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良超
-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河套灌区玉米光合特征及产量对全膜覆盖下不同滴灌量的响应被引量:8
- 2017年
-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全膜覆盖下不同滴灌量对河套灌区玉米关键生育期光合特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拔节期外,高、中滴灌量处理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低滴灌量处理(P<0.05),而高滴灌量与中滴灌量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2)低滴灌量处理下的玉米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其他生育时期均显著高于高滴灌量处理(P<0.05),并且高滴灌量处理下玉米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在拔节期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时期;(3)不同滴灌量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CO2浓度Ci在不同生育时期均具有明显的光合日变化特征。高、中滴灌量处理下各光合参数的日变化幅度、峰高、峰值出现时间与低滴灌量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4)高、中滴灌量处理下玉米存果率、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低滴灌量处理(P<0.05),但相对中滴灌量而言,高滴灌量处理对玉米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合理的膜下滴灌量可以有效提高作物光合能力,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改善作物果穗性状和产量,同时提高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对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控盐和增产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 姜良超仝川胡敏杰李守中周立峰宁秋蕊杨贤宇齐智娟
- 关键词:全膜覆盖光合特征玉米河套灌区
-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7
- 2017年
- 为了解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在长汀河田地区选取12个样点并采集四个叶龄阶段的马尾松针叶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C,N,P含量并分析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中C,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82.15±9.35)^(512.7±6.56)mg/g,(7.35±0.75)^(10.49±1.34)mg/g,(0.21±0.04)^(0.71±0.21)mg/g。不同叶龄阶段的C,N,P含量有显著差异。C随叶龄增长整体含量增长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仅为2.8%;N,P绝对含量较低,在叶片生长后期含量显著下降(p<0.05)。(2)C∶N∶P计量比变化与叶龄有关。N/P变化范围为(15.42±3.08)^(36.43±8.08),N/P随叶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该地区马尾松养分限制因素的变化与叶龄有显著关系,随叶龄的增长受P限制表现更为突出。(3)马尾松针叶N,P含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P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N,P元素间协同变化显著。本研究初步阐明了马尾松针叶不同叶龄阶段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深刻了解亚热带红壤侵蚀区先锋树种马尾松的养分利用特征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张欣影宁秋蕊李守中姜良超刘溶张昊泽陶晶晶
- 关键词:马尾松叶龄亚热带
- 植物叶片养分再吸收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6
- 2017年
- 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植物叶片养分再吸收的相关文献,从中提取叶片氮(N)和磷(P)再吸收效率(RE)、N和P含量及环境因子等数据,对植物叶片养分再吸收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N和P再吸收效率分别与衰老叶中对应养分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养分再吸收效率越高再吸收程度也越高.N、P再吸收效率的差值与成熟叶N/P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加强对限制性元素的选择再吸收.叶片N再吸收效率随纬度增加而增加,与年均气温(MAT)、年均降雨量(MAP)呈负相关关系,而P再吸收效率与三者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不同生活型植被P再吸收效率无显著差异,固氮植物N再吸收效率显著低于除藤本以外的非固氮植物,乔木、灌木、草本、藤本间N再吸收效率无显著差异.本文对叶片养分再吸收效率与环境、生物影响因子的探讨证实了"相对再吸收假说"(植物生长过程当受到某种元素限制时会对该元素具有较高的再吸收效率).
- 宁秋蕊李守中姜良超陶晶晶陈涵睿刘聪杨贤宇
- 关键词:纬度环境因子生活型
-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及再吸收特征被引量:12
- 2016年
- 叶片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再吸收是植物适应养分贫瘠生境的一种重要策略,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亚热带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先锋树种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恢复水平下马尾松叶片养分含量随叶龄的变化情况及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中N、P、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在(6.10±0.52)—(12.02±0.85)mg/g、(0.17±0.03)—(1.02±0.01)mg/g、(1.58±0.49)—(9.46±0.90)mg/g,随叶龄增长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具有一个快速积累期和一个相对漫长衰减期的动态特征,这表明叶龄也是影响叶片养分含量的重要因素;(2)叶片N、P、K含量随生境恢复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N、P含量在除凋落叶外的叶龄阶段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片中这两种营养元素在动态变化上存在协同性;(3)在叶片N、P、K再吸收效率中,P、K再吸收效率较高,而N相对较低。养分再吸收受生境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水平、循环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出一定选择性,对生境中较为贫瘠或使其生长受到限制的元素具有较高的再吸收效率。这不仅可以减小植物对外源养分的依赖性,同时也维持了体内重要营养元素的平衡。随叶龄增长叶片中N/P逐渐增大,反映出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对限制元素P具有较强的再吸收能力,这种反馈调节提高了马尾松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区先锋物种在贫瘠生境条件下的养分利用机制与适应对策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宁秋蕊李守中姜良超赵颖刘溶张欣影
- 关键词:叶龄马尾松亚热带
- 河套灌区不同膜下滴灌方式对玉米拔节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玉米是河套灌区第二大粮食作物,研究当地节水灌溉耕作方式下玉米光合生理特征,对提高水分限制条件和土壤盐渍化严重的河套灌区发展玉米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现实意义。在河套灌区通过大田试验,设置全膜平作、半膜平作处理,每种处理均进行高、中、低水滴灌量共6种膜下滴灌方式组合,研究了其对拔节期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套灌区高水和中水滴灌量覆盖全膜条件下,玉米产量分别达到14 432.1 kg/hm2和15 472.0 kg/hm^2显著高于同等滴灌量的半膜覆盖处理,增幅达10.3%~27.5%。不同覆膜相同滴灌量处理之间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差异显著(P<0.05),相同覆膜条件下,低水与中水、高水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值差异显著(P<0.05),中水与高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拔节期灌溉中水滴灌量即可提高玉米净光合速率。相同覆膜条件下,中水和高水增加了Fv/Fm,PSII反应中心原初光能转化效率提高,提高了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有利提高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能力。
- 姜良超李守中宁秋蕊周立峰杨贤宇曲恬甜仝川
- 关键词:玉米光合日变化叶绿素荧光特性
- 覆膜与滴灌对河套灌区玉米花粒期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光合作用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基础,栽培方式和土壤含水量变化显著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灌浆期和乳熟期是玉米花粒期2个重要阶段,是玉米籽粒形成和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河套灌区不同覆膜方式与滴灌水平对不同生育时期玉米光合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玉米叶片光合特征在不同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乳熟期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半覆膜(B_2)和全覆膜(Q_2)滴灌水平2(350 mm)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半覆膜(B_1)和全覆膜(Q_1)滴灌水平1(200 mm),并且B_1和Q_1处理下灌浆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气孔导度等显著高于乳熟期.不同处理下灌浆期和乳熟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灌浆期的气孔导度以及乳熟期的水分利用效率等在日变化上存在着同步关系,均呈现出倒"U"型的日变化特征,而胞间CO_2浓度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是影响玉米叶片光合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此外,B_2和Q_2处理下玉米产量显著高于B_1和Q_1处理(分别增加了29.3%和50.9%),但B_1和Q_1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与覆膜方式相比,滴灌水平对干旱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更大.
- 胡敏杰姜良超李守中周立峰仝川
- 关键词:覆膜滴灌光合特征玉米河套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