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勇 作品数:7 被引量:56 H指数:5 供职机构: 湖北科技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连续式和跳跃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连续式和跳跃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7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跳跃式ACDF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连续式ACDF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C_(2~7)活动度(ROM)、矢状位垂直距离(SVA)、T_(1)倾斜角、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保留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等影像学指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8~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周C_(2~7)ROM较术前降低,SVA及T_(1)倾斜角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_(2~7)ROM、SVA及T_(1)倾斜角均较术后12周有所改善,接近术前水平。2组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2例、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跳跃式ACDF用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可获得与连续式ACDF相近的术后疗效及安全性,并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医源性创伤。 彭爱明 刘果 刘辉 阮翔 库威 吴彦禹 俞勇关键词:颈椎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三种术式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1],椎间盘突出症往往与椎管狭窄同时存在,发生率高达40.0%以上[2],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可得以缓解症状,但部分患者仍需行手术治疗.我们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双侧椎板开窗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俞勇 吴世舫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椎间融合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联合组(n=45)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高压氧疗法;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bi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功能恢复指标(Botsford、FIM评分)、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炎症指标[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途脱落2例,联合组中途脱落3例,两组各有42例患者入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Botsford、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T、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D-D、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联合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应用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外科手术后,可有效降低其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等早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对缓解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微循环、改善患者预后等有积极作用。 俞勇 陈明 彭爱明 刘辉 阮翔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高压氧 急性脊髓损伤 早期并发症 不同手术方案对脊髓型颈椎病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CSM)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7例CSM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A组),67例行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B组)。比较2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obb角及矢状位垂直距离(SVA)。将2组患者根据T1倾斜角分别分为高T1倾斜角(≥25°)亚组和低T1倾斜角(<25°)亚组,对不同亚组之间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2组术后JOA评分和Cobb角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VA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SV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JOA评分和Cobb角均高于B组,SVA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高T1倾斜角亚组和低T1倾斜角亚组JOA评分改善效果和后凸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低T1倾斜角亚组JOA评分改善效果和后凸畸形发生率优于高T1倾斜角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CSM合并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更佳,且有助于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在高T1倾斜角水平下,应尽可能选择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 刘果 俞勇 刘辉 阮翔 张聃 彭爱明关键词:颈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切除术 PTED和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成本-效益比较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MED组和PTED组各74例。观察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VAS、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比2组成本-效果评价的C/E值。结果PTED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MED组(P<0.05),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MED组(P<0.05)。2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逐渐降低(P<0.05);术后1 d时,MED组VAS评分显著高于PTED组(P<0.05)。2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治疗费用和C/E均显著低于MED(P<0.05)。结论PTED和MED治疗LDH均可取得良好效果,PTED具有更好的微创性和经济学优势,而MED在减少手术时间和降低放射线辐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刘果 王欢 叶佳 俞勇 彭爱明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 成本-效益 颈椎前路减压cage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纳入自2013-06—2015-06诊治的11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55例(cage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55例(zero-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及植骨融合率,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2.78±3.10)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少于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风险明显较低,其安全性更符合临床需要。 彭爱明 刘果 俞勇 刘辉 阮翔 张聃 陈明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单节段 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植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