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欢

作品数:18 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发病
  • 7篇发病率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发病趋势
  • 4篇肠癌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女性
  • 3篇女性乳腺
  • 3篇女性乳腺癌
  • 3篇腺癌
  • 3篇发病趋势分析
  • 3篇大肠
  • 3篇大肠癌
  • 3篇大肠癌筛查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肿瘤

机构

  • 17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许欢
  • 14篇李科
  • 10篇林国桢
  • 9篇梁颖茹
  • 9篇董航
  • 8篇李燕
  • 4篇刘华章
  • 4篇王穗湘
  • 2篇秦鹏哲
  • 2篇宋韶芳
  • 2篇梁伯衡
  • 1篇李美霞
  • 1篇张波
  • 1篇沈纪川
  • 1篇朱伟
  • 1篇蔡裕兴
  • 1篇张周斌
  • 1篇任泽舫
  • 1篇刘慧
  • 1篇王鸣

传媒

  • 5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17年广州市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2004—2017年广州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特征及趋势。[方法]根据广州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女性乳腺癌发病病例资料,计算广州市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04—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女性乳腺癌病例28 873例,粗发病率为51.93/10万,中标率为39.97/10万,世标率为37.33/10万,城区、郊区和郊县世标率分别为48.96/10万、29.45/10万和17.54/10万,AAPC (95%CI)分别为-0.79%(-1.50%~-0.10%)、2.94%(2.00%~3.80%)和9.69%(8.10%~11.30%),城区发病呈现下降趋势,郊区及郊县发病呈现上升趋势;三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均于45~5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水平。[结论]广州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应加强45岁以上,尤其是郊区、郊县女性人群的筛查和宣教工作。
王穗湘秦鹏哲梁伯衡许欢李科朱伟
关键词:乳腺癌发病
广州市2004—2011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2004--2011年广州市发性乳腺癌的发病现况和时间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广州市恶性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2004—2011年发性乳腺癌发病资料,计算发病率,并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4.2.0.2统计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对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2004—2011年广州市共报告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14279例,乳腺癌发病粗率从2004年的46.29/10万上升到2011年的51.49/10万,增加了11.23%,APC为1.62%(95%CI:0.30%~2.90%)。广州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出现2个发病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50—54岁之间,另1个高峰出现在70—74岁之间,并且绝经前峰值明显高于绝经期后。55—59和75—79岁年龄组的APC分别是2.99%(95%CI:0.01%-6.01%)与4.36%(95%CI:2.15%~6.53%)。结论广州市乳腺癌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应加强乳腺癌的防治研究,尤其对中年女性乳腺癌防控工作亟待加强。
宋韶芳李科林国桢李燕董航梁颖茹许欢王穗湘刘华章
关键词:乳腺肿瘤流行病学发病率
广州市2015-2016年50~74岁社区人群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 分析广州市开展现行大肠癌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 收集、整理2015-2016年广州市大肠癌筛查数据,评价问卷调查、便隐血检查和全结肠镜检查的筛查效果。结果 2015-2016年广州市50~74岁重点人群完成初筛220 834人,初筛阳性37 040例(16.77%)。全结肠镜检7 821人,肠镜检查顺应率为21.12%(7 821/37 040)。发现各类肠道病变4 126例(52.76%),其中进展性腺瘤614例(7.85%)、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其他病变73例(0.93%),大肠癌230例(2.94%);各类病变中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1)。病变早诊率为87.24%;筛查发现早期癌99例,占总大肠癌的46.26%。大肠癌筛查发现率为104.15/10万,明显高于相应年龄段(50~74岁)大肠癌监测发病率81.18/10万(P〈0.001),表现为≤69岁年龄段大肠癌发现率明显高于相应发病率,≥70岁年龄段则相反。结论 广州市大肠癌筛查策略可以发现大肠癌高危人群,提高全结肠镜病变检出率、癌前病变早诊率和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比例,≤69岁人群受益高于70~74岁人群,是大肠癌筛查重点关注人群,应需进一步促进高危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
李燕刘华章梁颖茹林国桢李科董航许欢王鸣
关键词:大肠癌
