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娟
- 作品数:9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河南省部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学生营养KAP现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生营养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周口市2个试点县的8所学校共1 680名学生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等。结果学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和总分良好率分别为8.3%,57.0%,32.3%,26.1%;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4,0.069,0.404(P值均<0.05);性别、学段和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学生营养KAP得分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和中学生营养知识最主要获得途径是电视(57.9%,87.6%),最主要需求途径是讲座(55.1%,72.8%)。结论试点学校学生营养知识、行为水平偏低,但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良好;文化程度是影响学生营养KAP得分的主要因素,学生营养知识需求得不到满足。
- 王瑞娟王会贞娄晓民杨梦利王鲜
- 关键词:健康知识,态度,实践营养状况
- 青少年肥胖的可能发生机制及生理心理危害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青少年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并与其自身的健康和幸福密切相关。本文从多种角度分析了肥胖的可能发生机理,及其带来的主要生理心理危害,从而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肥胖病症的认识,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学者YiSong[1]。研究发现青少年中男性和女性的超重发病率均高,且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展为肥胖。同时也有研究证实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2]。
- 王晓翠王瑞娟蔡青李晏
- 关键词:青少年肥胖心理危害生理环境因素超重
- 郑州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及体脂肪率研究
-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脂肪率、BMI和超重肥胖的关系,找到用体脂肪率和BMI共同筛查超重肥胖的数据支持。方法 抽取参加郑州市2012年全国体质健康监测的7-18岁中小学生,获取学生身体形态和体成分数据;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
- 杨梦利娄晓民王瑞娟王鲜肖鹏磊
- 关键词:超重肥胖体成分体脂肪率儿童青少年
- 大学生BMI与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44
- 2013年
- 目的分析河南省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探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依据BMI标准将人群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组。计算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力跑和坐位体前屈)的Z分,5项Z分之和为身体素质指数(PFI)。研究BMI与各项体能指标以及PFI的关系。结果河南省大学生BMI总体分布在14.69-33.49 kg/m2,76.84%的大学生处于正常范围(18.5-24 kg/m2)。肺活量、握力随BMI升高而增大,经过体重校正后的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则相反。男生3个体重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的PFI均值分别为-0.84,0.16,-1.86。男生的PFI、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 000 m跑、坐位体前屈不同体重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两比较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指标均优于超重肥胖组。PFI与BMI呈现负相关(r=-0.105,P〈0.05),肺活量、握力与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耐力跑、50 m跑、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均与BMI呈现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BMI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且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优于超重肥胖组。
- 杨梦利娄晓民彭玉林王瑞娟李岚郭蔚蔚
-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身体素质
- 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况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况,为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46 408名9~18岁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仅有16.4%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 h以上;体育锻炼〉1 h的男生(18.8%)高于女生(14.0%)(P〈0.05);高中生(10.3%)低于小学生(22.3%)和初中生(15.3%)(P〈0.05)。有16.3%的学生称上体育课时"不出汗、很轻松",上体育课时"出汗、比较累"和"大汗淋漓、很累"的男生比例(22.6%)高于女生(19.0%)(P〈0.05)。调查对象认为同学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首位原因是怕累、怕吃苦(58.8%)。29.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吃力,9.0%的学生平均每天视屏时间在2 h以上,34.1%学生的父母在业余时间都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结论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较低,其中高中生和女生更低。怕累怕吃苦、课业负担重、视屏时间长、学校和家庭缺乏体育锻炼氛围是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 王鲜娄晓民孙经王瑞娟郭蔚蔚李岚
- 郑州市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郑州市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及流行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郑州市城市学校4所、乡村学校5所,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每个年级(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至少选取男、女生各75名,共抽取3 002人,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郑州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14.3%,其中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2%,女生为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5%,农村为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9.6%,初中生为16.4%,高中生为14.8%,小学生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CDI得分为(12.3±6.9)分,高于女生的(11.5±6.1)分,城市学生为(12.3±7.0)分,高于农村学生的(11.3±5.9)分;3个学段学生CDI得分分别为小学(10.2±6.3)分、初中(12.4±6.9)分、高中(12.4±6.2)分,小学生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州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CDI得分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初高中学生高于小学生。
- 王会贞杨梦利娄晓民周祉含王瑞娟王鲜
- 关键词:抑郁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