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通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双能CT
  • 3篇痛风
  • 3篇痛风患者
  • 3篇尿酸
  • 3篇尿酸盐
  • 3篇尿酸盐结晶
  • 3篇结节
  • 3篇甲状腺
  • 3篇甲状腺结节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DECT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电子计算机体...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动脉狭窄

机构

  • 11篇齐齐哈尔市第...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11篇陈通
  • 7篇刘力
  • 6篇金梅
  • 5篇高振兴
  • 3篇王开乐
  • 2篇侯庆更
  • 2篇倪海洋
  • 2篇车云忠
  • 2篇蒋志勇
  • 2篇果庆宇
  • 2篇于晓明
  • 2篇康鑫
  • 2篇徐桂荣
  • 2篇殷雪
  • 2篇李鑫
  • 2篇沈剑
  • 1篇闫晓光
  • 1篇郭宏
  • 1篇姜波
  • 1篇刘洁群

传媒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能CT对甲状腺结节诊断效能与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双能CT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旨在提高甲状腺癌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头颈外科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24例,其中甲状腺癌组148例设为观察组,甲状腺良性结节76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术前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22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观察组甲状腺癌148例、对照组良性结节76例,102例结节形态不规则,104例结节出现"半岛状"瘤结节,106例结节出现"强化残圈"征,89例出现"沙粒样"钙化,84例恶性结节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动、静脉期甲状腺良性结节标准化碘浓度比率、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甲状腺癌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双能CT定量分析结合CT征象对甲状腺结节鉴别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类型与碘图、能谱曲线关系密切,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并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刘力金梅李鑫闫晓光陈通康鑫陈文静高晓隆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双能CT病理类型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GIST中内生性生长者4例,外生性生长者3例,腔内外生长者9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境界清晰光整,肿块内出血、坏死、囊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蒋志勇王雪峰果庆宇车云忠倪海洋陈通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双对比造影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
双源CT四维动态螺旋扫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双源CT四维动态螺旋扫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9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对照组(450例,采用常规CT检查)和观察组(450例,采用CTA联合CTP进行检查),对所有患者的扩张率、收缩率、危险率、破口率和血管流向正常率进行比较,并加以分析。结果:对两组的检查效果进行分析,可看到观察组的扩张率、收缩率、危险率、破口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的血管流向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采用CTA联合CTP的检查方法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金梅刘力李鑫林奕军陈通李一帆闫涛刘洁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
DECT虚拟平扫在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行甲状腺常规平扫(CNC)及双能量模式(DECT)增强扫描的5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Liver VNC""Monoenergytic"软件处理得到VNC图像、碘图及能谱曲线,对甲状腺结节VNC图像和CNC图像在平均CT值、信噪比(SNR)的图像质量、对比度噪声比(CNR)以及病灶的显示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CNC和VNC所测甲状腺结节的平均CT值、SNR、CNR及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扫描模式较常规扫描模式的总辐射剂量小(P<0.05);双能CT检查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92.9%,准确性为96.2%。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检查中,一次双能量增强扫描可获得增强图像和VNC图像、碘图和能谱曲线,而VNC图像不影响病灶的观察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为甲状腺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刘力金梅高振兴林奕军陈通侯庆更徐桂荣于晓明
关键词:双能CT虚拟平扫甲状腺结节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CT和MRI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24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瘤巢,直径为0.3~1.8 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和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X线、CT及MRI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83.3%(20/24)、100%(12/12)及75%(6/8)。结论:瘤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特征性征象,CT是诊断骨样骨瘤的最佳方法,X线或MRI需结合CT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蒋志勇姜波陈通倪海洋车云忠果庆宇
关键词:骨样骨瘤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双能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的关系,进而评估双能CT成像在痛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的双能CT成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两组,男92例,女28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所有患者手、足均行DECT非增强扫描,薄层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Dual Energy GOUT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比较痛风患者两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与尿酸值相关性,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6,P性别=0.613,P>0.005)。高尿酸组尿酸盐沉积量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结论:DECT成像技术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早期、疑似痛风患者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力金梅沈剑林奕军高振兴王开乐陈通
关键词:痛风尿酸尿酸盐结晶
人工智能CT-FFR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3年
研究人工智能无创功能学分析(CT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22年1月-2022年4月患者40例,A组(n=20)行单纯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CT Angiography,CTA)分析、诊断,并行狭窄率测算,B组(n=20)行冠脉CTA+血管重建+人工智能AI计算,并统计分析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ve,FFR)数值。对比冠脉CT-FFR检查与冠脉CTA单独检查结果。结果 人工智能CT FFR可对短期(90d)、中期(2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进行预测。CT FFR>0.8的患者,介入治疗可推迟,而CT FFR<0.8且无血运重建治疗者,临床预后最差。随访5年显示,CT FFR<0.8可对MACE事件进行准确预测。且CT FFR每减少0.05个单位,MACE比率会随之增加。结论 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疗中引入人工智能CT-FFR对其诊治水平具有提升作用,同时可预测短期、中期MACE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陈通
关键词:人工智能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双能量CT成像技术在痛风患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评估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ual energy CT,DECT)成像在痛风患者筛查中的初步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因急性关节疼痛就诊患者122例,其中经临床明确诊断痛风患者98例,分析其成像特点与临床资料,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24例。所有患者双足、双手均行DECT非增强扫描,薄层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GOUT软件行图像后处理。运用痛风识别技术分析DECT诊断痛风的总体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痛风患者和非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部位和数目的差异。结果:2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_(年龄)=0.236,P_(性别)=0.613);DECT对痛风诊断的总体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84%、87.50%;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双能量CT痛风识别技术是一种新的成像诊断方法,具有高敏感性、非侵入性、可重复性的优势,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林奕军刘力殷雪高振兴王开乐陈通
关键词:痛风尿酸盐结晶
双源CT碘图与能谱曲线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双源CT碘图与能谱曲线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并行双能量模式(DECT)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Liver VNC""Monoenergytic"软件处理得到碘图与能谱曲线,对甲状腺结节碘图和能谱曲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良性结节的碘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高于恶性结节,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内实性成分之间的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所有结节单能谱成像病变实性成分呈下降型曲线,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能谱走行一致,恶性组呈上升型曲线,少部分表现下降型曲线。良性组曲线斜率在三个期相均大于恶性组,在平扫和动脉期,两组间的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CT检查的灵敏度为88.5%,特异性为92.9%,准确率为96.2%。结论碘图定量分析和能谱曲线技术可提高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甲状腺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金梅刘力林奕军高振兴陈通侯庆更徐桂荣于晓明谷跃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DECT成像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沉积量与尿酸值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DECT)成像技术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的关系,进而评估DECT成像在痛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的DECT成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两组,男92例,女28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所有病例手、足均行DECT非增强扫捕,薄层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Dual Energy GOUT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比较痛风患者两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与尿酸值相关性,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x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6,P性别=0.613,P〉0.005)。高尿酸组尿酸盐沉积量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3,P〈0.001);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5,P〈0.001)。结论DECT成像技术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早期、疑似痛风患者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金梅刘力康鑫林奕军高振兴王开乐陈通殷雪沈剑
关键词:痛风尿酸尿酸盐结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