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健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5篇地震活动
  • 4篇居里
  • 4篇居里点
  • 3篇地壳
  • 3篇地震带
  • 3篇南北地震带
  • 2篇双差定位
  • 2篇双差定位法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东缘
  • 2篇温度结构
  • 2篇磁异常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壳速度
  • 1篇地壳速度结构
  • 1篇东北亚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活动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局
  • 6篇浙江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8篇王健
  • 6篇李春峰
  • 4篇张广伟
  • 3篇梁姗姗
  • 2篇雷建设
  • 1篇何静
  • 1篇杨宇
  • 1篇杨宇
  • 1篇孙长青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 1篇2015中国...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南北地震带及其邻区地壳热结构与地震活动
南北地震带(又称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内部重要的构造边界.由于受东、西两侧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大构造域的影响,其两侧的地形、构造和岩浆活动、地球物理场特征呈现明显的差异,并呈现南北分段特征.本文利用分辨率为1弧分的Geos...
王健李春峰雷建设
关键词:地震带地壳结构岩浆活动温度变化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活动与居里点深度之间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8年
本文选取不同的地壳速度分区模型,应用双差定位法对2008—2017年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共得到4921个精确定位结果.重定位后的地震更加集中分布于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以及四川盆地南缘,震源深度多为5~20km.根据NGDC-720地磁场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东缘的三分量磁异常及其梯度张量,重定位后的大多数地震位于负磁异常区域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强-弱磁异常边界.基于三维分形磁化模型获得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居里点深度,并计算了磁性层的平均地温梯度,进而利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获得了其地壳温度结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大多数地震均发生在居里点深度较大、地温梯度较低的区域.大多数M≥2.0地震震源区温度为100~500℃,M≥4.0地震震源区温度多为200~400℃.2008年汶川M_S8.0、2013岷县M_S6.6、2014年鲁甸M_S6.5以及2017九寨沟M_S7.0地震震源区温度均为300℃左右,而2013年芦山M_S7.0地震震源区温度接近约400℃,更多地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交汇处的局部构造应力场异常.
王健张广伟李春峰梁姗姗
关键词:双差定位法地震活动青藏高原
南北地震带及其邻区地壳热结构与地震活动
南北地震带(又称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内部重要的构造边界。由于受东、西两侧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大构造域的影响,其两侧的地形、构造和岩浆活动、地球物理场特征呈现明显的差异,并呈现南北分段特征。本文利用分辨率为1弧分的Geos...
王健李春峰雷建设
关键词:地震带地震活动
青藏高原东缘磁异常与震源区温度结构数据集
2019年
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强烈和复杂的区域之一。为了研究该区域地震活动与地壳温度分布之间的关系,作者汇集了2008–2017年青藏高原东缘发生的震级(Magnitude,M)M≥2.0地震数据(6,406个),采用不同的地壳速度分区模型,应用双差定位法对收集的地震进行了重定位,最后获得4,921个精确定位的地震事件。根据NGDC-720地磁场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东缘的三分量磁异常及其梯度张量。基于三维分形磁化模型获得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居里点深度,并在地表热流测量值的约束下,基于一维稳态热传导式得到了地震震源区温度结构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1)2008–2017年青藏高原东缘M≥2.0地震(包括2.0≤M<4.0的地震4,540次,M≥4.0的地震381次)重定位数据;(2)在0 km处观测到的NGDC-720三分量磁异常和总磁异常数据;(3)在10 km高度处观测的NGDC-720磁异常梯度张量数据;(4)青藏高原东缘居里点深度及磁性层平均地温梯度数据;(5)震源区温度结构数据。该数据集存储为5个.xlxs格式文件,数据量为15.9 MB(压缩为1个文件,15.3 MB)。基于该数据集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第61卷第5期。
王健张广伟梁姗姗
关键词:青藏高原
前郭M_S5.8和松原M_S5.7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与孕震环境被引量:9
2019年
为了解2013年11月23日吉林前郭MS5.8和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S5.7地震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其孕震环境,本研究收集了东北地区CEA固定台站、NECESSArray流动台站和五大连池WAVESArrary流动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使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前郭地震和松原地震震源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这两个地震主要发生在相对高波速异常区,而震源区下方存在明显低波速异常,且该低速层呈北北东走向,并有向北延展的趋势.结果表明,震源区相对高波速异常区易于积累能量孕育地震,而震源区下方的低波速异常可能代表了流体作用.这种流体作用会降低断层面有效正应力从而触发地震.这种流体作用可能和太平洋板块深俯冲至我国东北地区(包括前郭地震和松原地震震源区)下方的地幔转换内形成“大地幔楔”结构与动力学密切相关.在“大地幔楔”结构中,由于地幔转换带中滞留板块脱水作用和地幔角流作用,容易形成热湿物质上涌,进而导致松辽盆地中北部岩石圈物质拆沉、地幔流体入侵至中下地壳、然后作用于断裂带,从而导致了两个震源区中强度地震的发生.
杨宇杨宇雷建设张广伟梁姗姗孙长青鲁明文杜沫霏张冰田凡凡何静何静王健马晨刘泽民
关键词:地壳速度结构孕震环境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与地壳热结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本文应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2015年华北地区发生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共得到6 225次地震的精确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定位后的小震更加集中分布于断裂附近,震源深度多为5—15km.利用基于三维分形磁化模型的中心点法获得了华北地区的居里点深度并计算了磁性层的平均地温梯度,进而利用随温度变化的热导率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获得了华北地区的地壳温度结构.结果显示:1除张渤地震带中东部地区以外,大多数地震均发生在地温梯度较小的地方;2 1966年邢台M_S7.2地震和1976年唐山M_S7.8地震均发生在地温梯度较小的地方,二者发生的温度约为200℃—300℃;3大多数M≥2.0地震发生的温度为100℃—500℃,M≥4.0地震发生的温度多为200℃—400℃.这些温度与实验室地壳岩石脆-塑性变形过渡区的温度测量值相当,表明华北地区的地震多发生在地壳脆-塑性变形过渡区.
王健李春峰雷建设张广伟
关键词:双差定位法地震活动
南北地震带及其邻区地壳热结构与地震活动
<正>南北地震带(又称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内部重要的构造边界。由于受东、西两侧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大构造域的影响,其两侧的地形、构造和岩浆活动、地球物理场特征呈现明显的差异,并呈现南北分段特征。本文利用分辨率为1弧分的G...
王健李春峰雷建设
文献传递
东北亚居里点深度及其动力学意义
<正>1.引言东北亚位于中亚造山带东部,由众多古生代造山运动拼贴而成(Seng?r等,1993;Wu等,2011;Xu等,2013;Zhou和Wilde,2013;Liu等,2017)。该区域东临太平洋俯冲带,北接西伯利...
王健李春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