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悦舒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1型糖尿病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免疫
  • 3篇1型糖尿病患...
  • 3篇病患
  • 2篇调节性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
  • 2篇节性
  • 1篇调节性B细胞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浆

机构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市高淳人...

作者

  • 6篇张梅
  • 6篇王悦舒
  • 5篇秦瑶
  • 3篇杨涛
  • 2篇吴倩
  • 2篇许馨予
  • 2篇王星
  • 1篇施云
  • 1篇付煜
  • 1篇叶新华
  • 1篇徐湘婷
  • 1篇顾熔
  • 1篇陈阳
  • 1篇顾愹
  • 1篇王静
  • 1篇张智泓

传媒

  • 3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调节性B细胞与1型糖尿病被引量:4
2017年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T细胞介导的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B细胞在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B细胞去除可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调节性B细胞是近来研究发现的一群具有免疫负向调控作用的B细胞亚群.在1型糖尿病中存在调节性B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探索调节性B细胞在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将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为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王悦舒张梅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平衡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索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与其他免疫细胞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DCs在T1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2例T1DM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7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受试者年龄、性别、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1DM患者外周血pDCs和其他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干扰素(IFN)-γ+、CD4^+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4^+白细胞介素(IL)-4^+、CD4^+IL-17+和CD4^+CD25+叉头框蛋白3(Foxp3)+T细胞及CD19+和CD19+CD24hiCD38hiB细胞]的比例.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1DM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DCs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1±0.13)%比(0.28±0.14)%,t=-0.28,P=0.006].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T1DM患者外周血pDCs数量与分泌IFN-γ及TNF-α的CD4^+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r=-0.260、-0.473,均P〈0.05),与CD4^+CD25+Foxp3+T细胞及CD19+CD24hiCD38hiB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417、0.523,均P〈0.05),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316,P〈0.05).结论 T1DM患者外周血pDCs存在数量水平的缺陷,可能与T1DM免疫失衡有关,参与了T1DM的发病.
王悦舒许馨予王星秦瑶顾熔徐湘婷杨涛张梅
关键词:糖尿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免疫细胞
1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合并亚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57例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特征和并发症情况。将既往不使用降脂、抗血小板药物且无CVD的231例T1DM患者分为亚临床CVD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1.0 mm或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1400 mm/s,73例]和无亚临床CVD组(cIMT<1.0 mm和baPWV<1400 mm/s,158例)。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检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糖变异系数(CV)、胰岛素敏感性,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t′检验、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1DM合并亚临床CVD的危险因素。结果:T1DM患者的CVD患病率为7.4%(19/257),亚临床CVD患病率为31.6%(73/231)。与无亚临床CVD组比较,亚临床CVD组患者年龄、病程、确诊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TG、LDL-C、非HDL-C、NLR、UACR、CV、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更高,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泵使用率、eGFR更低(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和病程后,T1DM合并亚临床CV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值比(OR)=3.97,P=0.012]、非HDL-C(OR=1.57,P=0.035)、HbA 1c(OR=1.23,P=0.007)、舒张压(OR=1.07,P=0.002)、收缩压(OR=1.04,P=0.005)、UACR(OR=1.01,P=0.046)和胰岛素敏感性(OR=0.09,P=0.022)。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脂代谢紊乱、长期高血糖、血压升高、蛋白尿增加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T1DM患者合并亚临床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顾蕙兰秦瑶王悦舒张玲玉顾愹施云陈阳叶新华张梅杨涛
关键词:糖尿病
新发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α细胞功能特征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新发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患者起病时胰岛α细胞功能的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标准的新诊断FT1DM患者(FT1DM组)4例和经典T1DM患者(经典T1DM组)10例,另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将FT1DM组和经典T1DM组血糖控制在<10 mmol/L后,三组均行100 g标准馒头餐试验(SBMT),检测血糖、C肽及胰高糖素,并以空腹胰高糖素水平为基线,计算SBMT后胰高糖素曲线下增量面积(iAUCglucagon)及C肽曲线下面积(tAUCc-peptide)。各组iAUCglucagon及tAUC c-peptide比较前先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者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者行Brown-Forsythe检验,组间多重比较采用Games-Howell检验。结果(1)各组tAUC c-peptid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343,P<0.001)。FT1DM组tAUC c-peptide低于经典T1DM组[(192.62±68.98)比(1 535.71±199.73)pmol·L^-1·h^-1,qcrit=3.830,P<0.001]及健康对照组[(192.62±68.98)比(6 798.80±541.40)pmol·L^-1·h^-1,qcrit=3.688,P<0.001];(2)FT1DM组空腹胰高糖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6.19±2.92)比(7.60±0.90)pmol/L],高于经典T1DM组[(4.33±0.69)pmol/L]。SBMT后FT1DM组及经典T1DM组各时间点胰高糖素水平均较基线值升高。各组iAUC glucago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NOVA=34.344,P<0.001)。FT1DM组iAUC glucagon高于经典T1DM组[(21.55±8.88)比(6.72±2.92)pmol·L^-1·h^-1,t=2.987,P=0.006]及健康对照组[(-13.16±7.68)pmol·L^-1·h^-1,t=7.348,P<0.001]。结论新发FT1DM患者在起病时不仅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的完全衰竭,还伴随着胰岛α细胞功能的障碍,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胰高糖素血症。
张玲玉付煜谷丽王悦舒王静秦瑶杨涛张梅
关键词:暴发性1型糖尿病胰高糖素
体外高效扩增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技术的建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建立一种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体外高效扩增技术。方法:流式细胞仪分选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CD3/CD28磁珠刺激联合高浓度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培养14 d。通过细胞计数评估Tregs体外扩增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扩增Tregs的表型,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实验检测Tregs的抑制功能。结果:CD4+CD25+CD127lowT细胞培养14 d后增殖(755.5±213.5)倍。流式细胞鉴定扩增后的细胞:CD4分子表达为(98.3±1.04)%,CD19分子表达为(0.039±0.021)%,CD8分子表达为(0.443±0.239)%,CD25分子表达为(97.6±1.35)%。FOXP3分子表达为(87.7±5.5)%,Helios分子表达为(73.3±2.9)%。MLR实验显示:Tregs以不同比例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共培养,当Tregs∶PBMC为1∶1时,PBMC增殖抑制率最高,为(84.39±1.98)%。结论:成功建立一种体外高效扩增Tregs技术。扩增后细胞保留原有的细胞表型,并具备免疫抑制功能,为临床运用Tregs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抑制移植排斥反应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星吴倩王悦舒张玲玉秦瑶许馨予张梅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体外扩增表型
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两例被引量:1
2016年
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与甲状腺其他恶性肿瘤不同,表现为胸腺样分化的特征,需通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CASTLE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射治疗,预后较好。该文报道了2例CASTLE患者,均为体检发现甲状腺肿块,1例发现甲状腺病变时已有淋巴结和喉返神经的转移,另1例发现甲状腺病变时肿瘤已累及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2例均接受了手术切除肿瘤,经术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口服左甲状腺素片,目前随访情况均良好。
谷丽吴倩王悦舒秦瑶张智泓张梅
关键词:甲状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