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云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珠海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生存期
  • 2篇晚期
  • 2篇细胞
  • 2篇小细胞
  • 2篇化疗
  • 2篇非小细胞
  • 2篇存期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活化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肺癌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机构

  • 5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6篇谢云
  • 3篇潘莹
  • 3篇龚五星
  • 3篇杜均祥
  • 3篇梁翠微
  • 3篇郑礼平
  • 3篇张楠
  • 2篇彭东旭
  • 2篇黄思超
  • 2篇王玫玫
  • 2篇李小亮
  • 2篇朱卫健
  • 2篇李志新
  • 1篇杨兵
  • 1篇孙达春
  • 1篇谢群
  • 1篇张征荣
  • 1篇张爱华
  • 1篇王燕

传媒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靶向和化疗的治疗先后顺序对晚期进展性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和化疗交替治疗的疗效,探讨先靶向后化疗还是先化疗后靶向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进展及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收集53例ⅢB~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先化疗方案32例(先化疗组),实施先靶向方案21例(先靶向组)。评估两组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计算两组肿瘤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期,并进行比较。结果53例NSCLC患者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及血液学毒性,其中53例患者全部出现皮疹(100.0%),骨髓抑制34例(64.2%)。随访2个月后评价其近期疗效,先化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78.1%(25/32),先靶向组DCR为81.0%(17/21),两组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亚组分析结果认为不吸烟患者较吸烟患者DC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先化疗组平均肿瘤进展时间10.00个月,先靶向组平均肿瘤进展时间11.1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先化疗组平均总生存期22.87个月,先靶向组平均总生存期20.78个月,两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EGFR外显子19缺失的先化疗组平均肿瘤进展时间10.31个月,平均总生存期19.47个月;先靶向组平均肿瘤进展时间11.76个月,平均总生存期20.18个月。EGFR外显子21突变的先化疗组平均肿瘤进展时间10.32个月,平均总生存期23.05个月;先靶向组平均肿瘤进展时间11.23个月,平均总生存期20.80个月;四组肿瘤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34、0.726)。结论晚期EGFR突变的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胺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但先化疗还是先靶向对其进展和总生存期无明显影响,且不受EGFR敏感的突变类型的影响。
潘莹龚五星梁翠微杨兵谢云郑礼平张楠付社竹王燕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化学疗法
人乳头瘤病毒16/18感染与膀胱癌组织中Rb和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膀胱癌组织中Rb和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HPV与膀胱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0例膀胱癌标本、4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V16/18E6及E7基因编码的蛋白(E6/E7蛋白)、RB、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复发与否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膀胱癌标本中HPV16/18E6/E7蛋白、RB、p16阳性率分别为65.0%、47.5%、42.5%,与正常膀胱组织标本对应阳性率22.5%、92.5%、87.5%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E6/E7蛋白、Rb、p16蛋白的表达均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相关(P<0.05),与肿瘤复发无关(P>0.05);HPV16/18E6/E7蛋白与Rb及p16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相关(P>0.05),Rb与p16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HPV 16/18感染与膀胱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b及p16蛋白的表达异常无关。
张征荣杜均祥谢云谢群陈俊泳聂奇伟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膀胱癌RB蛋白P16蛋白
利妥昔单抗联合CTOP化疗治疗感染乙肝病毒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TOP化疗(R-CTOP方案)治疗感染乙肝病毒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将42例NHL(B细胞性)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均接受4~8个疗程的R-CTOP方案化疗,其中A组(12例)为感染乙肝病毒患者,在化疗同时加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30例)为非感染乙肝病毒组,单用化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及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A组完全缓解(CR)率为81.5%,B组CR率为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A组为15.5%,B组为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1例发生HBV再激活。结论感染乙肝病毒的NHL患者在用R-CTOP方案化疗期间配合使用足疗程的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是安全的。
