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劼
-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8
- 2016年
-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施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78例,均为单眼患者,男性93例,女性85例,年龄70~95岁,平均78岁。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分成A、B两组,各组为89例。A组施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施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行BU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等相关干眼症的检查,观察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视功能,但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干眼症状。术后1个月,A组发生干眼症为27例,B组发生干眼症为15例。χ2=4.49,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A组干眼症为15例,B组干眼症为12例,χ2检验,χ2=0.39,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可出现明显的干眼症,应及时干预和治疗。
- 陆琼孙劼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干眼症
- TXNIP在高糖诱导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糖诱导体外培养的小鼠视网膜Muller细胞,通过RNA干扰降低TXNIP的表达,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serine/threonine kinase 1/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AKT/m TOR)的表达。结果:高糖诱导的Muller细胞中TXNIP、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α(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alpha,LC3Ⅱ)、Sequestosome1(p62/SQSTMl)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而TXNIP敲降的Muller细胞中自噬相关特征性蛋白(LC3Ⅱ、P62)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TXNIP可能通过AKT/m TOR信号通路来抑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Müller细胞自噬活性,并引起细胞发生凋亡。
- 张敏周佳沈玺陆琼孙劼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MÜLLER细胞自噬
- 高糖环境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及其与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培养成功的HUVEC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48 h,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及PI双荧光)检测细胞存活、凋亡和坏死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细胞中活性Caspase-3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高糖组(33 mmol/L)内凋亡细胞明显多于正常糖浓度组(5.5 mmol/L);随机选择3个视野,高糖组TUNEL阳性的细胞数多于正常糖浓度组。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正常糖浓度组细胞凋亡率为(4.10±2.16)%,细胞坏死率为(0.47±0.05)%,存活细胞率为(94.44±2.13)%;高糖组细胞凋亡率为(16.13±1.51)%,细胞坏死率为(1.09±0.27)%,存活细胞率为(81.99±1.13)%,凋亡细胞百分率与正常糖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法显示正常糖浓度组Caspase-3/β-actin为0.062±0.005,高糖组Caspase-3/β-actin为0.1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活性Caspase-3表达量增强。结论高糖环境培养下的HUVEC凋亡增加,可能与活性Caspase-3表达增强有关。
- 孙劼沈玺谢冰钟一声陆琼孙悦
- 关键词:高糖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 上海市学龄儿童屈光与立体视锐度的调查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和立体视的分布特征以及立体视锐度、屈光状态与年龄、眼轴长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上海市8所小学,对抽取到的学校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立体视、电脑验光、眼轴长度等眼科检查.根据年龄(6岁组、7岁组、8岁组、9岁组及10岁组)及屈光状态(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组、轻度远视组及中高度远视组)分组.对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并采用等级相关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学龄期儿童随年龄的增长,近视的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远视的检出率有下降的趋势,经等级相关分析,近视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7,P<0.01),远视的检出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9,P<0.01).不同年龄组裸眼视力正常儿童的立体视锐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 Wallis检验,x2=88.867,P<0.01),其中6岁组与7岁组立体视锐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4,P<0.01),7岁组与8岁组、8岁组与9岁组、9岁组与1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屈光状态儿童立体视异常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294,P<0.01).不同屈光状态立体视锐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 Wallis检验,x2=67.428,P<0.01),其中中高度远视组(Z=2.584,P<0.01)、中高度近视组(Z=2.138,P<0.01)及轻度远视组(Z=1.819,P<0.01)立体视锐度与屈光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轻度近视组与屈光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轴长度有随年龄而增长的趋势,不同年龄组眼轴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5.248,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学龄儿童眼球存在由远视到正视再到近视的发展过程;�
- 关小一袁艳范先群项行孙劼陆琼俞晓萌张杰孙静
- 关键词:屈光不正深度知觉数据收集
- 可疑青光眼48小时眼压变动规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可疑青光眼患者48 h眼压变动规律。方法选择临床上疑似青光眼患者180例(360只眼),进行48 h眼压测量。测量自入院时10AM开始至第3天清晨8AM,取偶数时间点,每2 h测量1次眼压。结果进入研究的360只眼中,130只眼(36.11%)的眼压昼夜波动小于8 mm Hg,230只眼(63.89%)出现昼夜波动过大。眼压高峰通常出现在2AM、4AM、6AM和8AM几个时间点,最少出现在6PM、8PM、10PM时间点。结论 48 h眼压的波动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可疑青光眼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孙劼陆琼
- 关键词:青光眼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22眼)。男12例(14眼),女8例(8眼)。年龄64~85岁,平均(76.80±3.12)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所有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均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情况,随访3~12个月。结果患眼术前眼压范围7.8~30.013]mHg,平均(18.91±5.48)mmHg,术后平均(11.81±2.90)mmHg,t值4.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性降低。术前BCVA≤0.1者7眼,占31.80%,术后BCVA≤0.5者12眼,占54.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18眼,术后22眼周边前房深度≥1CT,虹膜平坦,周边膨隆消失。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缩小。2眼出现前房渗出.虹膜部分后粘连,1眼发生后囊破裂,未发生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 陆琼孙劼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房角分离术青光眼闭角型
- 不同HbA1c水平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1mo视力、眼压、并发症、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12我院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6例66眼,根据术前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正常HbA1c组,HbA1c≤6.0%)和B组(高HbA1c组,6.0%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反应、一过性眼压增高、角膜水肿、黄斑水肿,A组发生率为56%,B组为88%,B组并发症较A组高(P=0.029)。B组黄斑中心凹厚度高于A组,且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后高于术前,B组术后增加厚度比A组更明显(P<0.05)。结论:高HbA1c组与正常HbA1c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多,黄斑中心凹厚度高,术后视力差。因此,糖尿病患者术前HbA1c水平可能与白内障术后的并发症、黄斑中心凹厚度有关。
- 陆琼朱瑜洁孙劼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白内障术后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及对患者泪液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采取新鲜羊膜球结膜下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泪液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48例(54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27眼),对照组采取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研究组采取新鲜羊膜球结膜下移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术前角膜上皮缺损长度和术后愈合速度、手术前后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记录显示,研究组术后各时间段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角膜上皮缺损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研究组愈合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从术前到术后4周的泪液中EGF水平,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下降,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感染、角膜不规则、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鲜羊膜球结膜下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显著降低术后患者复发率,加快愈合速度,降低术后泪液中EGF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陆琼周洋孙劼
- 关键词:翼状胬肉表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