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宏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和颈动脉斑块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在社区人群中进行横断面调查,经统一问卷调查获得人口学、行为生活方式、疾病史、用药史等信息,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纳入自报有医生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者,年龄≥40岁,共552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进行分层分析,研究不同特征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的差异。结果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218例,女334例)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41.9%,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浓度为(7.25±1.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每升高一个单位,颈动脉斑块危险度的比值比为1.10(95%CI 0.98~1.22,P=0.108),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的比值比为1.13(95%CI 1.00~1.26,P=0.047),当调整疾病史、吸烟、饮酒、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休闲体育锻炼等级、药物服用情况、睡眠时间、卒中家族史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每升高一个单位,颈动脉斑块危险度的比值比为1.16(95%CI 1.02~1.33,P=0.025)。对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分类处理后,高水平组是低水平组颈动脉斑块检出危险性的1.71倍(95%CI 1.06~2.76,P=0.028),中水平组是低水平组危险性的1.40倍(95%CI 0.87~2.25,P=0.17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组、BMI≥24kg/m^2组、伴发高血压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和颈动脉斑块危险性具有相关性。结论在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颈动脉斑块检出呈现相关关系。
- 张润华刘改芬王伊龙潘岳松姜勇李柏宏田蕊张国军陈燕林金嬉田爱红东黎光郝春怡沈凌霞王拥军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斑块糖尿病
- YKL-40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YKL-40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在社区人群中进行横断面调查,经统一问卷调查获得人口学、行为生活方式、疾病史、用药史等信息,经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根据责任斑块的彩色超声成像影像学特征分为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YKL-40水平。按四分位数,将YKL-40浓度分为低水平组(<17.96 ng/ml),低-中水平组(17.96-33.40 ng/ml),中-高水平组(33.40-61.59 ng/ml),高水平组(≥61.59 ng/ml)。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YKL-40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6例有颈动脉斑块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6例(60.8%),中位年龄69岁,YKL-40浓度中位数33.40 ng/ml(四分位数:17.96-61.59 ng/ml)。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低-中水平组为参照,高水平组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检出风险为3.25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水平组和中-高水平组风险都增加了1.836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因素后,与低-中水平组相比,低水平组发生不稳定性斑块的风险是1.638(95%CI 0.580-4.627,P=0.351 3),中-高水平组发生不稳定性斑块的风险是2.144(95%CI 0.786-5.851,P=0.136 3),高水平组发生不稳定性斑块的风险是2.653(95%CI 1.002-7.023,P=0.049 6)。结论 YKL-40的水平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
- 李柏宏赵锡海张润华王蓬莲薛军黄曼维监志东潘岳松姜勇田蕊王宇林金嬉王伊龙王拥军刘改芬
- 关键词:YKL-4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