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磊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偏瘫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康复
  • 4篇偏瘫患者
  • 3篇电刺激
  • 3篇脑卒中偏瘫
  • 3篇脑卒中偏瘫患...
  • 3篇功能性
  • 3篇功能性电刺激
  • 2篇虚拟现实
  • 2篇视觉反馈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康复训练
  • 1篇动功
  • 1篇动脉
  • 1篇虚拟现实技术
  • 1篇训练仪
  • 1篇针灸

机构

  • 9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9篇李光磊
  • 7篇商晓英
  • 5篇朱晓明
  • 4篇冯浩
  • 4篇马静
  • 2篇甘露
  • 2篇王亮
  • 2篇马蕊
  • 2篇李翠云
  • 1篇任树军

传媒

  • 5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FAC分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FAC分级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FAC分级均有明显提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偏瘫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和FAC分级。
李光磊朱晓明李鑫马静冯浩商晓英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卒中偏瘫足下垂
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目前新兴的康复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其对于帕金森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利于今后虚拟现实技术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冯浩李翠云刘镓雨王亮马静李光磊甘露商晓英
关键词:虚拟现实帕金森病康复
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患侧下肢肌力≥3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功能性电刺激。采用改良版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两组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能够改善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李光磊李鑫朱晓明王淑杰商晓英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虚拟现实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帕金森病患者2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技术。采用功能步态评定(FGA)、定时"Up and Go"测试(TUGT)评定。观察治疗前后12周步行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GA评分(14.71±2.67 vs. 16.21±2.58)及TUGT时间(30.93±5.55 vs. 34.21±6.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FGA评分(21.21±3.95 vs. 18.43±3.09)及TUGT时间(35.14±5.07 vs. 37.86±3.92)均提高(P <0.05),治疗组步行能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能力。
冯浩李翠云刘镓雨王亮马静李光磊甘露商晓英
关键词: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帕金森病主动性
一种康复科用肢体康复器
本发明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康复科用肢体康复器,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设有支撑杆,支撑杆设有上肢训练组件和下肢训练组件;上肢训练组件包括手臂托板和用于驱动手臂托板往复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手臂托板与支撑杆活...
李光磊李鑫
文献传递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脑卒中患者48例,均为偏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TUG)评定。观察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TUG评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UG评估时间均改善(P <0.05),并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李光磊朱晓明马蕊李鑫商晓英
关键词:视觉反馈脑卒中偏瘫康复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患侧下肢肌力均≥3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 maximum walking speed,10MWS)评定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BBS和步行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评定结果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
李光磊朱晓明李鑫马静冯浩商晓英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
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尾号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5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73.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王淑杰李光磊邢越任树军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Prokin平衡训练仪。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Barthel(BI)指数评定。观察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B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BI)指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P <0.05),且BBS评分和BI指数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rokin平衡训练仪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李光磊朱晓明马蕊王淑杰李鑫商晓英
关键词:视觉反馈脑卒中偏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