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文浩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内镜
  • 4篇肿瘤
  • 4篇黏膜
  • 3篇黏膜下
  • 3篇膜下
  • 3篇镜检
  • 2篇直肠
  • 2篇黏膜下剥离术
  • 2篇内镜黏膜
  • 2篇内镜黏膜下
  • 2篇内窥镜
  • 2篇内窥镜检
  • 2篇内窥镜检查
  • 2篇窥镜
  • 2篇剥离术
  • 1篇早期胃癌
  • 1篇早期肿瘤
  • 1篇窄带成像
  • 1篇窄带成像技术
  • 1篇直肠肿瘤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医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刘志国
  • 6篇吕文浩
  • 3篇吴开春
  • 3篇刘敏
  • 3篇赵芯
  • 2篇刘敏
  • 2篇姚少维
  • 2篇闫红林
  • 2篇黄蕊
  • 2篇管蕾
  • 1篇郭学刚
  • 1篇单婕
  • 1篇张林慧
  • 1篇任贵
  • 1篇黄蕊
  • 1篇杨永勤
  • 1篇高东锋
  • 1篇蔡宏伟

传媒

  • 6篇中华消化内镜...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消化内镜注册研究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基于我国及国际临床研究注册数据库对目前消化内镜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关键词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和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中中国的内镜相关研究,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手工分析。结果截止2016年3月经检索共获得443项注册研究,经手工排除非消化道内镜直接相关研究,最终共获得267项研究纳入分析。ClinicalTrials.gov及ChiCTR在研究的中位例数、随机研究比例上无明显差异,但在对照研究比例上ChiCTR高于ClinicalTrials.gov(72.8%比85.7%,P=0.012)。我国内镜相关研究近年来总体增长迅速,2015年已占ClinicalTrials.gov内镜研究总量的9.5%,但与日本相比仍有一定差距。ERCP和ESD是目前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ERCP相关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胆道上,ESD的相关研究中最为多见的是早癌及贲门失弛缓症相关研究。结论ChiCTR目已成为内镜临床研究注册的又一主要途径,其注册研究质量与国际数据库可比。我国临床研究注册发展快,但在具体研究领域上还存在分布不均的状况。
闫红林管蕾蔡宏伟黄蕊赵芯刘敏吕文浩刘志国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数据库病例对照研究注册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病变的定性诊断意义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胃黏膜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辅助作用,及其是否有助于提高经验欠缺的内镜医生的诊断能力。方法从已发表文献中收集20例胃黏膜早期病变,每例均包括白光内镜(WLI)图片和NBI—ME图片,举办临床读片会,召集37名具有不同内镜经验的内镜医生,经简单培训后读片判断病变性质,利用投票器实时投票并分析数据。结果37名参与者均完成读片,其中14名(37.8%)内镜经验不足5年,22名(59.5%)具有NBI或放大镜操作经验。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上,NBI—ME的诊断正确率优于WLI[(62.6±21.7)%比(49.8±28.7)%,P=0.005];并且两者诊断正确率最低的3例病变完全相同,均为良性病变,包括2例局限性胃炎和1例肠上皮化生。对前7例与后7例的NBI—ME图片的阅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两者间参与者群体诊断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8±26.3)%比(69.0±27.1)%,P=0.377],剔除22名具有NBI—ME操作经验者后两者问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56.5±23.2)%比(67.4±25.3)%,P=0.356]。结论NBI—ME有助于内镜下对病变良恶性的判断,对内镜经验欠缺的内镜医生也有帮助,经简单培训后即可进行一般病例的判断,但对于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排除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闫红林管蕾吕文浩刘敏赵芯姚少维杨永勤单婕刘志国
关键词:放大内镜检查窄带成像技术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与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浅表性食管肿瘤的回顾性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STD)与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浅表性食管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收治的行内镜治疗的浅表性食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ESTD与ESD的操作时间、病理结果、治疗结果及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共11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9例行ESTD治疗,64例行传统ESD治疗。ESrlD组总操作时间短于ESD组[38.0min(21.4—71.0min)比46.5min(32.5—117.5min),P=0.008],且剥离速度明显较ESD组快[0.42cm。/min(0.22—0.59cm2/min)比0.34cm2/min(0.20-0.42cm2/min),P=0.000]。两组整块切除率均为100.0%,根治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0%比93.8%,P=0.386)。两组术后出血、穿孔、发热及胸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STD组术中肌层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ESD组(20.4%比39.1%,P=0.041),术中出血发生率也较ESD组低(18.4%比37.5%,P=0.036)。影响操作时间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使用ESTD方法(OR=2.801,95%凹:1.116~7.031,P=0.028)与病变面积〈9cm2(OR=5.049,95%CI:2.088—12.208,P=0.000)是缩短操作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ESTD可以提高浅表性食管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剥离速度并减少术中肌层损伤及出血的发生。
