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勇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文化自信的文化生态学审视被引量:2
- 2017年
-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充分认知、充分认可和充分信任。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是环境的产物。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关系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充分认知),在中国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充分认可),在解决中国问题中具有本质契合性(充分信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推进文化创新是强化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积极面对新的文化矛盾和文化纠结,持续推进"中""西""马"不同文化形态的内在融合、融通;慎重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应然"和"实然"矛盾;坚持过程思维,点滴积累,久久为功。
- 张天勇
-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生态学文化矛盾过程思维
- 多元协同:走向现代治理的主体建构被引量:12
- 2014年
- 现代治理是社会各方参与合作共治的过程,能否建立起适应现代治理的主体体系是决定治理成败的首要因素。治理主体体系与治理格局是辩证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治理主体就会支撑起什么样的治理格局。我国的治理主体和治理格局先后经历了一元主体与政治全能主义、多元主体与"强政府—弱市场—弱社会"治理格局、多元协同主体与"强政府—强市场—强社会"治理格局的演变。建立支撑现代治理的主体体系,要着重推进各治理主体的治理范围、治理权力的科学划界;要分别抓住简政放权、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地位的形成和强化社会管理的突破口;要建立健全多元主体体系的制度机制和法律法规并依法施政。
- 张天勇韩璞庚
- 生态支持战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进路被引量:1
- 2014年
- "生态"本质上是自然意义的,"文明"本质上是社会意义的,实践把对立的二者贯通起来,使生态转化为文明。强调生态保护,既是对人与生态关系认识的科学化和深入化,也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沙文主义的反思和纠正。生态保护在哲学观、思维方式和价值目标上具有明显的缺陷,因此,必然要被更符合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生态支持战略所取代。生态支持是促进生态进步和促进人类进步的辩证统一,强调生态与人的实践关系,强调促进生态进步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强调生态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同构。生态支持是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既体现了生态优化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促进的关系,也符合中国当下的国情和发展战略,有利于对立的生态与文明相互贯通,生态由此文明。
- 张天勇
-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保护
- 公共理性精神与大学治理的探索被引量:9
- 2014年
- 公共理性精神主张交流、协商、共识、合作,崇尚公共价值和价值平衡,坚持公共服务。大学治理是大学各相关利益者群体的公共合作治理,公共合作治理需要公共理性精神,公共理性精神是大学治理的多元主体、公共价值等形成的基础,大学治理是公共理性精神的外化、具象化。从公共理性精神的视域看,培育大学各治理主体的公共理性精神、严格各治理主体的职能范围边界、达成大学的公共价值共识是当前推进大学治理的切入点。
- 张天勇张娇
- 关键词:大学治理
- 文化自信的“场域—惯习”分析及其意义——布迪厄的视野被引量:3
- 2017年
- 文化自信的目的在于培养民族的现代心理,借用布迪厄的话来说就是"性情倾向系统",即"惯习",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对场域主导的"性情倾向系统"的揭示为分析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视角。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全球化及其造就的"全球主义"、"普世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矛盾、现代化及其带来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文化坐标位移这三大"场域"作用的结果,是适应这些场域的文化惯习。对文化自信"场域—惯习"的分析告诉我们:文化自信是新场域的文化表达;文化自信既是个体的也是集体的;强化文化自信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再出场,需要在实践中实现文化自觉。
- 张天勇陈正良
- 关键词:文化自信
-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中国道路被引量:2
- 2014年
-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客观趋势和规律,提出世界历史首先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的科学论断。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构成了中国道路的时代场域,这是中国道路生发的土壤,也是把握中国道路的底板。世界历史首先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决定了中国道路要超越传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框架,建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新架构,就必须辩证地对待资本。
- 张天勇戚甜甜
-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场域资本
- 空间正义的“权利—价值”逻辑及其实践策略被引量:5
- 2016年
- 空间权利化和权利空间化使空间和权利得以联姻,城市化的空间再造和重构使这种联姻更加紧密。正是在这种联姻中,空间是否正义的问题凸现出来;空间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其遵循着经济的"权利—价值"、社会政治的"权利—价值"、文化的"权利—价值"和生态的"权利—价值"四维价值体系。践行空间正义要在这一四维价值体系的引领下进行,要突出有利于"最不利者"的价值导向,要着重提升城市的共享性、包容性和生态性等。
- 张天勇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