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博 作品数:12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手指远节1/3指端缺损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手指远节1/3指端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因挤压伤、热压伤、化学物质灼伤等原因导致手指远端1/3软组织及甲床部分缺损伴或不伴粗隆骨折及外露8例(10指)。挤压伤来院后急诊一期行彻底清创术,热压伤及化学物质灼伤待创面稳定后二期行彻底清创术,术后给予PRP创面注射及PRP凝胶覆盖创面。结果术后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个月,平均3.5个月。8例患者PRP注射及覆盖后创面组织均完全愈合,无指骨外露,无术区感染;10指中1指出现轻微钩甲,余9指无钩甲;术后1.5个月结痂完全退去,指端无骨外露,未见感染,指端愈合良好,手指功能良好,指端两点辨别觉5~7 mm。结论PRP在修复手指远节1/3指端缺损创面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术区愈合效果及功能患者满意。 赵正南 苑博 宋文吉 鞠尚廉 范琳琳 董晓璐 潘春燕 梁海东关键词:PRP 指端缺损 骨外露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甲下血管球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甲下血管球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并探讨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5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甲下血管球瘤13例,术后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病理结果回报均为血管球瘤。术后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5个月。患指疼痛症状消失,指甲平整、光滑,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指甲下血管球瘤,具有创伤小,术中显露清晰、完整,可彻底切除肿瘤、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手指甲下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 苑博 杨翔龙 童致虹 梁海东关键词:血管球瘤 甲下 显微外科手术 Ilizarov技术在D型短指症指骨延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在D型短指症指骨延长中的疗效。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我院应用依据Ilizarov技术设计的单边微型外固定架对4例D型短指症患者进行指骨延长,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22~42岁,平均(30.25±0.55)岁;右拇指短指3例,左拇指短指1例。患指长度较健侧指短5.3~10.2 mm,平均短(8.25±0.22)mm。应用lizarov技术结合指骨基底截骨方案,术后7 d开始旋转Ilizarov牵伸器上的螺纹杆,逐步牵拉延长指骨。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1]评定手部关节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观察患者指骨延长长度、骨延长比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7.8±1.5)个月。所有患者短指畸形均获矫正,延长骨痂完全钙化,指骨延长长度为5.5~10.2 mm,平均(8.25±0.22)mm。按照TAM系统评定方法,结果全部为优,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Ilizarov技术原理设计的单边微型外固定架延长指骨,遵循了骨自然重建理念,是治疗D型短指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苑博 宋文吉 刘学晖 鞠尚廉 赵正南 梁海东关键词:ILIZAROV技术 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1月,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20例(20指)指端缺损。男15例,女5例;年龄20~47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挤压伤8例,切割伤12例。损伤指别:拇指3例,示指7例,中指9例,环指1例。创面范围1.5 cm×1.2 cm^1.8 cm×1.5 cm;均伴指骨外露。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1.5 cm^3.0 cm×1.8 cm。供区以皮瓣小桨及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4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对症处理后逐渐好转;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4个月。皮瓣修复后指端外形良好,无指甲畸形,术后9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达3.4~5.8 mm,平均3.9 mm。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定:获优1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指端缺损,避免损伤主干血管,皮瓣修复患指后外观良好,不影响指间关节活动度,疗效满意。 佟长贵 童致虹 梁海东 曾伟锋 苑博 孙赫阳关键词:指端缺损 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CBL/PBL联合教学模式在骨科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分析研究基于临床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CBL)联合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BL)的教学模式在骨科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7月在该院骨科进行实习的研究生,共4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名(n=20)。其中对照组实习研究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带培指导工作,观察组研究生则采用临床案例学习联合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进行带培指导工作。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习结束后观察组实习生基础知识成绩、理论操作成绩以及所掌握的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实习生,且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学专业研究生临床教学过程中,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理论和实操能力,增加学生技能掌握量,锻炼其思维和沟通能力。 