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姬程鹏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甘肃省国际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鼢鼠
  • 15篇高原鼢鼠
  • 8篇祁连山东段
  • 6篇种群
  • 5篇土壤
  • 3篇生态学
  • 3篇种群密度
  • 3篇高寒草甸
  • 3篇草甸
  • 2篇植被
  • 2篇土壤水
  • 2篇暖季
  • 2篇种群遗传
  • 2篇无线
  • 2篇无线电
  • 2篇小尺度
  • 2篇扩散
  • 2篇环境因子
  • 2篇繁殖
  • 2篇繁殖特性

机构

  • 17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楚彬
  • 17篇花立民
  • 17篇姬程鹏
  • 16篇周延山
  • 10篇田永亮
  • 8篇刘丽
  • 6篇周建伟
  • 4篇王志鹏
  • 4篇周睿
  • 2篇杨思维
  • 2篇王婷
  • 2篇王贵珍
  • 1篇张德罡
  • 1篇马素洁

传媒

  • 4篇兽类学报
  • 3篇草原与草坪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鼢鼠繁殖特性与其栖息草地质量的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动态变化与其繁殖特性密切相关,而繁殖特性又与其栖息环境有关。为了解高原鼢鼠繁殖特性与其栖息草地质量的关系,本文在祁连山东段选择两个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分布区,在其繁殖期调查各密度区雌雄个体不同月份的繁殖特性、草地生物量、植物组成、地下根系重量及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土壤紧实度和水分变化。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繁殖特性与草地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高原鼢鼠5月为繁殖高峰期,6月进入繁殖末期;不同种群密度区之间雄性繁殖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繁殖强度在繁殖高峰期无显著差异(P>0.05),而繁殖末期存在差异(P<0.05);高原鼢鼠性比在繁殖高峰期表现为低密度区大于高密度区,而在繁殖初期和繁殖末期为高密度区大于低密度区;两个种群密度区之间,草地植物组成、草地地上生物量、可利用草地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0-30 cm土层根系根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除高原鼢鼠采食深度(0-20 cm)外,不同密度区土壤紧实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0-3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一定种群密度下,高原鼢鼠繁殖特性的变化与地下根可溶性糖含量和土壤水分有关,而繁殖特性与草地植物组成、草地生物量无显著关系。
周延山花立民楚彬刘丽姬程鹏田永亮
关键词:高原鼢鼠繁殖特性种群密度草地质量
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表层土壤入渗和水分保持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为深入揭示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5个放牧强度(A:2.75只羊/hm^2;B:3.64只羊/hm^2;C:4.35只羊/hm^2;D:4.76只羊/hm^2;E:5.20只羊/hm^2)的3a控制放牧试验,对比研究了表层土壤(0—10cm)物理性状、入渗过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持水和供水能力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C处理的土壤初始含水量显著高于D、E处理,但各放牧强度的土壤容重和4个孔隙指标无显著变化;放牧改变了土壤入渗过程,随放牧强度增加,B与C处理入渗较好,D与E处理入渗较差;Gardner模型适用于放牧强度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且表征土壤持水性能的a值与低中吸力段含水量表明B与C处理的持水能力高于其它处理;100kPa吸力下比水容量显示,A、B和C处理较D与E处理提高了土壤供水能力。总之,合理放牧强度短期内有利于保存高寒草甸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导水性和持水能力,保证土壤有效供水,降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风险。
杨思维张德罡牛钰杰王贵珍刘丽楚彬周延山姬程鹏花立民
关键词:放牧强度高寒草甸土壤入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持水能力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危害评价被引量:13
2016年
为了客观评价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对高寒草甸的危害程度,在祁连山东段研究了高原鼢鼠不同种群密度与草地质量之间的关系,共设置了3个高原鼢鼠种群密度梯度,调查了3个危害等级变量(鼠丘数、鼠丘面积和鼠丘产草量)和6个生境变量(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植被组成、土壤水分和土壤紧实度),通过One-Way ANOVA检验法研究这些因子与高原鼢鼠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设置的3个种群密度梯度下,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和鼠丘产草量无显著性差异;草地植物群落结构、新鼠丘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除高原鼢鼠采食深度(0—20 cm)外,3个种群密度区土壤紧实度无显著性差异,而0—30 cm处土壤水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本研究中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区的草地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大小与危害评价有着密切关系,在高寒草甸区,单个样方调查面积以0.5 hm^2以上为宜。
周延山花立民楚彬刘丽姬程鹏田永亮
关键词:高原鼢鼠草地质量植被组成土壤
基于小尺度高原鼢鼠种群遗传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动物,研究其种群遗传结构对于了解扩散、基因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小尺度下4个高原鼢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点。结果表明:1)4个种群有效等位基因(Ne)为83.6,种群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最高为0.32,平均期望杂合度(He)最高为0.5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遗传多态性处于中等水平。2)种群遗传结构推导分析结果为4个种群被分成2组,MYT(马营滩种群)为一组,XNG(下南泥沟种群)、MYR(马营河东边种群)、MYL(马营河西边种群)为一组。3)试验区高原鼢鼠种群间近交系数(FST)都大于0.05,种群间的基因流值(Nm)都小于1,特殊岛状栖息地限制了高原鼢鼠种群基因流,河流和公路可能对种群内和种群间个体交流有阻碍作用。
