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悦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温敏性高黏度几丁聚糖水凝胶复合脱钙骨基质修复兔膝全层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将高黏度几丁聚糖水凝胶(high viscous chitosan/glycerol phosphate,HV-C/GP)与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颗粒复合,评估修复兔膝全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HV-C/GP与DBM按2∶1(W/W)复合,制备HV-C/GP-DBM复合物。取成年健康3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3.5~4.5kg,于两侧股骨髁间窝制备直径为3.5mm、深度为3mm的软骨全层缺损区。右侧缺损区植入HV-C/GP-DBM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左侧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术后4、8、16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组织学评分(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 Histological Scoring,ICRS)标准对第16周标本评分,评估软骨修复效果。结果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术后4、8周,实验组缺损区大部分被透明软骨样组织修复,DBM颗粒部分吸收;对照组缺损区可见少量纤维组织及软骨细胞;术后16周,实验组6例关节表面平滑,缺损区已基本被透明软骨样软骨组织修复,缺损区与周围软骨整合较好,新骨形成活跃,部分DBM颗粒未被爬行替代;对照组仍存在凹陷,修复组织为纤维组织。术后16周ICRS评分结果示,实验组的软骨细胞生成以及与周围软骨整合等6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V-C/GP-DBM复合物组织相容性好,可降解,可注射,是一种较好的软骨修复材料。
- 井波王志强李宝兴程志山康悦李琪佳
- 关键词:脱钙骨基质软骨缺损
- 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将浓缩血小板进一步裂解后所获得的液体成分,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有研究认为血小板裂解液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还不太了解。目的:探讨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独立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01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完成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健康Wistar大鼠8只。方法:取2只大鼠股骨,全骨髓培养法传代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6只大鼠心内采血,采用3次离心结合反复冻融法制备血小板裂解液。取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F12作为基础培养基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血小板裂解液至终浓度为1%和5%作为条件培养基组。主要观察指标:ELISA法测定血小板裂解液中生长因子含量。CASY细胞分析仪计数活细胞。双缩脲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与生长状况。结果:①血小板裂解液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300±30),(140±25),(80±35),(70±20)ng/L。②自培养第3天开始,条件培养基组活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且含5%血小板裂解液的条件培养基组升高幅度尤为显著,于第3天达到对数生长期,比基础培养基组提前约1d,细胞总数在第4,9天时达基础培养基组的近3倍。③培养1周后条件培养基组每106个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浓度血小板裂解液培养条件下,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多为长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结论:血小板裂解液是多种生长因子的承载体系,具有丝裂原功效,可在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且该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剂�
- 宋会平王志强赵亚平陈学英张育敏康悦张康蓉李宝兴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裂解液细胞增殖
- 冻干同种骨含水量的基本知识及冻干对其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01年
- 贾潇凌康悦石凤荣
- 关键词:同种骨同种骨移植冻干骨含水量生物力学
- 壳聚糖-同种异体骨粉复合多孔支架修复大鼠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索壳聚糖-同种异体骨粉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以及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取壳聚糖与脱钙处理后的SD大鼠同种异体骨粉,按质量比1∶5比例混合后,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以单纯壳聚糖制备的支架作为对照。大体观察两种支架,乙醇替代法测量孔隙率,扫描电镜测量孔径。于40只SD大鼠双侧股骨内上髁制备直径为3.5 mm的孔,左侧孔内植入复合多孔支架(实验组),右侧植入单纯壳聚糖支架(对照组)。术后2、4、8、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学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经冷冻干燥制备的复合多孔支架色泽微黄,质地较脆,易折断;支架孔隙孔径以200-300μm为主,孔隙率为76.8%±1.1%,与单纯壳聚糖支架(78.4%±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0,P=0.09)。支架植入大鼠体内后,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示,随时间延长可见新生骨逐渐填充缺损区,且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4、8、12周实验组单位视野成骨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实验组各时间点均见骨保护素阳性表达,且阳性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同种异体骨粉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具有适宜孔隙率和良好成骨活性,可有效修复大鼠骨缺损,其成骨量及成骨速度优于单纯壳聚糖支架,有望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康献刚赵智远吴旭芝沈庆欣王志强康悦邢振广张涛
-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壳聚糖同种异体骨
- 辐照对rhBMP-2骨诱导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对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 P-2)骨诱导活性的影响及胶原载体的作用。方法以胶原海绵为载体制成rhBM P-2胶原复合物,分为4类:(Ⅰ)对照组:复合物未辐照;(Ⅱ)复合物辐照组:剂量为15、20、25和50kGy;(Ⅲ)载体辐照组:胶原载体接受50kGy辐照,然后复合未辐照的rhBM P-2;(Ⅳ)BM P辐照组:将rhBM P-2辐照25和50kGy,然后复合于胶原载体。各类BM P胶原复合物植入大鼠股骨肌袋内,术后2周和4周取出包块,进行大体、X线和组织学观察,通过组织形态分析对成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术后2周,复合物辐照15、20和25kGy组与对照组包块的大体、X线和组织学所见相似,包块内见大量未成熟的编织骨,成骨定量分析见20kGy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合物辐照25kGy组新生骨量明显低于复合物辐照15kGy组(P<0.05);复合物辐照50kGy和BM P辐照组无新骨形成。术后4周,各组均出现含有骨髓的成熟骨组织,其中复合物辐照25kGy组与对照组相似;复合物辐照50kGy组有成熟骨但数量较少;载体辐照和BM P辐照组新生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20和25kGy剂量辐照对rhBM P-2骨诱导活性没有影响或仅有一过性抑制;在辐照过程中,胶原载体对BM P具有保护作用。
- 李幼忱李宝兴张育敏陈学英康悦张康蓉孙世荃
- 关键词:RHBMP-2胶原骨诱导辐照包块
- 兔骨内植入同种骨钉及聚酯棒的组织学对比观察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观察兔同种骨钉植入骨内后的组织学变化 ,为同种骨钉在内固定中的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并与聚酯棒作初步的比较。 方法 实验动物选用成年新西兰兔 2 6只 ,其中 2只作为供体 ,取供体股骨中段皮质骨制成深冻 冻干辐照骨钉 ,受体兔胫骨上端钻孔后植入骨钉或聚酯棒 ,分别于术后 2 ,4,12 ,16和 2 4周处死动物 ,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骨钉植入 4周可见骨钉周边基质出现吸收腔 ,腔壁表面覆有薄层新骨 ,中央结构无明显变化 ,随后骨钉逐渐被新骨爬行替代 ,至 2 4周已完全成为宿主骨 ;观察期内聚酯棒被纤维组织包裹 ,内部出现裂隙 ,无新骨长入。
- 李幼忱李宝兴孙世荃石占城贾潇凌孙桂英宋黎明康悦李春源石凤荣
- 关键词: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