广州市2004-2013年原发性肝癌流行现况和趋势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3位,其发病变化趋势全球不同。本研究通过分析广州市肿瘤登记处数据,了解原发性肝癌流行现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根据广州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2004-01-01-2013-12-31广州市原发性肝癌的病例资料,计算粗发病率、世界标化率(世标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标化率的计算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果 2004-01-01-2013-12-31广州市居民肝癌新发病例22 135例,男17 875例,女4 260例,男女比为4.20∶1,粗发病率、世标率分别为28.34/10万和21.29/10万,粗发病率和世标率的APC分别为-0.91%(95%CI为-2.80%~1.00%)和-2.97%(95%CI为-4.60%^-1.30%);除≥75岁年龄组外其余各组均呈现下降趋势;男女患者肝癌发病均从40岁开始迅速增加,80~84岁达高峰。结论广州市2004-2013年肝癌发病标化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发状态,应加强肝癌的防治研究。
李科林国桢李燕许欢
关键词:发病率肝癌
颅脑损伤后CT影像特点及神经内分泌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观察患者颅脑损伤后的CT影像特点,分析其神经内分泌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36例)和重型组(33例),3组患者均行头颅CT扫描,分析患者CT影像特点与颅内压(ICP)的相关性;另选取同期体检的25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神经内分泌皮质醇(COR)水平,并分析COR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不同颅脑外伤鹿特丹CT(Rotterdam CT)评分、基底池的I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521,F=103.815;P<0.05);不同脑室受压和中线移位患者的I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0,t=6.849;P<0.05);基底池评分、脑室受压、中线移位、RotterdamCT评分与ICP具有相关性(r=-0.835,r=-0.572,r=0.465,r=0.983;P<0.05),RotterdamCT评分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基底池情况、脑室受压及中线移位;重型组COR水平高于中型组,重型组和中型组均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重中型组=8.243,t重轻型组=17.101,t中轻型组=11.525;P<0.05);健康对照组与轻型组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R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317,P<0.05)。结论:临床评估颅脑损伤后ICP时,RotterdamCT评分优于其他单个CT影像特点,颅脑损伤越严重,COR水平升高幅度越明显。
吴泽健许欢徐蓉邱炳辉蔡裕兴
关键词:颅脑损伤影像特点神经内分泌
广州市2005~2013年肺癌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5~2013年肺癌发病趋势,为广州市肺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广州市2005~2013年肿瘤登记处收集的发病资料以及相应的人口数据,分别计算肺癌的性别、年龄别发病率、年龄调整发病率(世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同时描述2005~2013年期间各年度肺癌的发病变化趋势。结果:广州市2005~2013年肺癌发病共34 873例,肺癌粗发病率和世标率分别为49.27/10万(男性65.44/10万,女性32.55/10万)和34.94/10万(男性49.68/10万,女性21.53/10万)。肺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长,在40岁开始迅速上升,80~84岁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为380.46/10万,85岁以上年龄组回落到307.08/10万。广州市2005~2013年肺癌粗发病率呈平稳增长态势,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21%(95%CI:0.30%~2.10%),粗发病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世标率呈平稳下降态势,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16%(95%CI:-1.90%^-0.40%),世标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广州市2005~2013年肺癌粗发病率发病呈平稳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应积极加强有效的防治措施。
许欢林国桢李科周琴董航
关键词:肺癌肿瘤登记发病率流行病学
2004—2016年广州市膀胱癌发病情况及其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4—2016年膀胱癌发病情况及其趋势。[方法]根据广州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2004—2016年广州市膀胱癌病例数据,分析粗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2000年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中标率)、Segi’s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世标率)、35~64岁截缩率、0~64岁累积发病率、0~74岁累积发病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PC)。[结果]广州市2016年户籍居民膀胱癌新发病例502例,男、女世标发病率之比为3.88∶1(男性5.43/10万,女性1.40/10万),男、女世标发病率均呈平稳下降趋势(男性APC=-2.68%,95%CI:-3.7%^-1.6%,P<0.05;女性APC=-3.30%,95%CI:-4.80%^-1.70%,P<0.05)。城区、郊区和郊县世标发病率之比为1.51∶1.50∶1(城区3.44/10万,郊区3.42/10万,郊县2.28/10万),城区世标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APC=-5.25%,95%CI:-6.4%^-4.1%,P<0.05),郊区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PC=-0.76%,95%CI:-2.6%~1.1%,P>0.05),郊县呈明显增长趋势(APC=6.15%,95%CI:2.2%~10.2%,P<0.05)。男、女性膀胱癌发病均从50岁开始快速上升,男性在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97.50/10万),女性在80~85岁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30.30/10万)。[结论]广州市膀胱癌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城郊发病差距逐渐缩小,应加强对50岁以上男性高危人群,尤其是郊县地区男性膀胱癌的有效防治。