赵正南 苑博 宋文吉 梁海东关键词: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骨科 临床带教 骨科机器人在足踝外科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2025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作为提高手术精度、减少并发症和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手段,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的优势。骨科机器人ROBODoc(integ骨科机器人辅助tive surgical systems,USA)是世界上首款应用于骨科手术的机器人系统,最早用于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该系统能够根据患者CT数据,在计算机指导下自动完成THA期间的股骨准备。ROBODoc于2001年应用于临床[1]。此后,包括Navio PFS(Blue Belt Technologies,MN)、Mako机器人臂交互骨科系统(Stryker)、以及iBlock机器人切割导向系统(OMNIlife Science,MA)等骨科机器人系统相继被开发并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手术方面[2]。然而,骨科机器人技术在足踝手术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较少[3]。但许多临床前研究表明,骨科机器人在足踝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苑博 兰岳鹰 房燚 董小维 梁海东关键词:临床前研究 机器人辅助 髋关节置换手术 骨科手术 骨科机器人 延时皮肤牵拉器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总结延时皮肤牵拉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延时皮肤牵拉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64岁,平均53岁。急性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后切口无法闭合3例,巨大痈切开引流后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缺损部位:大腿4例,小腿3例,上臂2例,背部1例。缺损范围为10 cm×4 cm^22 cm×12 cm。创缘行Pinch试验,确认创面均无法直接闭合。结果牵拉过程中,3例出现张力性水疱;无创缘血运不畅、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创面经过7~18 d持续牵拉后明显缩小,均直接拉拢缝合;无植皮或游离皮瓣手术者。术后创口愈合良好。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创缘周围均无坏死,瘢痕呈线性,感觉及功能不受影响。结论采用延时皮肤牵拉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可获得较好疗效。 宋文吉 苑博 赵正南 童致虹 梁海东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 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在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在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0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与软组织修复重建外科收治5例大面积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伴颅骨外露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57(38.0±2.1)岁,创面面积为16.0 cm×8.0 cm^18.0 cm×12.0 cm。术中行头皮创面清创后,安装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安装后第3天开始对创面进行牵张,每天牵张1 mm,并均分成3次完成,牵张过程中,注意创缘的血运变化及患者的主观感受,当创面牵张至创缘行创面挤捏闭合式试验阴性时,停止进一步牵张,维持最后的牵张状态3 d后,直接拉拢缝合。观察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牵张过程中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牵张5、10、15、20 d剩余创面面积。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毛发生长情况。结果5例患者创面经牵张治疗19~23 d后直接缝合。牵张过程中创缘无张力性水疱形成,创面缝合后创缘愈合良好,无皮肤坏死发生。牵张治疗5~20 d,创面面积逐渐缩小。术后随访时间2~11(4.5±1.5)个月,牵张处的头皮组织弹性、色泽、感觉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似,新生毛发接近正常,创缘可见线性瘢痕,创面无瘢痕形成。结论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的应用降低了头皮缺损创面的治疗难度,治疗后新生毛发生长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苑博 梁海东 童致虹 宋文吉 鞠尚廉关键词:伤口愈合 头皮 软组织损伤 白藜芦醇影响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来源自然植物内的多酚化合物,在葡萄、桑椹、花生、覆盆子等食物中也发现白藜芦醇的存在。白藜芦醇这种多酚化合物从植物毛叶藜芦的根部第一次被提取出来的时间是1940年^([1])。白藜芦醇这种多酚化合物在70余种植物中存在,例如桉树、榕树等。在众多植物里中草药虎杖、决明子中的白藜芦醇含量最高,同时虎杖、葡萄是现阶段获取纯天然白藜芦醇的主要来源。 赵星汉 梁海东 苑博 姜山关键词:白藜芦醇 骨代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关节炎 新型拉杆式即时皮肤扩张器治疗肢体皮肤缺损 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分享新型拉杆式即时皮肤扩张器在皮肤缺损治疗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19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新型拉杆式即时皮肤扩张器进行治疗并闭合创面。[结果]所有患者在应用新型拉杆式即时皮肤扩张器后,创缘皮肤无坏死,呈线性愈合,瘢痕小。[结论]新型即时皮肤伸展器利用皮肤固有伸展特性、应力性松弛特性、生物性蠕变、机械性蠕变等特点,以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因肢体无法直接缝合的难题,降低了植皮、皮瓣修复等修复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苑博 梁海东 王寿宇 童致虹关键词:皮肤扩张器 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