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加
- 作品数:33 被引量:279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alignantfibroushistocytomaofsofttissue ,ST MFH)临床病理特点 ,探讨影响其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分析 41例ST MFH的临床资料 ,经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对原发肿瘤体积、初次手术方式、术后有无放化疗、核分裂相计数 (mitosiscount,MC)、病理组织分级、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标记指数 6项与预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FH是老年人常见的、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席纹状 多形性型是该肿瘤的基本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ST MFH较好的辅助手段 ,其中AAT、ACT和溶菌酶有较高的敏感性 ,而CD6 8则更具有特异性。有可能影响预后的 6项因素做多因素统计分析 ,初次手术方式、肿瘤细胞的MC和肿瘤体积有统计学意义 ;PCNA虽具有高表达性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T MFH因其成份复杂、形态多变 ,采取光镜和系列免疫组化抗体标记 ,从多方面给予认证非常必要。对ST MFH的预后 ,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本组 6项因素中对生存期有一定影响的仅有初次手术方式、肿瘤的MC与肿瘤体积 3项 。
- 柳萍那加李峻徐元洪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学预后
- 并发肺转移的头面部血管肉瘤被引量:3
- 2008年
- 报告1例并发肺转移的头面部血管肉瘤。患者男,81岁。头面部出现多发性紫红色丘疹、结节和斑块10个月。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真皮梭形细胞增生,形成不规则管腔。免疫组化染色示CD31、Ⅷ因子、CD34阳性。患者近3个月出现胸闷,胸部X线及CT检查见肺内有多发性结节影,提示右肺内和左胸膜下肿瘤转移可能,最后诊断为头面部血管肉瘤并发肺转移。
- 张黎黎那加杨淑霞涂平
- 关键词:血管肉瘤
- Castleman病临床及病理分析
- <正>目的:研究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各种临床合并症的特点,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82例CD患者的临床合并症的特点,同时分析临床合并症与...
- 董玉君王仁贵吕继成那加陈喜雪李楠许蔚林任汉云
- 文献传递
- CD117阳性小肠间质瘤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在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小肠间质瘤 (smallbowelstromaltumors,SBST)Ki6 7和p5 3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 ,探讨两者在肿瘤良恶性划分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CD117阳性的SBST 33例进行光镜观察 ,用EnVisionTM+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 7和 p5 3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形态学进行比较。 结果 :33例SBST患者 ,男 2 0例 ,女13例 ,年龄 2 1~ 71岁 ,发生于十二指肠 5例 ,空肠 2 2例 ,回肠 6例。肿瘤最大径的范围在 1.5~ 2 0cm之间。在光镜下出现肿瘤内坏死的有 11例。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每 5 0个高倍镜视野 0个有 6例 ,1~ 2个 5例 ,≥ 3个的有 2 2例。 33例中良性 4例 ,交界性 4例 ,恶性 2 5例。随访时间为 3~ 180个月 (平均 73.3个月 ) ,结果为良性组 4例均无瘤生存 ;交界性组 2例无瘤生存 ,1例失访 ,1例在无瘤生存 18个月后失访 ;恶性组无瘤生存有 7例 ,带瘤生存者及死亡有 16例 ,2例失访。Ki6 7染色阴性 2例 ,均为良性 ;其余 31例阳性中 ,增殖指数 (阳性细胞数 )大于 5 %的有恶性 16例 (94 .1% ) ,交界性 1例。在免疫组化p5 3染色中 ,恶性组 2 5例均呈阳性表达 (平均阳性细胞数 4 2 .9% ) ,其中 12例阳性细胞数大于 5 0 %。当Ki6 7和 p5 3均为阴性或两者阳性细胞数分别是 <1%和 <10 %时 ,肿瘤呈良性经过 ,预后?
