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梦倩
- 作品数:18 被引量:25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传播的断裂: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文化建设——以江苏省J市农村为例被引量:17
- 2010年
- 农村文化建设可视为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关注的是农村社区中意义的共享和认同的培养,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语境。乡村治理中的压力型体制未能有效调动农村文化传播代理人(乡村干部)的主动性,也忽视了农民的参与作用。同时,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传播的断裂,从而难以在村庄内部有效构建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应以农民的参与和认同为路径,通过"传播自觉"实现乡村的文化治理。
- 陈楚洁袁梦倩
- 关键词:压力型体制农村文化建设文化治理
- 文化传播与农村文化治理:问题与路径——基于江苏省J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9
- 2011年
- 本文提倡从传播的维度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而当前有关乡村文化传播与乡村治理的研究存在以大众传媒窄化乡村文化传播内涵的缺陷。乡村文化传播关注的是农村社群中意义的共享和文化认同的培养,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语境。国家、乡村精英和农民被视为参与农村文化传播的三个主要行动者。总的来说,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文化治理未能有效调动农村文化传播代理人(乡村干部)的主动性,也忽视了农民的参与。同时,农村文化传播中存在关系网络、过程和语境的断裂,从而难以在村庄内部有效构建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播之外,农村文化处于一种混杂状态。农村文化建设应当以农民的参与和认同为路径,通过"传播自觉"促进乡村文化治理。
- 陈楚洁袁梦倩
-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文化传播文化治理文化认同
- “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被引量:44
- 2015年
- 大数据使"隐私"的边界与隐私保护的内涵变得更为复杂。近年来欧盟提出的关于信息主体的"被遗忘权"扩展了隐私保护的内涵。"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信息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社会意涵。而围绕它的争议又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对隐私边界的重新协商,是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商业利益等多元利益的博弈与调和。
- 袁梦倩
- 关键词:大数据隐私
- 重审香港电影的怀旧:记忆符码、身份认同与文化想象——论2016年香港电影被引量:7
- 2017年
- 本文将2016年香港电影的怀旧置于当下香港的社会文化脉络以及香港电影的怀旧传统中考察,探讨"怀旧"在2016年香港电影中的表现形式、意义及其与社会文化的构连。本文指出,香港电影的怀旧在某种程度上不仅试图修复和安抚社会情绪,而且折射并重塑了香港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想象,更成为指引现实和未来行动力量的象征资源。并且,怀旧作为一种美学化的记忆调节着当下的欲望和矛盾,不断生产和维系着香港的"地方感"。
- 袁梦倩
- 关键词:怀旧记忆身份认同文化想象
- “城市疤痕”与农民工的身份危机——电影《世界》的文化隐喻
- 2009年
- 电影《世界》透过影片富有内涵的文化隐喻,体现出对当代中国社会现状的警觉观察和复杂思考。影片所揭示的城市中权力的空间化和情感的疏离化可以视作是潜伏着现代性之痛的"城市疤痕",传达出电影对都市现实的深层质询。而对农民工身份危机的书写,则真实地聚焦着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显现出电影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
- 袁梦倩陈楚洁
- 关键词:农民工身份危机
- 浅谈贾樟柯的电影《世界》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世界》的分析,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展开对于影片视听语言和内涵主旨的分析,阐述文本与当代社会的动态关联,揭示作者内蕴的对于社会现实的警觉观察和复杂思考。
- 袁梦倩
- 关键词:贾樟柯
- 2012年香港电影产业备忘录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聚焦2012年香港电影产业的一些主要现象,从票房、类型、口碑、制作投资等方面总结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优势与困境,从警匪片与喜剧片两个主要类型的发展审视纯港片的危机与突围。面对"中美电影新政"实施的考验,香港电影需提升作品的原创性;而内地亦应促进两地形成可持续性的融合路线。质量至上、求实创新才是复兴香港电影"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
- 袁梦倩冯凝
- 关键词:香港电影合拍片
- 青春怀旧、纯爱消费与青年亚文化的狂欢——《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被引量:5
- 2012年
- 本文从青春怀旧、纯爱消费与青年亚文化的狂欢三个维度,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与日常生活的体验进行反思性的对话,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探讨电影在香港地区热映背后的文化现象。首先,笔者聚焦怀旧的社会心理,从年少时光与成人世界的对比以及近年来"治愈系"物品的流行两方面理解电影"夺回青春"的消费诉求;其次,分析电影作为纯爱电影的类型,如何对该类型资源进行继承和创新;最后,借助"狂欢化"的理论视角,观照电影如何挪用青年亚文化的语汇,对主流文化的权威话语和身体禁忌进行一定程度的颠覆或拒绝,并试图将电影置于大众文化的脉络中对其流行的内在逻辑进行总结。
- 袁梦倩
- 关键词:怀旧青年亚文化狂欢
- 《回归》:男孩成长与俄罗斯民族政治寓言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论述《回归》的题旨:首先,从文本本身,一个关于父子个体情感的故事,阐述"父亲死了"意味着父亲的真正回归----父爱的回归和儿子的回归----"新父亲"(完成成长蜕变的儿子)的诞生;其次,将文本与俄罗斯所处的社会政治状况间动态关联,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文本中解读,《回归》是俄罗斯民族的一个政治寓言。处在变迁中的俄罗斯更需要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拒绝暴力、拒绝激进主义,呼唤一个兼具父性气质与母性气质的权威,带领俄罗斯走向繁荣,走向富强,走向和谐,开创俄罗斯的新世纪!-
- 袁梦倩
- 关键词:男孩成长政治寓言
- 社交媒体,职业“他者”与“记者”的文化权威之争——以纪许光微博反腐引发的争议为例被引量:22
- 2015年
- 对何谓"真正的好记者"的界定关系到新闻从业者对自身角色与身份的认知,更关系到新闻业的合法边界与文化权威。本文以"微博曝料者"纪许光在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中的争议表现为例,结合"边界工作"与"文化权威"两个概念,检视职业新闻人如何在同行共议合法性、认知合法性、道德合法性等方面将纪许光建构为新闻业的"他者",重申"好记者"的职业边界与文化权威。社交媒体驱动下网民对新闻即时性、透明度和交互性的要求挑战着传统新闻权威,而职业新闻人则通过定义网络舆情的民粹偏好来贬低这种受众认可的合法性。
- 陈楚洁袁梦倩
- 关键词: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