刘丽王贵珍周延山楚彬马素洁姬程鹏田永亮花立民
关键词:高原鼢鼠微卫星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洞道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被引量:6
2017年
高原鼢鼠复杂的洞道系统对高寒草甸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采集高原鼢鼠活动洞道土壤样本,并以无鼢鼠扰动的同深度土层土壤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了两个处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洞道土壤速效磷和全氮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春季和秋季的速效磷达到显著水平(P<0.05);秋季无鼢鼠扰动的土壤有机质和真菌的含量显著高于洞道土壤(P<0.05);3种酶活性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区春季土壤的细菌和秋季真菌的含量显著高于洞道土壤(P<0.05);洞道土壤和对照区土壤的细菌、放线菌、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各种指标其它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活动洞道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与对照区土壤无显著差异(P>0.05)。
姬程鹏杨思维周延山楚彬花立民
关键词:微生物高原鼢鼠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暖季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8年
动物活动节律是在光周期、外界环境和内在生理机制共同调节下,动物表现出的休息和活动规律,它可以反映出动物个体营养状况、生存压力及社会地位等信息,是研究动物生态行为策略的重要依据(孙儒泳,2006)。尚玉昌(2006)认为温度和光照强度变化直接影响动物行为,而食物资源和天敌数量变化则能间接影响动物行为。
姬程鹏周建伟楚彬周睿王志鹏王婷田永亮周延山花立民
关键词:活动节律高原鼢鼠土壤温度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关联性被引量:12
2018年
高原鼢鼠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研究高原鼢鼠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揭示高原鼢鼠栖息地利用和选择规律,为合理控制鼠害及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8月在祁连山东段选取面积为140m×100m的高原鼢鼠栖息地,消除景观尺度取样带来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的异质性,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高原鼢鼠土丘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揭示其与环境因子中土壤容重、土壤水分、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根系营养物质含量(可溶性糖、粗蛋白、粗脂肪)以及各功能群丰富度(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的空间关系。半方差函数及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高原鼢鼠土丘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且呈现聚集分布,各环境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交方差函数分析表明,高原鼢鼠分布虽与各环境因子在多种尺度下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关联性(正的或负的),但mantel检验发现土壤容重、莎草科丰富度与高原鼢鼠土丘分布呈现显著的负空间关联性,杂类草丰富度和根系粗脂肪含量与高原鼢鼠土丘分布存在显著正空间关联性。综上所述,高原鼢鼠主要栖息利用在土壤疏松、莎草科丰富度较低、杂类草较多和根系粗脂肪含量较高的地方。
楚彬马素洁周延山姬程鹏周建伟周睿田永亮花立民
关键词:高原鼢鼠地统计学环境因子
祁连山东缘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暖季地上活动行为研究
高原鼢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终年营地下生活的小型啮齿动物。虽然有研究者报道过高原鼢鼠的地上活动行为,但是这些研究缺乏直接的影像数据以及对地上活动驱动因素的探讨。因此,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栖息区,分别在2015和201...
楚彬姬程鹏周建伟花立民
关键词:红外相机食物资源种内竞争觅食策略
文献传递
基于小尺度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扩散初探被引量:2
2020年
为明确高原鼢鼠在时间和空间小尺度上的扩散特征,本研究自2014—2015年在祁连山东段选择3处不同种群密度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连续分布区,采用标志重捕、无线电追踪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高原鼢鼠扩散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扩散性别及其扩散时间。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发生扩散,高密度区扩散个体比例相对较高;高原鼢鼠雄性重捕率(5.9%)低于雌性(16.9%),雄性失联率(58.3%)高于雌性(28.0%),并且雌、雄个体平均分配指数分别为1.086±0.385和-1.390±0.786,表明高原鼢鼠存在偏雄性扩散;2015年6—10月高原鼢鼠个体消失率(0.500)高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0.367)以及2015年5—6月的个体消失率(0.286),2015年6—9月高原鼢鼠重捕率从40.0%下降至0%,失联个体比例从52.6%上升至85.7%,表明高原鼢鼠可能在6—9月进行扩散。
楚彬刘丽姬程鹏周延山周建伟王志鹏花立民
关键词:扩散高原鼢鼠高寒草甸种群密度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明晰环境因子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体重、妊娠率作为其种群特征指标,选择2008~2014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为环境因子,分析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关系。2008~2014年,研究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鼢鼠体重、妊娠率和种群密度年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鼢鼠雌雄个体体重以及种群密度和妊娠率均与环境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均降水量及年均温均无相关关系(P〉0.05)。以上结果说明,高原鼢鼠体重变化、妊娠率和种群密度与栖息地植被生长状况及气候因子无相关关系,环境因子对高原鼢鼠种群特征的影响较小。
周延山楚彬马素洁刘丽姬程鹏花立民
关键词:高原鼢鼠归一化植被指数繁殖特性种群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