- 柳萍那加张剑波张莹
- 关键词:肠肿瘤间叶瘤蛋白质P53
- 原发性骨小细胞肿瘤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形态在原发性骨小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39例骨的小细胞肿瘤 [其中尤因肉瘤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EW/PNET瘤 ) 2 2例、小细胞骨肉瘤 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 3例和恶性淋巴瘤 8例 ],观察其病理形态并作免疫组化分析 ,所用抗体为O13、NSE、S 10 0、Actin和LCA。结果 :EW /PNET瘤 2 0 / 2 2例为O13阳性。NSE :EW /PNET瘤 16 / 2 2例和 1例骨肉瘤阳性。 7例EW /PNET瘤、1例骨肉瘤及 3例间叶性软骨肉瘤均有S 10 0阳性。所有恶性淋巴瘤的LCA均为阳性。骨肉瘤均见骨样基质 ,间叶性软骨肉瘤可见分化较好的软骨岛。结论 :O13的染色对于EW /PNET瘤有诊断意义。
- 那加邹万忠方志伟张莹
- 关键词: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分析
- 读片园地 第97例——咯血、双肺弥漫性阴影
- 2008年
- 患者,男,19岁,因“间断咯血5年,加重1个月”于2006年11月23日来我院门诊。患者5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行胸部CT检查显示双下肺磨玻璃影,部分融合成斑片状渗出影(图1)。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此后仍然间断出现咯血症状,三联抗结核治疗1年无效。遂来我院门诊。体格检查:贫血貌,双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
- 牟向东那加王广发宿利
- 关键词:咯血读片双肺胸部CT检查抗感染治疗抗结核治疗
- PPARγ在肺结节病中的表达与意义
- 2009年
-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肺结节病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节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肺结节病患者与10例正常对照肺组织标本中PPARγ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结节病组PPARγ的阳性表达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0.34±0.02vs0.42±0.04,P〈0.05).结节病组PPARγ表达与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索转化酶水平、病程之间无相关(P〉0.05)。结论PPARγ在肺结节病患者肺组织中表达下降,PPARγ可能参与结节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
- 林箐那加任雅丽刘新民
- 关键词:结节病
- I29.94例Castleman病临床及病理分析
- 董玉君王仁贵吕继成那加陈喜雪李楠许蔚林任汉云
- 文献传递
- 子宫副神经节瘤1例被引量:1
- 2003年
- 温宏武张淑燕那加冯拥娣李素凤赵向荣
-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诊断全子宫切除
- 儿童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结果单中心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儿童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pediatric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PDFSP) 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现状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8例PDFSP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与外科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8~18岁;中位年龄13.5岁;肿瘤大小为0.5~6.5cm,平均2.8cm,好发部位(躯干与四肢近端占5/8)与病理特点(均为经典型)类似成年患者,未见肢端表现或特殊病理亚型。确诊时间明显滞后于发病时间,达3~96个月,平均27.8个月。8例患儿20次病理诊断的总确诊率为50%(10/20),诊前获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为38.9%(7/18),两种比率呈线性相关趋势,但限于样本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P=0.333,r=0.866)。所有确诊例次中诊前获CD34阳性比率显著高于未确诊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vs.0/10,Fishertest,P=0.020)。8例患儿均行扩大切除治疗,5例为原发手术(1例肿瘤扩大切除,4例瘤床补充扩大切除),3例为复发手术(均为肿瘤扩大切除)。随访时间6~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5个月,术后复发率为12.5%(1/8),未见远处转移或死亡病例。局部切除是PDFSP首诊的主要治疗方法(7/8),局部切除后行规范性扩大切除4例均无复发,未行规范性扩大切除3例全部复发,两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vs3/3,Fishertest,P=0.20)。术中送检冰冻病理切缘,有助于扩大切除的有效性。结论作为中国内地首个PDFSP病例系列,显示与文献类似的某些临床特征与较好预后。CD34阳性在PDFSP诊断中具有关键作用。肿瘤局部切除后,及时纠正诊断并做规范性补充扩大切除,是保证患儿预后的关键。亟需增加病理诊断准确性与�
- 樊征夫那加李舒方志伟白楚杰刘佳勇薛瑞峰张路高天
- 关键词:皮肤纤维肉瘤抗原CD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