李小亮王玫玫朱卫健谢云李志新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化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FMS样酪氨酸激酶3、NPM1和c-kit基因检测及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提取贮存骨髓涂片DNA的方法,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NPM1及c-kit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三种基因突变与AML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AML患者骨髓涂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和分子克隆方法对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NPM1和c-kit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及分析,记录患者疾病缓解、进展及生存时间。结果实验证实对于低温冻存、未经瑞特染色、未用化学方法固定的骨髓涂片标本及室温贮存、经瑞特染色脱色后的标本均能用苯酚:氯仿:异戊醇法成功提取DNA。从骨髓涂片中提取的DNA可用于PCR、直接测序和分子克隆测序分析。在55例AML患者中,FLT3.ITD阳性10例(18.2%),其中9例为杂合型突变,1例为纯合型突变。FLT3-ITD阳性组较阴性组完全缓解(CR)率低,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0s)时间短(P〈0.05)。NPM1基因杂合型突变9例(16.4%),全部为A型突变。10个月以内NPM1突变组患者EFS率比野生组高(P〈0.05),19个月以内NPM1突变组OS率比野生组高(P〈0.05)。9例NPM1突变患者中FLT3-ITD阳性3例,CR率由高到低依次为NPM1+FLT3-ITD-,NPM1-FLT3-ITD-、NPM1-FLT3-ITD+、NPM1+FLT3.ITD+(P〈0.05),且NPM1-FLT3.ITD+是影响0s的危险因素(RR=1.250,P=0.005)。55例患者中,c-kit基因突变2例(3.6%),分别为D816H突变型和D816V突变型;c-kit基因突变患者与FLT3-ITD阳性及NPM1突变患者无重叠。结论FLT3-ITD突变为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NPM1基因突变可能提示预后较好,NPM1-FLT3-ITD+是影响0s的危险因素。AML中c-kit基因突变率低,未见其与FLT3、NPM1基因突变重叠。
潘莹龚五星梁翠微杜均祥彭东旭谢云郑礼平张楠黄思超
关键词:骨髓涂片
血小板活化对支气管肺癌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对肺癌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168例肺癌和80例正常人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凝血酶敏感蛋白(TS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腺癌、小细胞癌TXB2、DH-TXB2、TSP、β-TG、GMP-140均升高,FN均降低;鳞癌TXB2、DH-TXB2、TSP、GMP-140、CGMP升高,FN降低。②与小细胞癌比较:腺癌DH-TXB2、TSP降低;鳞癌GMP-140降低,FN升高。③与各自对照组比较:晚期组、TXB2、DH-TXB2、TSP、β-TG、GMP-140升高,FN降低;远处转移组TXB2、DH-TXB2、TSP、β-TG升高,FN降低;手术后组DHTXB2、TSP、β-TG、GMP-140降低,FN升高,合并感染组TSP升高,FN降低;二周内死亡组TXB2,DH-TXB2,TSP,β-TG,GMP-140升高,FN降低。结论①肺癌患者血小板广泛激活。晚期,远处转移,二周内死亡病例激活较重。②早、中期病例手术后血小板活化减轻。
王玫玫谢云李志新朱卫健李小亮张爱华孙达春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肺癌
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维持化疗临床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C)维持治疗与未维持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探讨不同的维持治疗方法对生存时间的影响,为个体化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收集83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分为维持组与未维持组,计算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同时将维持治疗组分为单药维持化疗组,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组及EGFR-TKIs治疗组,计算进展及生存时间。结果:维持组平均PFS为12.80个月,平均OS为20.36个月;未维持组平均PFS为3.03个月,平均OS为12.06个月,维持组PFS及OS比未维持组长(P<0.05);单药维持化疗组,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组及EGFR-TKIs组平均PFS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OS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GFR-TKIs组,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组及单药维持化疗组(P<0.05)。维持治疗中近期疗效不影响远期疗效。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维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疗效、延长进展及生存时间,且获益于靶向药物的加入。
潘莹龚五星梁翠微杜均祥彭东旭谢云郑礼平张楠黄思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