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春梅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教育
  • 3篇校长
  • 3篇教育家
  • 2篇社会资本
  • 2篇中小学名校长
  • 2篇资本
  • 2篇名校
  • 2篇名校长
  • 2篇教育获得
  • 2篇教育家型校长
  • 2篇借读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教育
  • 1篇心育
  • 1篇行动逻辑
  • 1篇远航
  • 1篇省际
  • 1篇实践者
  • 1篇思性

机构

  • 7篇江苏第二师范...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教师培...

作者

  • 7篇季春梅
  • 1篇回俊松

传媒

  • 2篇江苏教育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小学管理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教育家型校长的实践创新素养:为何与何为被引量:4
2018年
实践创新素养的提出,试图解决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践理性、实践自信、实践自觉、实践引领。实践创新素养是新时代教育家型校长真实而具体的发展诉求,而非被动的资质条件或抽象目标。应遵循整体化发展、双主体发展以及共同体发展的原则,研究与设计指向实践创新素养提升的培育路径。
季春梅
关键词:教育家型校长反思性实践者
“省际联合体”培养中小学名校长何以可能——基于社会资本的理论分析和行动构建被引量:2
2018年
为加强省际协同,破除当前名校长培养主体间的壁垒,文章提出了省际联合体培养中小学名校长的观点。省际联合体是省域之间的资源整合与体系重构,具有共同愿景的组织与文化、基于差异的关系与互动、指向差异的规定与约定等特征。从社会资本的积极性视角来看,省际联合体为名校长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规范和秩序、良好的人际信任与互动以及良好的关系网络。在行动构建上,文章提出以社会资本的合理再生产来提升省际联合体名校长培养能力,以社会资本所构建的环境优化来促进省际联合体名校长培养的机制建设,使名校长培养内嵌于社会资本所构建的环境中,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我国校长培养体系中系统性、针对性及有效性不足的现实困境。
季春梅
关键词:校长培训教育家校长教师教育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教育治理的行动逻辑被引量:6
2018年
教育治理的行动逻辑应当是基于内在动力与外部环境条件的应然选择,在教育治理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其阶段标识、内涵理念、行动价值的进一步追问,发现社会资本对于教育治理行动主体的确定、行动动力的激发以及行动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在秩序、共同体以及资源等方面重建社会资本,这是教育治理行动的前提性条件与可行性保证。
季春梅季春梅
关键词:社会资本教育治理教育改革教育管理行动逻辑
做真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心育评析
2017年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作为首批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其心育工作通过与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学生发展自发融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把学校的心育工作引向自觉的心理-文化教育过程,独具质朴、真实与创造之美。
季春梅
关键词:心育
专业锻造彰显领航标向 实践创新促生远航担当--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江苏基地领航行动的回望与反思
2021年
作为对“教育家办学”倡导的回应,在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中,江苏确立以专业指向鲜明的培养目标、价值指向鲜明的培养方针和创新指向鲜明的培养方案为主体的创新培养思路,形成领航培养的创新实践成果,主要包括指向“实践创新素养”提升的江苏经验全面形成,基于国家领航示范引领的江苏新经验的创生,以及名校长、名校长所在学校和所在区域教育的全面发展。对该项工程的整体总结与反思,有助于明确和厘清新时代教师校长发展机构的角色意义向度、行动价值序列和能力核心等。
季春梅季春梅
关键词:名校长教育家型校长
辗转的教育:异地借读与教育获得
2017年
地位获得模型是美国学者布劳和邓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著名理论。该理论确立了以家庭资源理论为主流的解释逻辑,即以家庭所拥有资源的多少来解释其子女的教育机会获得及成就。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提出了教育期望、家庭结构、社会资本、制度等因素,对教育获得进行了更为综合的阐述。
季春梅
关键词:教育期望家庭
辗转的教育:异地借读与教育获得被引量:1
2016年
以"教育获得"及其影响因素的视角,辗转的教育之问题的揭示及反思对教育公平的研究有着切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对异地借读现象的研究与分析,将城市借读学生的教育机会的获得与学业水平的提高称之为"辗转的教育",其内涵为:城市家长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所作出的辗转的选择策略;城市家长为子女争取的辗转的向上流动的机会阶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模糊界限。
季春梅
关键词:教育获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