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艳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肺癌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导管
  • 2篇动脉
  • 2篇胸腔
  • 2篇胸腔积液
  • 2篇血功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阳性
  • 2篇凝血
  • 2篇凝血功能
  • 2篇肿瘤
  • 2篇榄香烯
  • 2篇卧床
  • 2篇洛铂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机构

  • 10篇河北省人民医...

作者

  • 10篇苏艳
  • 7篇高海祥
  • 7篇闫莉
  • 6篇许金伟
  • 5篇张爱丽
  • 2篇张桂彬
  • 2篇王彦霞
  • 2篇刘军肖
  • 2篇王学超
  • 1篇邢荣芹
  • 1篇杨圣俊
  • 1篇李亚轻
  • 1篇张振红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榄香烯联合洛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榄香烯联合洛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内注射洛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4周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十九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中医证候积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66.7%(20/30),对照组DCR为46.6%(14/3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CYFRA21-1、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2、4周CYFRA21-1、CEA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26.7%(8/30),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联合洛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细胞免疫水平,能降低血清CYFRA21-1、CEA水平,且安全性高。
高树会张桂彬闫莉高海祥张爱丽许金伟苏艳庞博
关键词:榄香烯洛铂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血清肿瘤标志物
脑血管病后遗症长期卧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气、凝血功能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气、凝血功能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期长期卧床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年龄> 65岁的CAP90例,将无脑血管病病史的30例作为CAP 1组,脑血管病后遗症期无长期卧床的30例作为CAP 2组,脑血管病后遗症期长期卧床的30例作为CAP 3组。另选取年龄> 65岁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比较4组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及hs-CRP。结果治疗前,CAP 1、2、3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及hs-CRP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CAP 1、2及3组二氧化碳分压(Pa CO2)、D二聚体(DD)、蛋白C(PC)及hs-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氧分压(Pa O2)及抗凝血酶Ⅲ(ATⅢ)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AP 2及3组Pa CO2、DD、PC及hs-CRP均高于CAP 1组,Pa O2及ATⅢ均低于CAP 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AP 3组Pa CO2、DD、PC及hs-CRP均高于CAP 2组,Pa O2及ATⅢ均低于CAP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CAP 1、2和3组Pa CO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O_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AP 1组DD、PC和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ATⅢ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CAP 1、2、3组及正常对照组DD、ATⅢ、PC及hs-CRP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CAP 1、2及3组DD、PC及hs-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TⅢ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AP 2及3组DD、PC及hs-CRP均高于CAP 1组,ATⅢ均低于CAP 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AP 3组DD、PC及hs-CRP均高于CAP 2组,ATⅢ低于CAP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AP患者会出现血气紊乱、凝血功能受损及微炎症状态,且随着合并脑血管病后遗症期情况加深而加重。临床可以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期CAP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抗凝和抗感染治疗,以增强疗效。
王彦霞牛占丛杨圣俊刘军肖许建平苏艳边竞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
脑血管病后遗症期长期卧床CAP患者凝血功能及hs-CRP的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9年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期长期卧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年龄大于65岁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为CAP组,其中无脑血管疾病病史者30例为CAP1组;伴有脑血管病后遗症(未长期卧床者)30例为CAP2组;伴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且长期卧床者30例为CAP3组,年龄超过65岁的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进行CURB-65评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蛋白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随访6个月后记录各组好转及恶化例数。结果 CAP各组D-二聚体、蛋白C和hs-CR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抗凝血酶Ⅲ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随脑血管后遗症有无及有无长期卧床而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CAP1组无恶化,CAP2组7例恶化,CAP3组12例恶化,CAP3组恶化率高于CAP1组与CAP2组,CAP2组恶化率高于CAP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化组患者中,D-二聚体、蛋白C、hs-CRP显著高于好转组,而抗凝血酶Ⅲ显著低于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受损及微炎症状态,且随着合并脑血管病后遗症情况的加深(有无长期卧床)而加重。凝血功能及hsCRP检测可以预测脑血管病后遗症长期卧床CAP患者预后。
王彦霞李亚轻牛占丛王晓庆边竞苏艳刘军肖
关键词:脑血管病凝血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
AKT信号通路在克唑替尼诱导的EML4-ALK阳性肺癌细胞凋亡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AKT信号通路在克唑替尼诱导的EML4-ALK阳性肺癌细胞凋亡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培养人肺癌细胞株H2228,CCK8实验检测20、40、80、160、320、640 nmol/L的克唑替尼作用于细胞48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300 nmol/L克唑替尼处理细胞24、48、7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数;Western Blot检测Bcl-x L、Bcl-2、Bim、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克唑替尼能明显抑制人肺癌细胞株H2228增殖(P﹤0.01),根据IC50值选择300 nmol/L克唑替尼为研究对象;克唑替尼能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P﹤0.01);克唑替尼能下调Bcl-x L、Bcl-2、p-AKT蛋白表达,上调Bim蛋白表达(P﹤0.01)。AKT蛋白表达水平在克唑替尼作用的各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唑替尼通过AKT信号通路抑制人肺癌细胞株H2228迁移,并通过调节Bcl-x L、Bcl-2、Bim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高海祥邢荣芹许金伟苏艳
