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生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悬浮絮凝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以长江口内河槽和口门最大浑浊带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絮凝对河口细颗粒悬沙运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深入探讨长江口悬浮絮凝体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于2014年10月19—23日(长江口径流量、潮差、风浪均接近多年平均值)利用多种仪器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南支-北港-口外海滨水域进行了综合现场观测和取样,获得了四个潮流特征时刻(涨急、涨憩、落急、落憩)的悬浮絮凝体粒径、分散粒径(即分散悬沙的原始粒径)、悬沙浓度、体积浓度、流速流向、盐度等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五大影响因子(悬沙浓度、体积浓度、流速、盐度和分散粒径)对絮凝体粒径和有效密度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相同体积水体中,口门最大浑浊带测点的絮凝体相对口内河槽测点数量多、粒径小,絮凝体内粘土颗粒少、空隙大、自由水多.在口内河槽,絮凝体粒径主要受悬沙浓度、分散粒径和体积浓度控制,有效密度主要受到分散粒径、悬沙浓度和流速控制;在口门最大浑浊带,絮凝体粒径的主控因子是流速,有效密度主要受到盐度、悬沙浓度控制.
- 杨天杨世伦杨海飞朱琴张文祥张朝阳王如生
-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长江口
- 近半个世纪长江口门区的冲淤变化分析及未来几十年冲淤趋势探讨
-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很多三角洲因流域建坝等人类活动导致河流入海泥沙锐减而发生侵蚀,给三角洲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重大影响,成为河口海岸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世界大河之一的长江,其水下三角洲的冲淤演变受到高度关注。近期...
- 王如生
- 关键词: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等深线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北槽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输运趋势探讨被引量:7
- 2016年
- 基于长江口北槽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使用粒径趋势分析法,研究了北槽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结果表明:北槽表层沉积物总体较细,沉积物组分以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北槽底床沉积物的总体分选性较差,偏态系数则处于极正偏和近对称之间;峰度系数小于1.8,为低峰态,频率曲线比较平缓。北槽深槽表层沉积物为双向输运,在低能环境下向陆搬运,在高能环境下向海搬运;北槽南边坡与深槽类似,而北槽北边坡表现为向陆搬运。在北槽深槽和南、北边坡出现输运差异,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 谢火艳王如生张国安李占海
- 关键词:长江口北槽沉积物
- 长江口北支悬沙浓度及输移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基于4次洪枯季同步水文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长江口北支悬沙浓度的潮周期变化、垂向分布、纵向分布和悬沙输移及其时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悬沙浓度的潮周期变化过程在大中潮期以M型(双峰型)为主,下段主槽内在大潮期多出现V型,上段在枯季可出现涨潮单峰型;小潮期可出现无峰、单峰或双峰型。涨、落潮悬沙浓度峰值及均值,在枯季多涨潮大于落潮,洪季中小潮特别是小潮期易出现落潮大于涨潮;下段主槽内在大潮期易出现落潮大于涨潮。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及其变化特点,在大中潮期与悬沙的潮周期变化型式有关,其中M型存在显著的洪枯季差异。纵向上,最高悬沙浓度在枯季出现于中段灵甸港至三和港之间及附近河段,洪季则在下段三条港附近。潮周期悬沙净输移,枯季大多向陆特别是大中潮期,洪季中上段大多向海,下段大潮期多向陆、中小潮易出现向海;下段主槽内在大潮期易出现向海。
- 张二凤陈沈良谷国传杨海飞王如生
- 关键词:悬沙浓度悬沙输移长江口北支
- 近30年长江北支口门附近的冲淤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被引量:8
- 2015年
- 根据1981—2012年长江北支口门附近的海图以及遥感数据,利用Arc GIS技术进行计算分析,以了解近30年该区域的冲淤演变特点和规律,从而丰富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研究案例.结果表明:1981—1997年潮间带围垦面积为13 km2,水域平均淤积速率为1.4 cm/a;1997—2012年,潮间带围垦面积为163 km2,水域平均冲刷速率为-7.1 cm/a.31年间,口门内、外水域的淤积速率分别为0.77 cm/a和-1.97 cm/a.结论包括:近30年研究区的冲淤演变受到北支衰亡趋势、口内滩涂促淤围垦和长江流域建坝等引起的入海泥沙通量下降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是近15年研究区冲淤演变的控制性因子.
- 王如生杨世伦罗向欣陆叶峰苗丽敏
- 关键词:地貌冲淤演变长江口北支人类活动影响
- 长江口北槽洪季断面流速分布与泥沙输运特性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解长江口北槽涉水工程对该区域水沙条件的影响,利用2009年8月北槽4个同步走航断面的水文泥沙资料,根据通量守恒原理,采用横向均匀、垂向时变的网格,经过时间插值、空间插值和投影的方法,将数据统一到计划断面,对北槽坡槽的水流结构分布特征及泥沙输运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槽南、北边坡和深槽的涨落潮流速具有不同步的特征,南、北边坡先涨先落、深槽后涨后落,平流项输运和潮泵效应是北槽泥沙输运机制的主要影响项;北槽悬沙在深槽和南边坡向海输运,而在北边坡则是向岸输运,这种局部差异可能是北槽拐弯段北边坡淤积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 谢火艳高敏王如生张国安
- 关键词:泥沙输运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