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73和PTEN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酯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甲胎蛋白(AFP)、GP73和PTEN三者联合检测在HCC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HCC组(n=90)、肝硬化组(n=99)、肝炎组(n=90)和健康对照组(n=81)的血清GP73和PTEN浓度,用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AFP浓度。结果 HCC组GP73和AFP浓度均高于其他3组,PTEN浓度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患者血清GP73和AFP的浓度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GP73=0.343,PGP73=0.002;rAFP=0.250,PAFP=0.034)。GP73和PTEN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4.44%、65.93%和73.06%,优于其他组合。结论 GP73和PTEN是较敏感特异的良好HCC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的敏感性。 谢海花 卓传尚 柳丽娟 吴秋芳关键词:肝肿瘤 PTEN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法在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及治疗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病例44例,采集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 谢海花 张宇 吴绍贵 李圣聪 周淑燕 柳丽娟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 隐球菌性脑膜炎 胶体金免疫层析 乳胶凝集试验 文献传递 hs-cTnI与CK-MB、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最佳诊断截点水平和联合检测的效果分析。方法 分析STEMI组hs-cTnI、CK-MB和NT-proBNP的血浆浓度、对STEMI的诊断效能以及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Youden指数判断三个指标的最佳诊断截点及最佳变化范围,以及实时监测CK-MB和hs-cTnI的浓度,分析它们的窗口期。结果 STEMI组CK-MB、hs-cTnI和NT-proBNP的血浆浓度分别为61.73±76.43 U/L、22.40±57.27 ng/L、3 223.85±6 961.23 Pg/ml,均显著高于UA组和非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EMI患者的hs-cTnI、CK-MB和NT-proBNP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101 ng/ml、15.5 U/L和85.26 Pg/ml,hs-cTnI和CK-MB、NT-proBNP的表达水平三者之间呈正相关,而且hs-cTnI比CK-MB的窗口期长。STEMI组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5.38%,特异性为99.12%,其灵敏度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后hs-cTnI、CK-MB和NT-proBNP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STEMI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谢海花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T-PROBNP 肌酸激酶同工酶 血清PLGF、SFLT-1、SFLT-1/PLGF、LDH、UA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SFLT-1/PLGF、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3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5例,对照组33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中PLGF、SFLT-1、LDH、UA水平,并计算SFLT-1/PLG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LGF、SFLT-1、SFLT-1/PLGF、LDH、UA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效能。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SFLT-1/PL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PL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LDH、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LT-1、SFLT-1/PLGF、LDH、UA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中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清PLGF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LGF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06,P<0.05),血清SFLT-1、SFLT-1/PLGF、LDH、UA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38、0.391、0.481、0.303,P<0.05)。血清PLGF、SFLT-1、SFLT-1/PLGF、LDH、UA预测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723、0.754、0.717、0.688。结论血清PLGF、SFLT-1、SFLT-1/PLGF、LDH、U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对子痫前期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吴鹿稀 孙嘉峰 谢海花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盘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以胸痛为主诉就诊于该院急诊科的疑似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资料。采用纯态氧介导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在就诊时(T0)及就诊3 h(T3)的血浆hs-cTnI水平,计算T0~T3 hs-cTnI的绝对变化值(hs-cTnI_(T3-T0))。根据临床判定结果将患者分为NSTE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和非急性冠脉综合征(非ACS)组,比较3组T0、T3 hs-cTnI水平及hs-cTnI_(T3-T0),分析检验判定与临床判定的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0、T3 hs-cTnI水平及hs-cTnI_(T3-T0)对NSTEMI的诊断价值。结果NSTEMI组T0、T3 hs-cTnI水平及hs-cTnI_(T3-T0)高于UA组和非ACS组(P<0.05)。检验判定与临床判定(金标准)诊断NSTEMI的符合率为91.9%,检验判定的灵敏度为90.4%,特异度为96.7%。ROC曲线显示,T0、T3 hs-cTnI诊断NSTEMI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0560 ng/mL和0.1220 ng/mL,T3 hs-cTnI诊断NSTE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大于T0 hs-cTnI的0.937(P<0.05);hs-cTnI_(T3-T0)诊断NSTEMI的最佳临界值为0.2000 ng/mL,AUC为0.929。结论该研究证实了NSTEMI的hs-cTnI 3 h诊断流程同样适用于中国人群,可行性强且准确性较高,监测hs-cTnI水平有利于NSTEMI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治疗。 