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应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Proximate~与GF-1管状吻合器吻合临床对比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吻合器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采用Proximate与GF-1管状吻合器吻合病例资料。结果采用Proximate管状吻合器吻合残端完整100例,吻合口复发1例,GF-1管状吻合器吻合残端完整71例,吻合口复发7例,两组差异显著;手术时间、临时性粪便转流、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采用管状吻合器吻合是安全可靠的,而Proximate管状吻合器使用更方便,优于GF-1管状吻合器。
- 周建平周应孙卫东蒋小春
- 关键词:直肠低位前切除吻合器
- 介入栓塞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脾外伤
- 2007年
- 2003至2005年间,我科对部分脾外伤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加腹腔镜探查的治疗方法,在有效控制出血的同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脾脏,并及时探查、清理了腹腔,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周应周建平王梦炎蒋小春
- 关键词:腹腔镜探查脾外伤介入栓塞脾动脉栓塞控制出血
- 大黄在预防创伤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应用大黄预防创伤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行机械通气的危重创伤患者,按收住创伤重症监护病房的时间分成2组,其中大黄治疗组44例,非大黄治疗组42例,比较两组VAP发病率。结果非大黄治疗组发生VAP19例(19/42),大黄治疗组发生VAP11例(11/4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黄能显著降低危重创伤患者VAP的发病率,可以用于创伤后VAP的防治。
- 周应周建平蒋小春李永华
- 关键词:大黄属肺炎预防和防护用药
-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及其与时间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及其与时间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到本院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道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组和经皮经肝胆道内镜术(PTCS)组.观察引流管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并分级,分析手术疗效对比和胆道引流管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及其与时间关系.结果 (1)PTCD组的相应器官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PT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粘连例数都呈现增长的趋势:初始的2d,两组都没有发生周围组织粘连情况;第4天,PTCD组出现粘连的等级主要分布在小级数区域,而PTCS组却集中在较大级数区域;第7天时,PTCD组也出现Ⅳ级组织粘连情况,但是仍旧少于PTCS组的例数;在14 d后,两组的粘连例数都较多,然而粘连分级的差别加大,PTCD组0级分布例数最多,随着级数增加例数依次减少,而PTCS组却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围组织粘连情况比较复杂及其与时间延长呈现递增趋势,表明引流管放置时间与患者组织粘连情况紧密联系.
- 周应徐斌
- 严重性腹部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应用于严重性腹部创伤患者中的价值,从而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60例严重性腹部创伤患者病历资料,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手术)与观察组(损伤控制性外科术),各30例。统计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人数。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78±8.97)分钟、(310.31±22.71)ml明显短(少)于对照组(89.74±7.91)分钟、(578.81±31.5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而观察组死亡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率分别为6.67%、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于严重性腹部创伤患者中疗效显著。
- 周应徐斌
- 关键词:外科手术
- 白术内酯Ⅰ改善术后肠梗阻大鼠的肠功能、炎症反应、细菌移位及肠道屏障
- 2024年
- 背景白术内酯Ⅰ(atractylenolideⅠ,AT-1)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肠损伤和改善肠屏障功能的作用,但其对术后肠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POI)的影响和机制并不清楚.目的探讨AT-1对POI大鼠的肠功能、炎症反应、细菌移位及肠道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初步机制.方法60只泼累格·多雷雄性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AT-1干预组,每组12只.用摩擦肠管法构建POI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AT-1干预组分别在造模前1 h和造模后1-3 d通过尾静脉注射20、40和80 mg/kg AT-1,每天1次.肠推进实验评估肠推进功能,异硫氰酸酯-葡聚糖法检测肠通透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形态;生化分析仪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和粒细胞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内毒素、脂多糖和D-乳酸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肠组织中溶霉菌(Lysozyme)、绒毛蛋白(Villin)、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 protein 1,ZO-1)和密封蛋白(Claudin)表达分布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肠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肠绒毛断裂或脱落,隐窝丢失,肠推进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加;相比于模型组,AT-1干预组小肠绒毛变长和隐窝增多,肠推进功能增高,肠道通透性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肠组织中Lysozyme、Villin、ZO-1和Claudin表达降低,而AT-1干预组上述蛋白表达增高.生化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外周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多,血清中IL-6、IL-1β、TNF-α、内毒素、脂多糖和D-乳酸水平增高;相比于模型组,AT-1干预组上述血液学指标均降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肠组织中磷酸化(phospho,p)-P65/P65和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hospho-inh
- 王一昌周应
- 关键词:术后肠梗阻肠功能细菌移位肠屏障功能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