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黄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室
  • 2篇手术室护理
  • 2篇麻醉
  • 2篇护理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护理
  • 1篇预见性护理
  • 1篇上肢
  • 1篇上肢手术
  • 1篇神经阻滞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室安全
  • 1篇手术室管理
  • 1篇手术室护理管...
  • 1篇手术室护理质...
  • 1篇手术室患者
  • 1篇套叠
  • 1篇全麻
  • 1篇全麻插管
  • 1篇骶管

机构

  • 6篇东莞市黄江医...

作者

  • 6篇陈静
  • 3篇喻平
  • 3篇林艳芬
  • 2篇陈欢
  • 1篇袁智云
  • 1篇许淑云
  • 1篇吴静静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在外周静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分析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外周静穿刺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存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设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30例)传统穿刺,给予观察组(30例)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平均穿刺次数、并发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次数相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相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总满意率,观察组明显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应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相较于传统穿刺的效果更好,能够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控制穿刺后并发症的出现。
袁智云林艳芬吴静静陈静
关键词:外周静脉穿刺超声引导并发症
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丙泊酚(100mg)联合氯胺酮(10mg);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30mg)。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注射部位疼痛、术中体动、术后腹痛及苏醒评分(steward评分)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追加丙泊酚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3.88±0.32VS.3.3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注射部位疼痛、术中体动、术后腹痛比例均低于对照组(5.00%VS.25.00%,8.33%VS.38.33%,8.33%vs.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麻醉效果确切,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喻平曾金稳冯琤聪袁丽媚陈静
关键词:丙泊酚氯胺酮无痛人流
小儿肠套叠手术全麻插管与全麻插管复合骶管麻醉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全麻插管和全麻插管复合骶管麻醉应用在小儿肠套叠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小儿肠套叠手术患儿5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全麻组采取全麻插管处理,复合组在全麻组基础上复合骶管麻醉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前(T0)、手术开始(T1)、术中(T2)、术后(T3)各个时点血压与心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T1、T2、T3时的心率与血压相比术前有轻微变化,但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高热与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P>0.05)。结论小儿肠套叠手术中实施全麻插管与全麻插管复合骶管麻醉处理可取得相似的效果,对患儿心率与血压无明显影响,而且安全性高,为此笔者认为这类手术中可不复合骶管麻醉处理。
喻平曾金稳陈欢陈静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全麻插管骶管麻醉
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上肢手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全部采用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盲穿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局部麻醉用药量、操作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观察组麻醉效果43例优、6例良、2例差,麻醉有效率为96.08%(49/51);对照组麻醉效果23例优、20例良、8例差,麻醉有效率为84.31%(43/51)。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并发症以及局部麻醉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上肢手术患者而言,在实施麻醉期间采用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能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患者的并发症较少,麻醉效果确切,同时操作简单易行,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喻平曾金稳陈欢陈静
关键词: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麻醉效果
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影响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7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38例与参照组38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护理后两组疼痛评分,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参照组为76.32%,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联合护理可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林艳芬陈静袁芳许淑云蔡运华
关键词:手术室患者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组对比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手术室实施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36例,研究组36例;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手术护理中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患者护理后各类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意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中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
林艳芬陈静袁芳
关键词:手术室管理护理管理常规护理手术室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