谢海花 揭晓婷 陈发文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诱导肝癌细胞系内质网应激的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缺失和野生型外膜大蛋白(LHBs)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方法运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c DNA3.1-S、pc DNA3.1-L、pc DNA3.1-L△30和pc DNA3.1-L△182等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Huh7细胞,并应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细胞前-S1、前-S2、HBs Ag和GRP78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转染HBV包膜蛋白各组的HBs Ag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0.83、0.91、1.75、2.53和2.06)高于空白对照(0.00)和pc DNA3.1(+)转染组(0.00)(F=247.38、P=0.000);转染HBV包膜蛋白各组的GRP78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1.47、1.55、1.75、1.8和1.9)高于空白对照(1.18)和pc DNA3.1(+)转染组(1.23)(F=11.623、P=0.000);且GRP78蛋白相对表达量与前-S1、前-S2抗原和HBs Ag表达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4、0.728和0.816)。结论前-S缺失型/野生型LHBs及HBs Ag均能诱导Huh7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提示其可能参与肝癌发生。 卓传尚 柳丽娟 谢海花 李圣聪关键词:外膜大蛋白 表面抗原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内质网应激 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3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178例住院患者的血清,包括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肝硬化患者、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分析PIVKA-Ⅱ和AFP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PH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肝癌组的PIVKA-Ⅱ水平为274 mAU/ml,高于肝硬化组(23 mAU/ml)、肝炎组(26 mAU/ml)和健康组(21 mAU/ml)(P均<0.001),肝癌组的AFP水平为84.0 ng/ml,高于肝硬化组(21.78 ng/ml)和健康组(2.8 ng/ml)(P分别为0.043和0.001),但与肝炎组(66.8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PIVKA-Ⅱ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高于AFP(0.649),(Z值=2.262,P=0.023 7);单独检测PIVKA-Ⅱ(≥40mAU/ml)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2%和78.23%,AFP(≥10 mg/m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8%和34.64%,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5.19%(vs PIVKA-Ⅱ,P=0.031;vs AFP,P=0,016)和特异度为85.48%(vs PIVKA-Ⅱ,P=0.004;vs AFP,P=0.001)。结论 PIVKA-Ⅱ对PH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PHC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周淑燕 卓传尚 柳丽娟 吴绍贵 李圣聪 谢海花关键词: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信号通路与核心基因 2023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潜在作用机制与核心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GSE51024的基因表达谱。使用R语言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系统分析基因功能、基因组信息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随后,构建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网络中的核心基因。最后,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队列中验证核心基因的总生存期。结果共获得574个DEGs,包括176个上调基因和398个下调基因。此外,它们在蛋白质消化和吸收、补体和凝血级联、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有显著富集。通过构建PPI网络,筛选出16个核心基因:TOP2A、EZH2、NDC80、CCNB1、KIF11、CDC20、TTK、CEP55、BUB1B、HMMR、MELK、RRM2、PBK、NCAPG、KIF15和KIF20A。预后分析表明这16个核心基因的高表达与MPM患者的总生存期差有关。结论TOP2A、EZH2、NDC80、CCNB1、KIF11、CDC20、TTK、CEP55、BUB1B、HMMR、MELK、RRM2、PBK、NCAPG、KIF15和KIF20A等16个核心基因与MPM预后相关,是MPM诊断、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傅海寿 尤剑彬 谢海花 王军军关键词:计算生物学 恶性间皮瘤 信号通路 核心基因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艾滋病继发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LFA)和乳胶凝集试验(LA)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及治疗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FA和LA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治疗前后的脑脊液标本和血清标本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并与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真菌培养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动态观察治疗期间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的变化,和LFA的干扰因素。结果 LFA和LA对脑脊液标本隐球菌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97.73%和95.45%,血清标本的敏感度也分别为97.73%、95.45%;对脑脊液标本的特异性分别为95.83%、95.83%,对血清标本的特异性分别为89.39%和87.12%。艾滋病继发隐球菌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治疗前后脑脊液和血清中荚膜抗原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09,P<0.001;t=6.814,P<0.001)。结论 LFA与LA适用于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快速诊断;脑脊液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的动态监测对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感染的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谢海花 张宇 吴绍贵 李圣聪 周淑燕 柳丽娟关键词:艾滋病 隐球菌性脑膜炎 胶体金免疫层析 乳胶凝集试验 3108例福州地区围产期孕妇无乳链球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育龄女性围产期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药敏结果,预防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孕产妇阴道分泌物共3108例,接种于血平皿和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和鉴定,对检测出的菌株分析其药物敏感性。结果:3108例围产期孕妇检出无乳链球菌173株,阳性率为5.57%(173/3108)。173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00%,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26.01%、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1.79%、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26.01%、氯洁霉素的耐药率为61.85%、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为0.58%、四环素的耐药率为77.46%。结论:围产期孕妇无乳链球菌感染会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应对孕晚期妇女进行孕期GBS筛查及分娩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谢海花关键词:围产期孕妇 无乳链球菌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