果: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检查中76眼(100%)均发生了后极部的高自发荧光,而传统55°自发荧光检查仅有42眼(55%)可见明显的后极部高自发荧光。76眼中66眼(87%)可见不同数量的斑点,从后极部向周边视网膜分布,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较眼底彩照能显示更为清晰和更多数量的视网膜斑点,更为完整地显示斑点的分布数量和面积。76眼(100%)均可见黄斑中心处RPE萎缩所呈现的卵圆形低自发荧光区域,随病变进展,萎缩区扩大、低荧光区域相应扩大,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能完整显示萎缩范围和面积,但无法从萎缩深度上进行显示。48眼(63%)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中可见强背景自发荧光从黄斑处向视盘鼻侧和颞下方扩展,在视盘下方形成一明显的近似垂直的分界线。结论:Stargardt病中的自发荧光变化不仅局限于后极,而且可能在周围延伸得更多,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成像是评估Stargardt病患者的有用工具。
郑志坤张娟黎铧李娟娟
关键词:自发荧光眼底黄色斑点STARGARDT病
OCT评估磁性微珠注射诱导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的建立
2021年
目的探索磁性微珠前房注射诱导高眼压模型的可行性及特点,OCT在模型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前房内注射磁性微珠诱导高眼压,对照组前房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前及术后第1天开始隔天检测眼压波动;建模3周后行荧光金逆行标记,建模4周后使用OCT检测两组小鼠视盘旁神经纤维厚度,并行视网膜行铺片计数各组RGCs数量。结果小鼠前房内注射磁性荧光微珠后,微珠可均匀分布于房角处堵塞房角。实验组小鼠眼压自注射术后1 d开始升高,平均眼压为(19.37±4.38)mmHg,3周开始眼压下降;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建立微珠诱导小鼠高眼压模型后4周,行OCT检测RNFL厚度。实验组RNFL厚度为(27.67±6.15)μm,较对照组明显变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2)。检测OCT后收集眼球计数RGCs,实验组RGCs为(203.83±26.35)个,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4)。结论小鼠前房注射磁性微珠可以诱导持续稳定的眼压升高并引起明显RGC数量减少,可通过OCT无创、快速、重复的检测神经纤维层厚度发现RGC损伤。
杨秀强张晓帆任玉玲任玉玲张利伟
关键词:高眼压OCT青光眼动物模型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视网膜静脉阻塞中侧支循环的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眼侧支循环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60例36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7例157只眼,女性203例203只眼;年龄(61.0±5.9)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为3 d~6个月。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分别为67、187、106只眼;合并黄斑水肿210只眼。合并黄斑水肿者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患眼均行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视网膜侧支循环的发生率、部位、形态特点、形成时间以及抗VEGF药物治疗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将从视盘发出呈血管袢样的血管在视盘走形一段后回到视盘的短路循环定义为视盘睫状血管短路型侧支循环。结果病程1周时,MBRVO、BRVO患眼部分侧支循环已建立;1~2个月时,已建立较为丰富而稳定的侧支循环。病程2~3个月时,CRVO患眼视盘睫状血管短路型侧支循环逐渐形成。病程6个月时,MBRVO者67只眼中,侧支循环建立36只眼(53.7%,36/67);BRVO者187只眼均观察到侧支循环(100.0%,187/187);CRVO者106只眼中,视盘侧支循环建立29只眼(18.1%,29/106)。MBRVO者中建立侧支循环的36只眼,其侧支循环均建立于阻塞区域和非阻塞区域之间的垂直水平缝处。BRVO者187只眼中,侧支循环建立于阻塞区域和非阻塞区域之间的垂直水平缝处102只眼;阻塞最中央逐级搭桥至正常血管上的侧支循环54只眼;通过鼻侧与颞侧建立侧支循环19只眼;通过中心凹建立的侧支循环12只眼。其形态表现为平直走形、螺旋状纡曲和花簇状。CRVO建立侧支循环的29只眼,均为视盘睫状血管短路型侧支循环。行抗VEGF药物治疗的210只眼中,侧支循环建立160只眼。其中,MBRVO 32只眼(62.0%,32/63);BRVO 119只眼(100.0%,119/119
包郑伊琳康文伟杨怡李娟娟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侧支循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