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在积滞伤脾型厌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24年
- 探讨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在积滞伤脾厌食患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积滞伤脾厌食的小儿随机分为A组(小儿推拿组)、B组(穴位贴敷组)、C组(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患儿干预前后厌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各项症状指标恢复时间:C组比B组、A组短,中医症候积分:C组比B组、A组低,生活质量评分:C组比B组、A组高(P<0.05),而A组、B组相比(P>0.05)。结论 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在积滞伤脾厌食患儿中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厌食症状和各种中医证候,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郑颖黄少华韦华清梁艳覃永雅
- 关键词:小儿厌食小儿推拿穴位贴敷
- 床旁超声在ICU获得性衰弱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析床旁超声动态评估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及康复方案制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贵港市人民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于ICU行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使用床旁超声动态评估肌肉萎缩情况,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基于床旁超声动态评估结果制定超早期康复干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动态肌肉相关参数[股直肌肌肉横截面积(RF-CSA)及厚度(RF-TH)、股中间肌厚度(VI-TH)、肱二头肌厚度(BB-TH)、桡侧腕屈肌厚度(FCR-TH)、胫前屈肌厚度(AT-TH)]、康复指标及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汉化ICU活动量表(IMS)]、ICU-AW发生率;并分析ICU-AW发生与肌肉横截面积、厚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入住ICU第5天及转出日RF-CSA、RF-TH、VI-TH、FCR-TH、AT-TH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BB-TH各时间点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及ICU入住总时间短于对照组,且ICU转出日BI、IM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量表评分与RF-CSA、RF-TH、VI-TH、FCR-TH、AT-TH均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入住第5天、转出日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动态诊断ICU机械通气患者ICU-AW发生的效果较好,基于该结果制定早期康复干预更利于改善患者肌肉质量,促进活动能力康复,有效预防ICU-AW发生。
- 李磊甘斌叶娟华黄格朗梁艳梁意芳李洁霞李春容黄睿李乐温秋英林少虹黄银英谭美群薜梦龙
- 关键词:床旁超声肌力早期康复
- 早期渐进性运动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早期渐进性运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急诊ICU、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2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60例,常规康复训练+早期渐进性运动)2组。对比2组在住院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呼吸肌功能、肌肉参数、肌力和握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ICU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入住ICU 48 h后,观察组的咳嗽峰流速、最大吸气压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入住ICU的1周和转出ICU时,观察组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胫骨前肌肌肉厚度、肱二头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值均大于同期对照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量表评分和握力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 早期渐进性运动在ICU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减少VAP的发生,改善其呼吸肌功能,提升其肌肉厚度、肌群肌力和握力水平。
- 陈春桦梁艳梁意芳潘俊民李磊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呼吸肌功能
- 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时机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 李磊林月双韦振空梁艳梁意芳卢琼芳赖丽梅丘丽玉黄伊明陈淑芳
- 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来源:该项目是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文件编号[2009]8号文件,合同书编号是贵科攻0908024,计划类别是科技攻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2d后形成的肺炎...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炎口腔护理呼吸机护理方法
- 不同间隔时间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间隔时间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每隔4 h进行口腔护理一次,B组患者每隔8 h进行口腔护理一次,C组每隔12 h进行口腔护理一次。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牙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口臭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早发型、迟发型及总VAP发生情况以及三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A组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牙龈红肿出血、口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迟发型VAP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C组(P<0.01),A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1)。结论缩短口腔护理间隔时间、增加口腔护理频次,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口腔并发症及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 李磊林月双梁艳梁意芳卢琼芳韦振空赖丽梅丘丽玉黄伊明陈淑芳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护理口腔并发症住院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