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子儒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无机碳
  • 2篇土壤剖面
  • 2篇土壤无机碳
  • 2篇开垦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区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位
  • 1篇有机碳
  • 1篇生物量
  • 1篇土地开垦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土地
  • 1篇剖面
  • 1篇物量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理化性
  • 1篇理化性质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李彦
  • 4篇牛子儒
  • 3篇王玉刚
  • 3篇邓彩云
  • 1篇唐立松
  • 1篇邓彩云
  • 1篇徐贵青
  • 1篇朱丽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年限干旱区土壤剖面碳存储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17年
干旱区农业土地开发利用对土壤碳库的源汇效应一直存有争议,为研究该过程对土壤剖面碳存储作用,该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阜北农场不同土地开发利用时段的农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近50 a 0~200 cm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无机碳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碳含量随利用年限增加而增大,但有机碳与无机碳变化趋势相反;长期的农业土地利用显著影响0~80 cm土壤碳的分布,其变异性在80~100 cm有明显的突变现象,即变异系数均减小40%以上;无机碳与有机碳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和利用年限增加,变化率从荒地的0.028到50 a的0.088(P<0.01),增幅达2.14倍;随土地利用年限,有机碳和无机碳的碳储效应在土层间与时间尺度上不同,但剖面土壤碳密度为典型的碳汇进程。研究可为干旱区农业土地开发提供依据。
雒琼王玉刚邓彩云邓彩云李彦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无机碳
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以海流兔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1
2017年
以3条样带上117块植被群落调查样方为基础资料,研究了海流兔河流域植被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下水位高低及地貌类型均会影响草本层植物群落组成及优势种构成。滩地样地中,随地下水位降低,优势草本的更替方向为寸草,芨芨草,马蔺,狗尾草,碱茅;沙坡样地中,优势草本的更替方向为大针茅,沙鞭,沙蓬,沙打旺。2)地下水位为1.5 m时是草本植物群落生长发育最适宜区域,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达到最大,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随地下水位下降呈现波动变化的特征;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5.0 m时,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明显高于灌木层,在地下水位埋深大于5.0 m时,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开始出现低于灌木层的现象。3)草本植物多样性及丰富度和生物量之间关联性不强,滩地样地中,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在地下水位为1.8 m时具有最大值,但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单一;沙坡样地中,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地下水位为5.0 m的区域内,而地下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地下水位为3.5 m时。综上,物种多样性、地上及地下生物量与地下水位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有一个最适水位;高于或低于这个最适水位,多样性和生物量都会下降。
朱丽徐贵青李彦唐立松牛子儒
关键词:地下水位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开垦年限对干旱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剖面无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为阐明开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无机碳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干旱区土地开垦进程中的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和碳吸收与存储过程,以开垦年限分明的典型区—新疆三工河流域阜北农场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不同开垦年限(已开垦0,1,3,5,15,30,50a)剖面土壤的pH值、盐分、无机碳含量与储量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开垦年限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1)已开垦土地的土壤p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随开垦年限的延长,0—60cm(耕作层)的土壤pH值显著降低(P<0.05),60—140,140—200cm土壤pH值则升高。不同开垦年限的土壤盐分在剖面上呈"S"型分布,研究区土壤盐分为表聚型;随着开垦年限的延长,土壤盐分聚集层逐渐下移,各剖面平均含盐量减少。开垦历史的延长,有助于排盐排碱。(2)不同开垦年限的土壤无机碳含量与储量:0—60cm显著低于60—140cm,60—140cm显著低于140—200cm(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无机碳储量占全碳的比例增大。随着开垦年限的延长,0—60cm耕作层土壤无机碳含量、储量呈"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无机碳储量占全碳的比例减少。与原始荒地相比,开垦50a时,0—60cm耕作层的土壤无机碳储量减少了55%;0—200cm土壤无机碳储量增加了11.74kg/m^2,无机碳储量所占全碳的比例降低了1.28%。(3)开垦年限的延长对土壤pH、盐分及无机碳的显著影响深度不同,分别集中于0—60cm耕作层,0—140cm及整个研究深度范围内。
邓彩云王玉刚牛子儒李彦
关键词:开垦年限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土壤无机碳
耕作对干旱区表层土壤无机碳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阐明干旱区耕作对0~50 cm表层土壤无机碳的影响,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不同开垦年限(未开垦荒地、5年、20年、50年和100年)土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0~20和20~50 cm土层土壤无机碳在不同生长季和耕作年限下的聚积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生长季节内,不同耕作年限土壤无机碳含量具有相似的规律,趋于先增加后减小,6月值最大;各土层内,老绿洲原生荒地的土壤无机碳含量聚积加强,而灌溉土地则减少,同时,新绿洲原生荒地和灌溉土地土壤无机碳聚积作用趋势相反,即表层0~20 cm原生荒地土壤无机碳聚积,下层20~50 cm减少,而灌溉土地则表层减少、下层聚积;开垦5年后,土壤p H值显著降低(P<0.05);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无机碳含量和储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开垦20年土壤无机碳含量最高,是开垦100年的1.8倍,并且其储量达66.80 kg·m^(-2)。总体来看,耕作20年后,表层0~50 cm土层土壤无机碳含量和储量均开始减少。
牛子儒王玉刚邓彩云李彦
关键词:绿洲土地开垦土壤无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