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青华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1篇电子处方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素
  • 1篇血栓素B
  • 1篇血栓素B2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影响及意义
  • 1篇瑞格列奈
  • 1篇衰竭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机构

  • 5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 5篇陈青华
  • 1篇冯萍
  • 1篇陈丽娟
  • 1篇陈伟宁

传媒

  • 3篇中国药业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电子处方与《处方管理办法》被引量:27
2008年
参照《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分析电子处方的优势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该文认为电子处方与手写处方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电子处方是医院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应尽快给予电子处方合法地位,并对电子处方签名的合法性作明确认定。
陈青华余翠琴周绮妮
关键词:电子处方《处方管理办法》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应用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相较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80例。A、B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进行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主要指标、达标情况、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主要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A组治疗后餐后2 h血糖达标率(95.0%)高于B组达标率(85.0%);2组TBIL、ALT、SCr、BUN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25%)较B组(15.0%)显著降低。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降糖作用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可作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更佳选择。
陈青华周绮妮冯萍
关键词: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格列本脲2型糖尿病
奥扎格雷钠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水平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探讨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组6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B2和6-keto-PGF1α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与血浆TXB2和6-keto-PGF1α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TXB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keto-PG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TXB2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91,P<0.05),6-keto-PGF1α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61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XB2水平均降低,6-keto-PGF1α均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奥扎格雷钠TXB2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6-keto-PGF1α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α水平,改善TXB2/6-keto-PGF1α平衡,延缓血管病变。
陈青华陈伟宁
关键词: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
7类常用抗菌药物的发药交代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发药交代内容,做好患者用药指导。方法查阅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对患者较关注的给药说明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药师发药时对患者进行口头交代,既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用药差错,实现合理用药;药师也可提高专业技能,改善与患者的关系,提高患者对药师的信任度。
陈青华余翠琴
关键词:抗菌药物发药交代
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与经济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效果及治疗经济性。方法采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西地兰)、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心律平等)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适时加用β受体阻滞剂(B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治疗心力衰竭患者55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4.55%;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住院后第1周所花费用最多,随着病情的稳定及控制,医疗费用逐渐下降。结论在心力衰竭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地应用适量的ARB,BB或ACEI及醛固酮拮抗剂,既可增加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又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
陈青华陈丽娟
关键词:心力衰竭药物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