许欢李科梁颖茹董航陈远源
关键词:膀胱癌发病率
广州市2008-2017年全人群女性乳腺癌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女性乳腺癌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广州市近十年肿瘤登记数据以及定期随访信息,描述女性乳腺癌基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分布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研究对象1、3、5年总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变量与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广州市2008-2017年确诊的12465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平均诊断年龄为53.9岁,40~54岁患者占比最高,为43.9%;仅15.6%患者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正常BMI患者占78.2%;90.0%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组织学类型,占82.3%。4家三甲医院患者中,有2640例纳入临床病理分析,其中临床早期(0-Ⅰ期)患者比例为35.0%,Ⅱ期占44.8%,Ⅲ、Ⅳ期各占17.2%、3.0%;ER阳性、PR阳性、HER-2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79.5%、70.8%、19.2%;亚型方面,Luminal B亚型患者比例最高,为53.3%。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0%、95.3%、92.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龄≥55岁、TNM晚期、ER阴性、PR阴性、Luminal B亚型以及三阴性亚型与患者预后较差相关。结论与我国既往以医院为基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以广州市全人群为基础,发现乳腺癌患者高龄、临床早期、ER阳性患者占比较高;总生存率高于我国既往报道的水平;乳腺癌特征与预后关系和其他报道结果一致。
陈倩欣张怡心李科董航许欢林国桢任泽舫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广州市2004—2013年结直肠癌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36
2016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病趋势,为广州市结直肠癌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广州市2004—2013年肿瘤登记处发病数据以及相应的人口数据,分别计算结直肠癌的粗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年龄调整发病率(世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同时对2004—2013年期间各年度结直肠癌的发生变化趋势进行描述。结果广州市2004—2013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共26 579例,结直肠癌粗发病率和世标率分别为33.77/10万(其中男性37.16/10万,女性30.26/10万)和23.96/10万(其中男性28.16/10万,女性20.16/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27∶1。结直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长,在40岁开始快速上升,80岁达到发病高峰。在结直肠癌发病部位构成中,以结肠癌和直肠癌为主,其中结肠癌发病率又高于直肠癌;10年间结肠癌粗发病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平均APC为2.11%,直肠癌粗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APC为-0.73%。结论广州市2004—2013年10年间结直肠癌粗发病率发病呈平稳增长趋势,其中以结肠癌发病上升为主,应积极探索结直肠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加强研究和开展综合防控,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丘嘉煌李燕李科林国桢梁颖茹许欢刘华章
关键词:结直肠癌发病率流行病学
2004-2016年广州市胃癌流行情况及发病趋势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胃癌是严重威胁居民消化系统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本研究拟分析广州市居民胃癌流行情况及发病趋势,为制定胃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2016年广州市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胃癌标化发病率(世标率),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线性回归分析率值的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结果 2004-2016年广州市户籍居民胃癌新发病例12 467例,男女世标率发病比为1.93∶1,城区、郊区和郊县世标率发病比为1.66∶1.15∶1,粗发病率和世标率分别为12.02/10万和8.44/10万,粗发病率和世标率APC分别为-1.10%(95%CI为-2.00%^-0.20%,Z=-2.84,P<0.001)和-3.37%(95%CI为-4.20%^-2.60%,Z=-9.25,P<0.001)。男女性胃癌发病均从45岁开始快速上升,在75~79岁年龄组达到发病高峰,男性为58.42/10万,女性为27.03/10万。结论广州市2004-2016年胃癌发病标化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城郊发病差距逐渐缩小,应加强≥45岁男性高危人群尤其是郊县地区胃癌的有效防治。
许欢李科梁颖茹董航陈远源王燕
关键词:胃癌发病率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