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2篇动脉
  • 2篇腔内
  • 2篇下肢
  • 2篇静脉
  • 2篇监护
  • 1篇动脉夹层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心电
  • 1篇心电监护
  • 1篇心电监护仪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机械
  • 1篇心脏机械瓣膜
  • 1篇心脏机械瓣膜...
  • 1篇心脏机械瓣膜...
  • 1篇修复术
  • 1篇血管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晓梅
  • 3篇陈小春
  • 3篇杨海燕
  • 1篇翁明珠
  • 1篇黄江英

传媒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家庭护士(专...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行化学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癌性疼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 调查并分析行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癌性疼痛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制定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行化疗的82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癌性疼痛50例,占比60.98%(50/82),未发生癌性疼痛32例,占比39.02%(32/82)。自制调查问卷,对纳入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治疗方式、镇痛药物应用、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等进行调查,采取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法探究影响中晚期胃癌患者癌性疼痛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疼痛评估、合并焦虑、合并抑郁、生活质量及镇痛药物认知均是导致中晚期胃癌患者发生癌性疼痛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疼痛评估不到位、合并焦虑、合并抑郁、生活质量较差及镇痛药物认知错误均是导致中晚期胃癌患者发生癌性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行化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发生癌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复杂且繁多,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帮助其提升癌性疼痛认知水平,并建立动态的疼痛评估机制,及时实施有效的镇痛干预,尽可能减少癌性疼痛的发生,以减轻疼痛所致的不适。
黄新群曾秀梅刘晓梅
关键词:中晚期胃癌化学治疗癌性疼痛护理对策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护理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护理、术后监护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刘晓梅陈小春杨海燕
关键词: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前护理术后监护健康教育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护理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血管外科102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护理全过程。结果 102例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临床症状消退,阻塞段血管通畅,有效率达100%,无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是确保患者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关键。
陈小春刘晓梅杨海燕翁明珠
关键词:支架置入护理
球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护理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0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球囊支架成形术治疗的9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9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跛行距离(DOC)、下肢周径、皮肤温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ABI、TcPO及DO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下肢周径及皮肤温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围术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刘晓梅黄江英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综合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腔内治疗的护理要点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腔内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进行腔内治疗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情变化。结果:35例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通过腔内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创伤小,全身副反应小,效果良好。术前、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环节。
刘晓梅陈小春杨海燕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腔内治疗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护理
2008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通过介入方法进行腔内修复术的治疗和配合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人支架置入成功,术后无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介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腔内隔绝的治疗和护理配合,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创伤小,疗效好。
刘晓梅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
基于循证证据的标准化管理在ICU心电监护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证据的标准化管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心电监护患者误警报率及护士警报疲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中临床100台ICU心电监护仪器。2021年7月—2022年12月实施常规管理期间的临床50台ICU心电监护仪器纳为常规管理组,将2023年1—6月实施基于循证证据的标准化管理期间的临床50台ICU心电监护仪器纳为循证管理组。比较2组心电监护患者误警报率、报警能力处理评分和护士警报疲劳。结果循证管理组的心电监护仪器误警报率为16.13%,常规管理组为2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管理组中护士报警能力处理评分较常规管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管理组患者的ICU护士报警疲劳量表评分为(15.32±3.28)分,常规管理组为(21.56±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证据的标准化管理可以降低ICU心电监护患者误警报率,提升护士处理能力,降低护士报警疲劳度。
吴燕芬刘晓梅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循证证据心电监护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