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芬
- 作品数:21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利用噬菌体环肽库筛选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特异性结合肽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应用噬菌体环肽库筛选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的模拟肽, 为研制模拟TNF -α的新型多肽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用亲和纯化的可溶性TNF受体1 (sTNFR -1) 作为筛选配基, 对噬菌体随机环肽库进行亲和筛选, 利用胞毒效应进行生物学筛选, 并进一步对某些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经3 轮筛选, 每轮的投入/产出比逐轮提高, 说明筛选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并得到模拟跨膜型TNF -α(TM -TNF- α)、可溶型TNF -α(S- TNF -α) 的模拟肽和拮抗TNF作用的sTNFR 1 封闭肽。获得了TM -TNF -α的模拟肽的氨基酸序列的基序。结论 获得的模拟TM -TNF- α生物学效应的sTNFR -1结合肽, 可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TNF- α肽类新药。
- 熊霞辉石文芳张磊李清芬姜小丹龚非力李卓娅
- 稳定转染TNFα及其突变体的骨肉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建立转染2种TNFα基因(野生型TNFα和跨膜型TNFα突变体)的MG63细胞株,研究所转染细胞的TNFα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2种TNFα基因导入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和生物学活性检测等方法从蛋白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2个方面对转染细胞进行检测鉴定。结果野生型TNFα和跨膜型TNFα突变体分别在MG63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获得2种稳定表达TNFα的人骨肉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TNFα的各种生物学行为和探索骨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 庞艳王晶李清芬王妮丹朱建华姜小丹冯玮李卓娅
- 关键词:MG63细胞细胞毒效应
- u-PAR反义核酸载体对高侵袭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亚系侵袭能力的抑制效应
- 2001年
- 目的 :观察u PAR反义核酸载体对高侵袭力PC 3M亚系侵袭能力的抑制效应。方法 :利用单层细胞侵袭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 ,对比观察u PAR反义核酸对高侵袭亚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应用RT PCR和明胶酶谱法 ,分析u PAR反义核酸对高侵袭亚系MMP 9活性的影响 ,并且观察u PAR反义核酸载体转染前后的细胞亚系在裸鼠体内成瘤率及转移情况。结果 :转染u PAR反义核酸的高侵袭亚系体外侵袭能力和非贴壁依赖性生长能力均明显降低 ,抑制率分别为 79%和6 0 % ;u PAR反义核酸虽不影响高侵袭亚系MMP 9mRNA的转录 ,但对MMP 9酶原的激活有抑制作用 ;且转染u PAR反义核酸载体亚系的体内成瘤率和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u PAR反义核酸对高侵袭亚系体外侵袭能力有较强抑制作用 ,并可显著抑制高侵袭亚系的体内生长能力。
- 廖国宁李清芬李卓娅龚非力邓耀祖冯友梅
- 关键词:肿瘤侵袭前列腺癌反义核酸U-PARMMP-9
- TNF受体封闭肽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
- 研究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组织的炎性增生,关节进行性破坏为特征。资料表明TNF-α在RA的滑膜炎症的不同时期及关节的基质退化的发展过程...
- 石文芳熊霞辉李清芬龚非力李卓娅
- 文献传递
- 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亚系u-PAR基因与蛋白质表达被引量:3
- 2002年
- 为研究与人前列腺癌细胞 (PC- 3M)侵袭能力相关的靶分子 ,采用有限稀释法分离单克隆细胞株 ,并应用单层细胞侵袭等实验鉴定各亚系的体外侵袭能力 ;借助 RT- 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 ,分别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 5株侵袭能力不同的 PC- 3M亚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的表达。结果显示 :高侵袭亚系 u- PAR基因 m RNA的表达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低侵袭亚系。提示 :PC- 3M亚系 u- PAR的高表达与其较强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 ,而
- 廖国宁李清芬冯友梅邓耀祖
- 关键词:肿瘤侵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前列腺肿瘤细胞亚系
- TM-TNF-α介导的反向信号下调sTNF-α激活后U937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 2006年