黄蕊赵芯卢小强刘敏吕文浩刘志国
关键词:食管肿瘤隧道技术
内镜超声对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下微浸润判断的准确性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对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下微浸润的判断价值。方法对242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确诊的消化道早期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术前内镜超声判断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下微浸润的准确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内镜超声对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下微浸润的总体判断准确率为72.3%(175/242),过判率和漏判率分别为21.5%(52/242)、6.2%(15/242)。肿瘤大小(P=0.018)和部位(P=0.005)对内镜超声判断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下微浸润的准确性有明显影响,病变长径〉3cm的过判率高于病变长径≤3cm者[27.0%(33/122)比15.8%(19/120),P=0.807],肠道和胃早期肿瘤的过判率均明显高于漏判率[肠道:12.2%(9/74)比2.7%(2/74),P=0.028;胃:26.9%(28/104)比2.9%(3/104),P=0.000]。结论内镜超声对判断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下微浸润具有一定意义,但应警惕较大病灶及胃肠道病灶易发生过判情况。
赵芯任贵吕文浩刘敏刘志国郭学刚吴开春
关键词:内镜超声
内镜与外科手术治疗直肠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回顾性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切除与外科经腹腔镜辅助或经肛入路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1月问经内镜下或外科手术切除直径〈2cm、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内镜下治疗共纳入20例患者,其中17例ESD切除,3例EMR切除;外科治疗共纳入18例,其中12例经肛手术、6例经腹腔镜切除。内镜组病变大小为7mm(4-18mm),外科组为8mm(3~15mm)。术后病理提示除外科组2例分级为G2外,均为G1。内镜组切除均提示水平切缘阴性,无脉管侵犯,外科3例可见脉管及淋巴结侵犯。内镜组及外科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内镜组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为2.0d(1-4d),外科2.4d(1-7d)(P=0.295);住院时间分别(6.80±2.12)d和(8.59±2.85)d(P=0.034);内镜组总住院费用平均10488(4128~15296)元,外科组住院花费平均15590(3024~40503)元(P=0.031)。术后随访时间25个月(2~48个月),复查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切除,特别是ESD,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新方法,较外科手术有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及节约费用等优点。
高东锋吕文浩张林慧黄蕊姚少维刘志国吴开春
关键词: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外科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或息肉的内镜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提高广基锯齿状腺瘤或息肉(SSA/P)内镜下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京医院病理诊断为SSA/P的109例病例资料,与随机抽取的同期病理诊断为息肉的218例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内镜下表现,并对SSA/P发生及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SSA/P组与息肉抽样组比较,患者平均年龄较大(P=0.011),病变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SSA/P大体分型多为Ⅰ型和Ⅱ型,而息肉大体分型多呈Ⅰ型(P=0.036);SSA/P腺管开口形态呈工藤分型Ⅱ型者较多,息肉中Ⅰ型和Ⅱ型者多见(P=0.004);SSA/P微血管形态分型Ⅱ型较多,息肉以Ⅰ型较多(P≤0.000 1);SSA/P表面形态更容易观察到黏液帽(P=0.002),表面血管增粗者也更多(P=0.004)。病理诊断方面,SSA/P相对息肉更容易异型和癌变(P=0.001)。微血管形态分型高,表面有黏液帽和血管增粗是SSA/P发生异型或癌变的危险因素。结论SSA/P内镜下大体类型、腺管开口形态、微血管形态分型、表面结构特征和异型癌变风险与息肉存在显著性差异,较易区分。
吕文浩卢小强赵芯刘敏刘志国吴开春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瘤性息肉内窥镜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