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 2021年
- 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髋臼骨折患者82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改良Stoppa入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腹直肌旁入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Matta评分以及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Matt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变化(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时的血清IL-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相当,但腹直肌旁入路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有所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下降,且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程度。
- 林世水李建华何林盛张忠祥胡旭周仕国
- 关键词:髋臼骨折改良STOPPA入路并发症
- 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全麻与局麻下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髓核摘除术比较
- 2023年
- 目的对比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全麻与局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PELD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全麻+电生理组(36例)和局麻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根刺激次数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Nalogue Scale,VAS)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全麻+电生理组与局麻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电生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0.56±7.15)min短于局麻组,神经根刺激次数(0.39±0.59)次低于局麻组,住院时间(1.53±0.61)d长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6、3.120、2.593,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3 d、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相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全麻下行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局麻下手术的疗效相近,全麻手术可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神经电生理监测为全麻手术中避免神经根损伤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
- 林成林世水林克凤刘国铭李建华高尚君周仕国
-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髓核摘除术
- 术前多裂肌形态特征与侧方腰椎融合术治疗轻度腰椎滑脱症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腰椎多裂肌的术前形态特征与侧方腰椎融合术治疗轻度腰椎滑脱症疗效的相关性,以期寻找能预判侧方腰椎融合术治疗轻度腰椎滑脱症疗效相关的参数。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8月经侧方腰椎融合术治疗的I-II度L4腰椎...
- 李建华
- 关键词:腰椎滑脱多裂肌疗效
- Ilizarov技术结合微创截骨治疗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经Ilizarov技术结合微创截骨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省立临床医学院骨科收治的50例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病患,患者收治时间在2011年1月—2015年7月间,均接受Ilizarov技术结合微创截骨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ICFSG(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会制定)评分,统计治疗结果。结果 1患者治疗前、后的ICFSG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患者的治疗效果上看,在58足中,有52足(89.66%)恢复情况为优;8足(比例为13.79%)恢复情况为良;4足(6.89%)恢复情况为差;3有2足术后发生针道感染,发生率为3.45%,经处理后感染症状消失。结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病患通过采用Ilizarov技术结合微创截骨治疗后,患者的ICFSG评分得到显著改善,这种治疗方式有利于促进其踝关节及足部功能的改善与恢复,矫治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詹儒东周仕国林世水陈昱刘国铭林克凤王钦奋胡旭李建华
- 关键词:ILIZAROV技术马蹄内翻足畸形
-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2例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对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MI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2例(43A型26例,其中A2型10例,A3型16例;43B型6例;43C型10例),术后无需其他外固定,第2天开始指导不负重踝、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36例,33例伤口一期愈合,3例伤口经换药后二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平均临床愈合时间约16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96%。结论 MIPO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詹儒东周仕国林世水陈昱刘国铭胡旭林克风王钦奋李建华
-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微创接骨板内固定
- 研究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中使用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即A组和M组,每组30例,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是A组的治疗方式;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是M组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Bohlers角、Gissans角、并发症、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短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Bohlers和Gissans角均得到改善,且A组的Bohlers角(30.25±2.31)°和Gissans角(120.31±2.56)°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5.933,P<0.05)。两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有一定疗效,但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好地改善Bohlers角和Gissans角及足部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林成林克凤刘国铭李建华高尚君邱美光周仕国
-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