- 目的:观测TM-TNF-α介导的反向信号对sTNF-α激活后U937细胞因子mRNA的影响,构建TM-TNF-α胞浆段缺失突变体,并进一步验证。方法:sTNF-α激活U937细胞后撤除,加入可溶性TNFR(sTNFRⅠ)激活TM-TNF-α介导的反向信号,用RT-PCR方法检测反向信号对活化后U937细胞因子IL-1β、IL-8mRNA的影响;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TM-TNF-α胞浆段缺失突变重组体,采用电穿孔法转染U937,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sTNF-α激活U937细胞后撤除,高表达的细胞因子IL-1β、IL-8mRNA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sTNFRⅠ激活的TM-TNF-α介导的反向信号可加速细胞因子mRNA的降解,且使mRNA降解至50%的时间分别由约75、60分钟缩短至约45、35分钟。成功构建TM-TNF-α胞浆段缺失突变重组体pcDNA3.0-ΔcsTM-TNF-α并瞬时转染U937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U937细胞膜表面除表达26000的野生型TM-TNF-α蛋白外,还可表达约20000的突变体蛋白。这种缺失胞浆段的突变体蛋白可竞争性抑制反向信号对活化后U937细胞因子mRNA的下调作用。结论:TM-TNF-α介导的反向信号可下调sTNF-α激活后U937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且TM-TNF-α胞浆段为其介导的反向信号所必需。
- 辛利军李清芬冯玮姜晓丹熊平徐勇龚非力李卓娅
- 关键词:反向信号U937STNFR
- PTK对跨膜型与分泌型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研究酪氨酸磷酸化激酶(PTK)对跨膜型〔TM-TNFα)与分泌型TNF-α(S-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和NO释放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呼吸爆发,用硝酸还原酶法定量检测释放的NO,在体外观察PTK抑制剂对两型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以上功能的影响,并用Western印迹比较两型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异同。结果:PTK抑制剂Genistein(50 μmol/L)不仅可明显抑制S-TNF-α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P<0.005),也可明显抑制TM-TNF-α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产生NO(P<0.001)。Western印迹显示大约17KD处,S-TNF-α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条带比对照略强,而TM-TNF-α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条带则明显增强;约于31 kD处,出现由TM-TNF-α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的特异性条带,而在其它处理组则均未发现。结论:两型TNF-α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均依赖于PFK的激活;但二者诱导酪氨酸磷酸化的程度及酪氨酸磷酸化的靶分子则存在差异。
- 李莉李清芬李卓娅姜晓丹徐勇
- 关键词:PTK跨膜型分泌型TNF-Α中性粒细胞功能
- R31L TNF-α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胞毒效应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膜型、分泌型TNF-α的31位氨基酸在其生物学效应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TNF-α结构与生物学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叠PCR方法将wt TNF-α31位精氨酸(R)密码子(CGC)定点突变替换成亮氨酸(L)密码子(CTC),构建R31L TNF-α-pcDNA3.0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瞬时转染COS-7细胞进行表达,通过MTT法检测R31LTNF-α突变体的胞毒效应。结果: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R31LTNF-α正确连接到pcDNA3.0的多克隆位点;TNF-α31位突变可增强sTNF-α的胞毒效应,突变体的CC50值是野生型的1/10,而对mTNF-α的生物学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R31L TNF-α-pcDNA3.0重组质粒,且在真核细胞COS-7中获得表达;TNF-α31位置换成亮氨酸后,主要增强其分泌型分子的胞毒效应,而对其膜分子无作用。
- 刘丽丽万琳尹丙姣杨林曾庆岭李清芬李卓娅
- 关键词:分泌型TNF-Α定点突变
- 跨膜型TNF-α双向信号在AICD中的作用及机制
- 成熟T细胞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 是机体清除免疫应答中过量的效应T细胞,调节免疫反应,维持免疫稳态和建立外周免疫耐受的重要机制。目前,已证实FasL/F...
- 王晶喻明霞杨林谌奇政石文芳李清芬姜晓丹李卓娅
- 文献传递
- 人可溶性TNF受体Ⅱ克隆、原核表达与活性鉴定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原核基因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之。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中扩增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RⅡ)基因的胞外区,将其克隆入pET28a(+)高效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及鉴定。结果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转入外源基因的大肠埃希菌BL21(DE3)可高效表达sTNFRⅡ蛋白,SDS-PAGE显示在32kD处有一特异表达条带,其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0%左右。纯化的sTNFRⅡ经Western blot鉴定具有生物学活性;生物活性实验(MTT法)显示它可有效地封闭分泌性肿瘤坏死因子α(sTNF-α)对L929细胞的胞毒效应;直接免疫荧光显示它可以特异性抑制GFP-sTNF-α与靶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结合。结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人sTNFRⅡ的重组蛋白。
- 梁慧芳李清芬谌启政姜晓丹冯玮李卓娅
- 关键词: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