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然
- 作品数:19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预后不良预测模型的建立
- 2023年
- 目的构建冠心病(CHD)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ICR)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MVD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IC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出院时间顺序,将符合入选条件的受试者757例分为训练集530例(70.0%)与验证集227例(30.0%),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2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赤池信息准则(AIC)选取最优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MVD患者ICR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验证及评估该模型的区分能力,并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曲线对该模型的校准度、临床净获益及实用性进行评估。结果用于预测MVD患者ICR术后预后不良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包括:尿酸、女性、年龄、PCI术前罪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血流分级、糖耐量异常、非结合胆红素。训练集与验证集的ROC的AUC分别为0.645、0.690。训练集与验证集校准曲线的Hosmer-Lemeshow检验的统计值分别为8.97(P=0.535)、16.45(P=0.087)。DCA曲线显示当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阈值在0.10~0.70时本模型临床适用。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用于预测MVD患者ICR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良好,能够作为临床早期预测MVD患者ICR术后预后不良的有效工具。
- 连欢赵卓妍王艳芳张皓然丁振江张英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血管病变
- 颈脑一体化超声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病变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通过颈脑一体化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检查,探讨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86例经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分成A、B两组,A组:97例(冠状动脉狭窄≤2支);B组:89例(冠状动脉狭窄≥3支),采用颈脑一体化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颅-内外动脉,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动脉血管(A组:1067支,B组979支)、颅外动脉血管(A组:776支,B组712支)的血管狭窄情况。结果:A组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2%(55/1067)、10.18%(79/776);B组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5%(83/979)、17.13%(122/7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A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轻度狭窄52支(39%)、中度狭窄47支(35%)、重度狭窄或闭塞35支(26%);B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轻度狭窄61支(30%)、中度狭窄65支(32%)、重度狭窄或闭塞79支(38%),两组间重度狭窄或闭塞性血管病变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及其累及的血管支数的增加呈正相关性,可以通过颈脑一体化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情况,来评估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严重程度。
- 沈健张皓然王枫刘艳伟李莎杨绍石
- γ-谷氨酰转移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G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致病风险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694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527)和non-冠心病组(n=167),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生化检测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等血液学指标,计算患者的GHR、NLR及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GHR、NLR等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GHR、NLR对T2DM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临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GHR、NLR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GHR、NLR分别为32.59(21.05,48.24)、3.53(2.18,8.46)均明显高于non-冠心病组16.56(10.07,25.21)、2.20(1.45,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1.094、9.05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HR、NLR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5和0.732(P<0.05),当GHR、NLR分别取临界值19.805、2.678时,诊断冠心病效能最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30%、62.90%和63.80%、68.30%,GGT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628,临界值为19.500时,敏感度为80.50%,特异度为39.50%;GHR的AUC>GGT的AUC(Z=12.9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887,95%CI:1.850~4.505,P<0.05)、高血压(OR=2.009,95%CI:1.311~3.080,P<0.05)、空腹血糖(OR=1.109,95%CI:1.034~1.189,P<0.05)、年龄≥60岁(OR=1.567,95%CI:1.179~2.415,P<0.05)、NLR≥2.687(OR=3.152,95%CI:2.066~4.808,P<0.05)、GHR≥19.805(OR=4.768,95%CI:3.131~7.262,P<
- 王亚柱郭云飞张英单伟超孙王乐贤史菲张皓然薛文平
- 关键词:冠心病Γ-谷氨酰转移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脉压对冠心病诊断价值及冠心病发生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脉压对冠心病诊断价值及冠心病发生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就诊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4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553例)和非冠心病组(195例)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冠心病患者NLR、脉压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NLR、脉压和NLR联合脉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发生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组男性和有吸烟史、大量饮酒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所占比例,以及年龄、收缩压、脉压、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空腹血糖、尿酸和Gensini评分高于非冠心病组,有血脂异常史所占比例、淋巴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NLR与脉压、中性粒细胞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呈负相关;脉压与NLR、中性粒细胞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呈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对冠心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NLR联合脉压大于NLR和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和脉压≥55 mmHg、白细胞≥10×10^(9)/L、NLR≥3.39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NLR联合脉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和脉压≥55 mmHg、白细胞≥10×10^(9)/L、NLR≥3.39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亚柱郭云飞薛文平单伟超史菲张皓然孙王乐贤张英
