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140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浙江省舟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舟山市科技局科技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瑞替普酶溶栓后转运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选择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瑞替普酶组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由其他海岛医院经瑞替普酶溶栓后转运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28例患者,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未溶栓转运行急诊PCI的26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1月通过心脏彩超检测各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瑞替普酶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11.54%,),瑞替普酶组的LVEF值高于对照组,而LVEDD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21.43%)的术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19.2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早期PCI能有效开通血管,减少转运途中时间延误造成心肌损伤及心梗后并发症,且出血风险小,适用于交通不便地区及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CI治疗时间大于120分钟的医院。 王红娜 邬小花 孔倩雯 方波 王林 蔡威克 钟海江 陈国雄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溶栓 冠脉内联合应用尼可地尔与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4 2019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仍有少数患者无法达到心肌的完全再灌注[1]。替罗非班为新型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冠脉内用药用于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防治[2-3];尼可地尔作为一种全新的改善心肌微循环及心肌血流灌注药物,已报道用于急性心梗救治[4-5],但两药联合应用冠脉内给药的报道甚少。本研究旨观察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STEMI急诊PCI患者的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 陈国雄 邹金林 王红娜 房兆飞 方波 袁晓旭 孔倩雯 邬小花关键词:急诊PCI 安全性评价 心肌灌注 替罗非班 尼可地尔 冠脉内 降压药物不同时间应用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了解降压药物不同时间应用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HPV)、血压晨峰、血管内皮功能和靶器官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2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60例。A组于清晨顿服替米沙坦片(每次40 mg,1次/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次5 mg,1次/d);B组于晚间顿服替米沙坦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C组于清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晚间口服替米沙坦片;D组清晨口服替米沙坦片,晚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4组患者治疗剂量相同,均治疗6个月,记录各组HPV、血压晨峰、血管内皮功能和靶器官损伤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均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白天收缩压(dSBP)、白天舒张压(dDBP)、夜晚收缩压(nSBP)、夜晚舒张压(n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C组和D组24 h SBP、d SBP和nSBP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组患者治疗后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夜晚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夜晚舒张压标准差(nDS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C组和D组上述指标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组患者治疗后晨峰阳性率和血压晨峰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C组和D组晨峰阳性率和血压晨峰值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C组和D组NO、ET-1水平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质量指数、Sokolow-Lyon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方波 王红娜 孔倩雯 邹金林关键词:降压药物 替米沙坦 血压变异性 血压晨峰 血管内皮功能 靶器官功能 替罗非班、尼可地尔联合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7 2021年 目的探讨在替罗非班、尼可地尔基础上增加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急诊直接PCI的STEMI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中冠脉内注射10μg/kg的替罗非班及0.06 mg/kg的尼可地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50μg肾上腺素冠脉内注射,然后两组以替罗非班0.1μg/(kg·min)及尼可地尔2 mg/h分别静脉泵入,维续至术后36 h。比较两组PCI患者即刻冠脉血流情况、无复流、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峰值、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ST segment resolution,STR),心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PCI即刻TIMI 3级血流、TMPG 3级的比例和术后2 h心电图的STR均高于对照组,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CK-MB峰值和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无复流比例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10 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LVEF,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增幅、心率加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替罗非班和尼可地尔的基础上增加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可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无复流及术中低血压发生,提高疗效,改善短期预后,安全性较好。 陈国雄 邹金林 袁晓旭 房兆飞 方波 王林 王红娜关键词:尼可地尔 替罗非班 肾上腺素 冠脉内注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 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及短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及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从岛际转运过来的STEMI患者资料,以海岛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首诊医院溶栓并早期岛际转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例数,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入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住院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30例,观察组46例。观察组首诊医院实行溶栓并早期岛际转运的患者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C2B时间、D-to-B时间、住院期间MACE发生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能有效缩短海岛STEAMI患者的急诊有效救治时间,减少MACE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颜波儿 陈国雄 蒋凯 邬小花 王红娜 方波 乐涵波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短期疗效 H型高血压患者反应性充血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H型高血压患者186例,按照RHI水平分为低RHI组(RHI<1.67,78例)和高RHI组(RHI≥1.67,108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冠心病检出率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与高RHI组比较,低RHI组收缩压、脉压、LDL-C、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WBC、空腹血糖水平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RHI组冠心病比例、Gensini积分[79.49%、(26.14±8.39)分]均高于高RHI组[61.11%、(18.87±5.70)分],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亦多于高RH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Z=7.127、7.852、2.748,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HI<1.67是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OR=2.318,95%CI:1.481~4.110,P<0.01)。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RHI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关联性。 方波 王红娜 孔倩雯 邹金林关键词:H型高血压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冠状动脉内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冠状动脉内注射不同剂量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术中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和高剂量组(术中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25μg/kg),术后两组均按0.1μg/(kg·min)微泵持续静推维持至36h。比较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即刻TIMI血流、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率(STR)、术后10~15d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共纳入136例患者,术前两组一般资料可比(P>0.05)。高剂量组TIMI血流3级比率(88.2%)、术后STR(85.29%)比率均高于低剂量组(58.8%、5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0.388,均P<0.05)。术后高剂量组LVEDD(41.26±3.62)mm、MACE发生率(8.8%)低于低剂量组[(50.68±5.64)mm、16.1%],LVEF[(55.63±5.52)%]高于低剂量组[(40.82±5.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3.41、1.038、3.62,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入高剂量替罗非班有利于提高STEMI患者PCI的疗效和改善近期预后。 房兆飞 陈国雄 王红娜 方波 孔倩雯 邹金林 邬小花关键词: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内注射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评价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4名慢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2例保持原有的内科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ACEI、利尿剂及比索洛尔),伊伐布雷定组加用伊伐布雷定,为期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1月、12月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心率控制情况,查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脑钠肽(BNP)。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伊伐布雷定组在长期治疗后平均心室率更低,CRP水平降低更加明显,LVEF改善,BNP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脑卒中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应用伊伐布雷定,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炎症水平及BNP水平,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功能。 邹金林 王红娜 方波 陈国雄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伊伐布雷定 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9年 目前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发病率呈快速上升之势,病死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1],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早期再灌注主要策略,随可降低STEMI患者病死率[2,3]。浙江省舟山作为海岛地区,因地域分散,岛际交通不便,基层医院救治能力差,限制急诊PCI技术推广,如何更好地开展早期再灌注治疗,成为海岛地区一个重大课题。我院作为舟山地区唯一的一家三甲医院,2018年3月成功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并逐步建立了覆盖舟山群岛大部分地区的基层医院胸痛区域性协同救治网络体系。本研究总结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前后的STEMI患者相关资料,旨在探讨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STEMI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陈国雄 邬小花 王红娜 邹金林 房兆飞 方波 李世波关键词:救治能力 胸痛中心 救治时间 治疗及预后 STEMI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舟山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共107例,根据随访24个月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8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描绘ROC曲线分析贫血、血肌酐及血尿素氮/血肌酐用于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两组贫血比例、心功能分级、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11.562、9.453、9.674、5.352、8.765、6.735,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贫血(HR=1.158,95%CI=1.021~1.583,P<0.05)、血肌酐(HR=1.501,95%CI=1.052~3.156,P<0.05)、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HR=2.287,95%CI=1.467~3.825,P<0.05)均是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贫血、血肌酐水平、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均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预测,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优于两者联合及单一指标(AUC=0.941,敏感度=90.418%,特异度=85.776%,P<0.05)。结论贫血状态、血肌酐水平及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联合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具有良好效能。 王红娜 邹金林 方波 周圣春 陈婷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预后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