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华
- 作品数:33 被引量:13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高效定向富集分离产氢菌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定向富集分离产氢菌的方法及其分离获得产氢菌在发酵产氢、产乙酸和丁酸中的应用。将活性污泥热处理后添加诱导剂无定形水铁矿并在寡营养条件下孵育;将孵育后的培养物转接到含有无定形水铁矿的...
- 刘芳华张月超肖雷雷
- 文献传递
- 微生物在地球化学铁循环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9
- 2016年
- 铁元素虽然只在地壳含量中位列第4,但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变价金属元素之一,微生物介导的铁循环及其与生源要素碳、氮、氧和硫等耦合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力.由于铁循环过程中氧化态三价铁Fe(Ⅲ)在环境p H条件下大多以不溶状态存在,因而由其参与的地球化学循环进程通常较为缓慢.研究表明,微生物在铁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该过程中参与矿物的生成与转化.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发现,参与地球化学铁循环的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矿物之间,以及矿物介导的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多样的相互作用,而含铁矿物介导的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是其中最受瞩目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介导的地球化学铁循环过程的类型及其过程中的主导微生物,并针对铁还原过程中已知的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做了介绍.文中涉及的微生物地球化学铁循环过程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最新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阐明微生物地球化学铁循环过程、机制及其环境效应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 陈蕾张洪霞李莹郑世玲刘芳华
- 关键词:GEOBACTERSHEWANELLA
- 加强电微生物学研究持续利用海岸带新型微生物资源
- 2016年
- 海岸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新型微生物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文章简要评述了电微生物学学科的发展态势和前沿科学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文章提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国际合作,在应用层面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在基础研究层面部署重点研究项目,组织国家/国际层面的大型科学研究计划,甚至需要建设以"海岸科学"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加强电微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利用新型微生物战略资源,有助于我国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 刘芳华杨翠云肖雷雷
- 一种海洋微藻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微藻生物技术领域、能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从海洋中分离、纯化获得的海洋微藻及其应用。该菌株保藏名称是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HDY1,保藏单位:CGMCC,保藏号是:CGMCC No....
- 刘芳华杨翠云王文静李佳佳王炳臣
- 文献传递
- 土壤产甲烷体系中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
- 土壤微生物不仅直接参与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产生和转化,并且一直以来都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研究土壤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适应和反馈调节机制,将为土壤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 刘芳华张洪霞李莹陈蕾郑世玲
- 关键词:产甲烷菌磁铁矿
- 海洋产电微藻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海洋微藻,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产电活性的海洋微藻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微拟球藻(Nanochloropsis sp.)HDY2已于2017年3月2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中国,...
- 杨翠云刘芳华王文静
- 文献传递
- 水分条件对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滨海湿地因受河流和海水的交互作用,其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及营养元素等条件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为了阐明此种环境下不同水分条件对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尤其是对铁还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作者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对象,研究了淹水和非淹水芦苇湿地表层(0~30 cm)土壤理化特性、微生物多样性(采用T-RFLP技术)和培养条件下湿地土壤微生物的Fe(III)还原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淹水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盐度、Fe(II)含量和pH值显著(P<0.05)高于非淹水芦苇湿地土壤,而淹水芦苇湿地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P<0.05)低于非淹水芦苇湿地。淹水芦苇湿地土壤主要优势细菌和古菌分别为铬还原菌属(Alishewanella)、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而纤维单胞菌属、食酸菌属(Acidovorax)、地杆菌属(Geobacter)、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甲烷八叠球菌属分别为非淹水芦苇湿地土壤主要优势细菌和古菌。淹水芦苇湿地土壤主要优势铁还原菌为副球菌属(Paracoccus)、地杆菌属、铬还原菌属和硫单胞菌属(Thiomonas),而非淹水芦苇湿地土壤为地杆菌属和固氮螺菌属(Azospira)。说明淹水能增加芦苇湿地土壤细菌、古菌和铁还原菌的多样性。培养条件下,淹水芦苇湿地土壤铁还原菌的还原Fe(III)能力在培养后期(25d后)低于非淹水芦苇湿地,说明淹水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芦苇湿地土壤铁还原菌的铁还原能力。
- 张洪霞郑世玲魏文超王炳臣王欧美刘芳华
- 关键词:水分条件芦苇湿地微生物群落铁还原菌多样性
- 多功能双酶梭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新型双酶梭菌及其在发酵产氢、提高乙酸产量中的应用。菌株为双酶梭菌Clostridium bifermentans EZ‑1,保藏号为CGMCC NO.13913。本发明所得菌能...
- 刘芳华张月超王欧美杨翠云肖雷雷
- 文献传递
- 具产电性能光合细菌DH-3的分离及其对多种底物污水处理能力的评价
- 2017年
- 本文通过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从富营养化环境中分离培养出可高效处理多种底物的污水并具备胞外电子传递能力和产电潜力的兼性厌氧光合细菌.在光照培养条件下,利用改良的能够将光合细菌富集/分离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光合细菌,从形态学和16S rDNA的分子生物学角度鉴定菌株.运用多个指标检测光合细菌处理不同底物的污水培养基的能力,如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ate,TP),并在电化学工作站检测光合细菌的产电能力.结果表明,获取的光合细菌菌株DH-3与光合细菌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有97%的相似性.该菌株拥有在多种底物的污水培养基中生长的能力,其中在以乙酸为底物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通过检测发现该菌株对污水的COD、TN和TP均具有较高的去除率.电化学工作站检测结果表明,菌株DH-3的最大产电流量能达到7.5mA/m2,最大功率密度达到0.056W/m2.由此可见,光合细菌DH-3在污水处理及资源再循环利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潜力.
- 于士翔王文静刘峰刘芳华
- 关键词:光合细菌产电性能化学需氧量污水处理有机物降解
- 一株单环刺螠致病弧菌的分离鉴定、生长特性研究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对患病的单环刺螠幼体3 000~4 000只/kg肠道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生长特性研究及药敏分析,为人工养殖单环刺螠幼体过程中出现的疾病提供治疗依据。对患病幼体肠道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人工回接感染试验、生长曲线测定、最适生长温度、pH、盐度的探究;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米诺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唑林、四环素中度敏感,对阿奇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进行药敏试验;并对抑菌效果最好的药品进行安全性检测。分离纯化后经生理生化鉴定获得一种弧菌命名为菌株SX-1,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极有可能为新喀里多尼亚弧菌(Vibrio neocaledonicus),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表明SX-1是单环刺螠幼体从沙底钻出,活动能力减弱,体表变红症状的致病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pH、盐度分别为30℃,6.0,3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SX-1对氯霉素、羧苄西林、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高度敏感,安全性检测实验表明,氧氟沙星抑菌治疗效果明显,并对单环刺螠无伤害。从单环刺螠肠道内分离获得了一种极有可能为新喀里多尼亚弧菌(Vibrio neocaledonicus)的致病菌SX-1。对于感染该种弧菌的单环刺螠,氧氟沙星抑菌治疗效果明显,并对单环刺螠无伤害。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于预防并治疗人工养殖过程中单环刺螠患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模式,因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于士翔纪元李新刘峰刘芳华
- 关键词:单环刺螠弧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