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青

作品数:23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老子
  • 5篇晏子春秋
  • 5篇《晏子春秋》
  • 4篇道家
  • 4篇黄老
  • 4篇《老子》
  • 3篇儒家
  • 3篇老学
  • 3篇黄老学
  • 2篇学派
  • 2篇哲学
  • 2篇政治
  • 2篇之学
  • 2篇庄子
  • 2篇西汉
  • 2篇墨家
  • 2篇黄老之学
  • 1篇道经
  • 1篇多闻
  • 1篇新论

机构

  • 13篇上海师范大学
  • 10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3篇袁青

传媒

  • 3篇学术界
  • 2篇中州学刊
  • 2篇管子学刊
  • 2篇江汉学术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史学月刊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学术探索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关东学刊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北大汉简《周训》的黄老学思想被引量:3
2017年
北大汉简《周训》中蕴含一种恐惧情绪,不仅包括对于国亡身灭的恐惧,而且还特别提出立嗣的问题,害怕立嗣不贤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正是由于这一点,简文中出现大量的"不可以"和"毋"等词,体现出作者对其治国思想的自信以及其思想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这些特征均与黄老学特征相符。《周训》认为养身与治国是一体的,身治则国治,身乱则国乱,治国首在于治身,而治身之关键在于保持气之平,由治身过渡到治国,治国之平就体现为持守公平公正,两者是合二为一的,《周训》这一思想鲜明地体现了黄老学从养身到治国的思想特征。
袁青
关键词:黄老恐惧养身治国
“韩非子与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3年
2013年6月15—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的“韩非子与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是改革开放之后首次以韩非子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内地数十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韩非子与子学”这个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袁青
关键词:韩非子子学
西汉中后期的禅让思想探析——兼论所谓“王莽篡汉”被引量:1
2014年
西汉中后期有一股浓厚的禅让思潮,它是以董仲舒的"阴阳灾异说"和"王者受命说"为理论基础的,因而与先秦"禅位于贤"的禅让思潮有所区别。通过考察西汉中后期的禅让思潮,我们对于相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有了新的认识:汉哀帝对于禅让的态度表明他深谙权谋之术,绝非昏君;所谓的"王莽篡汉"不过是顺应了西汉中后期的禅让思潮,并且当时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只是由于王莽即位后所进行的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政治改革失败,从而使得传统史家将其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袁青
关键词:西汉禅让汉哀帝
简帛《老子》“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考释被引量:3
2016年
今本《老子》第五章"多言数穷"一句的原貌应是帛书本和西汉竹书本《老子》中的"多闻数穷",强调圣人不应以智治国,这样今本第五章就是由两个从天道到人道的思维模式所构成,结构十分清晰。而且"多闻数穷"与"天地不仁"一句相呼应,进一步强化对儒家的批评,体现出帛书之后的《老子》版本中的"思想聚焦"现象。"不若守于中"之"中"不应释为"虚静",而是公正之义,即圣人效法天地之"虚"而为政,其结果就是为政之公,如此解释则"不若守于中"与"天地不仁"一句相呼应。
袁青
关键词:帛书本《老子》多闻守中
老子“小国寡民”新论被引量:4
2014年
《老子》的"小国寡民"中"小"、"寡"都是动词,意为"以……小"、"以……寡","小国寡民"即"小其国而寡其民",意为将国家看得很小,将人民看得很少。"小国寡民"并非是通常所认为的《老子》理想社会的描述,而是一种统治术。《庄子》等书将《老子》"小国寡民"的治术之义予以消解,使得"小国寡民"的涵义发生改变,成为一种理想社会的描述,这体现出老子学派和庄子学派在政治观念上的差异,老子学派重视统治术,庄子学派则消解统治术而提倡无治。
袁青
关键词:老子小国寡民统治术庄子政治观念
《晏子春秋》的生死观研究——兼与儒道墨的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晏子春秋》认为生死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不必畏惧死亡。这种生死观并非《晏子春秋》所独有,先秦儒道墨都持这种态度。《晏子春秋》既有尊生的思想,同时又认为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诸如"义"的价值理念,为了这些价值理念,人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先秦儒家、墨家中也有类似观点,但先秦道家从根本上反对这些价值理念,与《晏子春秋》有所不同。《晏子春秋》在生死观上与儒墨有相通之处,但墨家相信鬼神的存在,而《晏子春秋》怀疑鬼神的存在,只是偶尔会假借鬼神之权威去劝谏景公,从这方面看,《晏子春秋》更近于儒家。
袁青
关键词:《晏子春秋》生死观儒家道家墨家
《老子》“德经”首章新解被引量:4
2014年
《老子》"德经"首章之"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当解释为"上德"所以"有德",是因为它不去外部寻求"德",而"下德"所以"无德",是因为它是依靠外部手段而寻求"德"。这种解释可以使得"德经"首章文意连贯,解释"前识"一句为何出现在此章。我们发现老子"德经"首章的思想与孔子、郭店竹书《五行》、孟子等人的思想有相通之处,反映出老子思想的影响。通过对《老子》众本"德经"、"道经"次序的探讨,我们发现"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次序可能出于战国时期述老学派之手,而"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的次序可能出于西汉易学家,"德经""道经"次序的变化突出了《老子》思想对于先秦儒家的批判作用。
袁青
关键词:老子道经
论晏子的天人观——兼论晏子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2016年
晏子既有天人相分思想,又有天人感应思想,两者分别影响了荀子与董仲舒等儒家,但两者在晏子思想中并不矛盾,都指向重人事,这是晏子思想的主题。晏子还具有丰富的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神与物,可能影响了儒家思想,晏子关于毋尽民力、省刑罚、推恩、不与民争利、与民同乐等民本思想,也影响了儒家(尤其是孟子),晏子可视为儒家的先驱人物之一。
袁青
关键词:天道人本民本儒家
《老子》称经辨——兼论其在西汉的命运
2016年
《老子》既非本来就称《道德经》,也非称经于西汉之末或司马迁之后、刘向之前。从《史记》、《汉书》等书的记载看,窦太后十分喜好老子,而且窦太后的政治影响还十分巨大,景帝也不排斥《老子》,再加上北大简《老子》已有"上经"、"下经"之称,而北大简《老子》大致抄写于汉武帝时期,所以景帝时期《老子》称经的传统说法是十分可信的。《老子》在西汉前期地位十分尊崇,至景帝时更是得以称"经",达到顶峰,武帝之后虽然"尊儒",《老子》已经失去利禄之路了,但《老子》并未湮没无闻,通过儒生的研习用以补充官方经学以及一些不需要通过《老子》来谋求利禄的人的研习,《老子》仍然得以继续流传和发展。
袁青
关键词:《老子》窦太后
《孝经》成书时代新辨被引量:2
2014年
关于《孝经》的成书时代问题,主要有先秦成书说和汉儒伪撰说两种看法,其中"汉儒伪撰说"并不可信。《魏文侯孝经传》应视作魏文侯《孝经》之传,与前人所理解的魏文侯《孝经传》有所不同,《吕氏春秋》所引"《孝经》曰"并非注文误入原文。以《魏文侯孝经传》及《吕氏春秋》为突破点,《孝经》的成书上限当为魏文侯之时,下限当为《吕氏春秋》成书之时。
袁青
关键词:《孝经》成书时代《吕氏春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