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
-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效果及准确率评价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对比分析CT、MRI在膝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中诊断价值。方法:以200例膝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96个膝半月板损伤、200个关节软骨损伤)为样本,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均开展CT、MRI检查,对比两组检出率差异。结果: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MRI检查软骨损伤Ⅳ级检出率、半月板损伤Ⅲ级检出率均较CT检查高,P<0.05;MRI检出率与关节镜镜检对比,P>0.05;CT检查软骨损伤Ⅳ级检出率、半月板损伤Ⅲ级检出率均较关节镜镜检低,P<0.05。结论:MRI在膝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检出率较高,与关节镜镜检结果相近,可推广应用。
- 陈力梁小平代红李伦成
- 关键词:膝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CTMRI诊断准确率
- 64排螺旋CTA成像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19年
- 目的研究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采取64排螺旋CTA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本次回顾性分析且统计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纳入以及参与诊治的1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数据资料。结果 1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经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检查时发现,受累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管壁增厚现象,且管腔闭塞或者狭窄,管腔狭窄存在一定向心性,且不少合并狭窄后扩张的临床症状,且经过多重图像后处理方法能够对受累的大血管以及其分支血管的闭塞情况、狭窄程度或、侧支血管产生形成进行清晰显示;通过Lupi-Herrea分类法发现,6例I型患者、2例Ⅱ型患者、3例Ⅲ型患者,临床表现符合CT结果。结论将64排CTA成像技术应用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能够对大动脉炎累及分支管壁以及主动脉情况进行显示,三维重建技术可对病变范围以及病变程度进行清晰展示,是首选的一种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的影像学技术。
- 左开荣陈力李伦成李政雄张春兰周艺
-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术X线计算机
- MSCTU+CTA在泌尿系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与CT血管造影(MSCTU+CTA)在泌尿系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同时接受MSCTU+CTA和B超(US)检查的55例泌尿系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两组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55例泌尿系恶性肿瘤患者中,肾癌18例,肾盂癌3例,输尿管癌2例,膀胱癌32例。US检查正确诊断42例,误诊8例,漏诊5例,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0.90%(50/55),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6.36%(42/55);MSCTU+CTA正确诊断50例,误诊3例,漏诊2例,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6.36%(53/55),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90%(50/55)。MSCTU+CTA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U+CTA和US是泌尿系恶性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MSCTU+CTA在定性诊断准确率方面优于US,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左开荣陈力李伦成李政雄代红周艺刘元兵
- 关键词:CT尿路成像CT血管造影恶性肿瘤泌尿系
- 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12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估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28例结肠癌患者中,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发现结肠肿块59例,结肠增厚56例,结肠周围侵犯49例,淋巴结转移43例,肝转移22例,腹膜转移5例,肺转移6例,卵巢转移1例,肠梗阻5例,诊断准确率86.62%,误(漏)诊率13.62%,其检出指标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左开荣陈力张义代红刘元兵
- 关键词: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结肠癌术前诊断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运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所有患者先后实施多层螺旋CT平扫、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并将肝脏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病灶检出情况、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典型病例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图像特征,并评价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结果CT增强扫描病灶总检出率高于CT平扫;经病理检查发现,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有49例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其中CT平扫检出43例良性病变,28例恶性病变,误诊6例,漏诊6例;CT增强扫描检出49例良性病变,33例恶性病变,误诊0例,漏诊1例。CT增强扫描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CT平扫;CT增强扫描图片总优良率高于CT平扫(均P<0.05)。结论相比于多层螺旋CT平扫,将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检查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度,检出疾病的不同性质,且该诊断方式所获取的图像质量更清晰,有利于临床及时发现病变进展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梁小平陈力
- 关键词:肝脏占位性病变多层螺旋CTCT平扫
- 35例脑膜瘤CT影像学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脑膜瘤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对其CT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膜瘤平扫时多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增强多有明显均一强化。少数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有水肿;具有脑外肿瘤的特征,与颅骨、硬脑膜关系密切。结论脑膜瘤绝大多数具有典型CT表现,能准确诊断脑膜瘤。
- 陈力何桂明代凯和
- 关键词:脑膜瘤CT影像诊断
- 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 T脑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6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部疾病患者,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检测方法为对照组患者给予CT平扫,研究组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灌注的参数。其中包括责任病灶的例数以及经过观察图像没有发现异常的例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责任病灶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检查的图像数据没有出现异常的患者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 T灌注成像关于脑部疾病的检测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对病灶的判断比较准确,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上值得被广泛应用。
- 梁小平陈力罗世平李伦成代红左开荣
- 关键词:64排CT脑灌注成像
-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优化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结合双流注射技术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头颈部CTA成像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联合双流注射技术,两组分别进行头颈部CTA成像,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客观评分,并对两组对比剂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图像大部分都能满足诊断,头颈部较大血管能清楚显示,但B组脑血管边缘分支显示更清楚,脑静脉污染较少,因此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图像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部、左颈内动脉虹吸部、左大脑中动脉M1段、左大脑后动脉P1段、左椎动脉起始部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客观评分,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左大脑中动脉M1段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剂使用量比较,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联合双流注射技术较常规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更能获得稳定、优良的图像质量,同时对比剂用量显著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左开荣陈力代红李伦成李政雄周艺
- 关键词: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