关键词:AKT信号通路凋亡迁移
一种右心漂浮导管鞘管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右心漂浮导管鞘管用固定装置,包括罩体,罩体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弹性布,其中一个弹性布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正魔术贴,另一个弹性布侧壁固定设置有反魔术贴,罩体正面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顶部开设有定...
闫莉许金伟王学超高海祥庞博付倩李贺张振红张可张爱丽高树会苏艳
体积描记法检测肺容量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慢阻肺,以不可治愈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等[1]。慢阻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第三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虽然慢阻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但其病程长,早期症状少,导致诊断不足[2]。如能早期识别,及时进行干预,虽疾病不完全可逆,但可延缓病程进展,尽可能维持患者的剩余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和评估慢阻肺并分级的重要标准。目前通用呼气流量指标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_(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FEV_(1)/FVC)作为慢阻肺的诊断指标,用FEV_(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3]。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过度充气可导致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并且是其死亡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4]。单纯呼气流量指标仅能反应肺通气情况,无法反映肺过度充气,在慢阻肺的整体评估方面存在欠缺。本文就体积描记法所测肺容量指标(如残气量等)对慢阻肺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孟德杨苏艳杜丽娟闫莉
关键词:疾病严重程度肺容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通气预计值
一种肺动脉漂浮导管检测及辅助治疗指导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肺动脉漂浮导管检测及辅助治疗指导系统,其包括:方案存储终端,用于采集存储患者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对应的治疗指导方案;检测装置,包括肺动脉漂浮导管和检测模块;辅助指导终端,用于推荐相应的治疗指导方案。本发...
闫莉许金伟宋兆卿高海祥庞博付倩李贺王学超张可张爱丽高树会苏艳姚光耀杜丽娟
复方苦参注射液增加耐克唑替尼ALK阳性肺癌细胞H2228对克唑替尼的敏感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是否增加耐克唑替尼ALK阳性肺癌细胞H2228(H2228/CR)对克唑替尼的敏感性。方法采用CCK8方法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克唑替尼对H2228/CR细胞增殖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H2228/CR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苦参和克唑替尼,CCK8试剂测定各孔光吸收值(A),取平均值。计算药物作用72 h后的增殖抑制率。根据抑制率计算相应药物的IC50,然后选择适宜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浓度与克唑替尼联合,重复CCK8法,计算两药联合72 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联合后克唑替尼的IC50,计算逆转倍数。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克唑替尼对H2228/CR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复方苦参注射液、克唑替尼对H2228/CR细胞的IC50分别为584.6μl/ml和3 426.3 nmol/L。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不同浓度克唑替尼后对H2228/CR细胞较单用克唑替尼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联合用药后克唑替尼的IC50为494 nmol/L,逆转耐药倍数为6.93。H2228/CR对克唑替尼敏感性明显增强。结论相对单一应用克唑替尼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二者联合运用可有效提高H2228/CR对克唑替尼敏感性。
高海祥闫莉苏艳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
洛铂联合榄香烯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洛铂联合榄香烯用于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洛铂胸腔灌注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洛铂与榄香烯胸腔灌注治疗,每周1次,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胸腔积液生化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83.3%(25/30)比56.7%(1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7,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40.0%(12/30)比23.3%(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46,P<0.05)。治疗后,2组乳酸脱氢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2组腺苷脱氢酶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联合榄香烯治疗可改善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轻洛铂的不良反应。
高树会张桂彬闫莉高海祥张爱丽许金伟苏艳庞博
关键词: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洛铂榄香烯胸腔灌注
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补体成分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水平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室肥厚的相关性分析
2020年
目的观察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补体成分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9,CTRP9)水平,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将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分流组,每组各25只,分流组大鼠制作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比较两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右心室平均压(mean 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mRVP)]、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dex,RVHI)、CTRP9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结果分流组大鼠mPAP、mRVP、RVHI、血清NO水平、血清和肺组织CTRP9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CTRP9水平与其mPAP、mRVP、RVHI、血清NO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存在CTRP9高表达,CTRP9可能参与了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闫莉高海祥张爱丽许金伟付倩苏艳李海通
关键词: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