- 关键词:冠心病脉压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表现形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表现形式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1例,根据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不同临床表现形式进行分组,缓慢性心律失常组21例,对照1组7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组9例,对照2组82例;再灌注低血压组28例,对照3组63例。记录病史、诊断、手术及治疗方案,进行随访并完成汇总。结果缓慢性心律失常组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发生率高于对照1组,罪犯血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性心律失常组症状-就诊时间早于对照2组,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发生率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低血压组罪犯血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发生率、射血分数、入院24 hβ受体阻滞剂及入院24 h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低于对照3组,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发生率及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随访结果绘制生存曲线,经Log Rank检验得出不同临床表现形式分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存在侧支循环对预测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症状-就诊时间短对预测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总胆固醇水平高对预测发生低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 张英王亚柱张皓然刘超张爱文孙王乐贤丁振江
-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缓慢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
- 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LDL不同亚型与AIP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CAD)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不同亚型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56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CAD的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n=150,<65岁)和老年组(n=106,≥65岁)。采用线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对LDL各亚型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AIP。比较2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LDL各亚型与AIP的相关性,并以AIP为因变量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中青年组AIP高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中等LDL及其亚型LDL3、LDL4水平高于老年组(P<0.05)。全部CAD患者及中青年组、老年组的大而轻LDL与AIP的相关性均强于中等LDL和小而密LDL。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大而轻LDL、LDL1亚型是AI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DL不同亚型与中青年和老年人群CAD患者的相关性不同,同时应关注大而轻LDL及其LDL1亚型对AIP值的影响。
- 赵洁李淑英张英单伟超张皓然韩冷丁振江
- 关键词:冠心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因素与预后影响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生IR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北京安贞医院及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 010例,根据是否发生IRI分组,IRI组399例,非IRI组611例。记录临床资料并完成汇总,出院前评价心脏功能及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术后1、3、6、12、24及36个月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IRI组较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42. 1%vs. 49. 9%)、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15. 8%vs. 24. 7%)比例低于对照组,入院时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136. 3±22. 5) vs.(147. 6±24. 8)mm Hg,均P<0. 05];IRI组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9. 9%vs. 41. 4%,P<0. 05)。两组患者出院前心功能指标、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他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CEI/ARB)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对照组高于IRI组(74. 5%vs. 50. 4%,P<0. 05)。术后1~3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入院时收缩压降低、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是发生IRI的危险因素。是否发生IRI仅影响院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对近期心功能改变及预后无明显影响。
- 张英王亚柱刘静怡史菲张皓然刘超张爱文单伟超丁振江周玉杰
-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灌注损伤预后影响
- 贝尼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靶器官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贝尼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疗效及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6月1日-12月31日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首次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共197例,口服贝尼地平(4 mg,1次)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并记录TG、TC、HDL-C、LDL-C、肌酐、尿酸、尿素氮、β微球蛋白、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指标。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3个月后,本组患者24 h血压分布的形态变化、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24 h收缩压变异率、24 h舒张压变异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DL-C、LDL-C、TG、TCH水平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微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心电图ST段压低例数较前减少(P<0.05);治疗前后E/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尼地平能24 h长期而缓慢的降血压,效果好,且可同时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无明确降脂作用;贝尼地平还具有改善左室功能作用,是临床应用前景广泛的一类降压药物。
- 张皓然张皓然王志军
- 关键词:贝尼地平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功能
- 心外膜脂肪含量与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1月~2017年7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高血压患者408例,计算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依据CACS将患者分为研究组(CACS>0,n=283)和对照组(CACS=0,n=12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患者的EATV。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EATV对高血压合并CAC的最佳诊断界值;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CAC的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患者EATV与CACS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EATV高于对照组(P<0.05);EATV诊断高血压合并C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7,当最佳诊断界值为166cm^(3)时,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43.7%、87.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V≥166cm^(3)、TC≥5.20mmol/L、糖尿病、男性为高血压合并CAC的危险因素(P<0.05);EATV与高血压患者CACS呈正相关(r=0.235,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EATV与CACS呈正相关,对诊断高血压合并CAC具有提示意义,高EATV是高血压合并CAC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亚柱郭云飞张英孙王乐贤史菲刘超张皓然薛文平
- 关键词:高血压冠状动脉钙化
- 一种心脏内科术后医疗辅助装置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心脏内科术后医疗辅助装置,包括左侧固定机构和右侧固定机构,左侧固定机构和右侧固定机构之间的底部覆盖有止血机构,左侧固定机构和右侧固定机构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粘胶,左侧固定机构包括左固...
- 张英张皓然刘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