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
-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液体复合肥、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增强植物抗性的液体复合肥、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制备原料包括:海藻酸钠寡糖、尿素硝酸铵溶液、磷酸二氢钾、微肥和助剂,其中,海藻酸钠寡糖、尿素硝酸铵溶液、磷酸二氢钾和微肥之间的重量比为(4.0~4.9):(...
- 张运红张玉亭孙克刚杜君和爱玲张梦
- 文献传递
- 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在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结荚成熟期分期收获,测定不同时期荚果数量及自然落荚、扰动落荚、留枝荚果成熟度和籽粒产量,分析各因素对紫云英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紫云英种子最佳收获期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紫云英荚果数量随生育期延长逐渐增加,总荚果数和留枝荚果数于盛花期后26d达最大值;自然落荚量随成熟度的升高显著增加,61.1%~88.8%荚果成熟时,自然落荚占总荚果数3.3%~24.1%,最高落荚损失占总产量的20.9%,自然落荚的荚果成熟度及千粒重显著高于留枝荚果和扰动落荚。在0~90%的成熟度区间内,单位成熟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为3.4至-1.1g·m^(-2),随成熟度升高,籽粒产量增长率降低。在群落荚果68.7%成熟时,种子产量最高达1 250kg·hm^(-2),花序消失可作为紫云英种子最佳收获期的表观群体信号。
- 刘春增李本银张梦吕玉虎潘滋亮郭晓彦曹卫东
- 关键词:紫云英荚果成熟度落荚种子产量
- 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为探讨稻田在翻压等量紫云英作绿肥的情况下化肥减量施用对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托长期种植紫云英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MV+100%F、MV+80%F、MV+60%F、MV+40%F)对水稻收获期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翻压紫云英可以替代20%~40%氮肥;与单施化肥(100%F)和紫云英配施化肥(MV+100%F)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20%~60%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为5.5%~17.8%,并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15.0%~26.0%。单施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水稻产量较对照不施肥提高30.0%~39.6%,以紫云英配施80%化肥水稻产量最高。紫云英配施减量20%~40%化肥水稻产量较配施化肥100%增加2.7%~7.1%。分析产量主要构成发现,紫云英配施化肥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提高产量。综合考虑土壤理化性状、水稻产量等水稻可持续发展因素,豫南稻区紫云英翻压量22500 kg/hm2时,化肥减施20%~40%均可在此地推广,以化肥减施20%为最优。
- 聂良鹏郭利伟郑春风吕玉虎张梦李本银潘兹亮李杰
- 关键词:紫云英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
- 紫云英不同枝位荚果的时空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被引量:3
- 2020年
- 为明确紫云英成熟过程中荚果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通过分期并按特定枝位收获,研究信紫1号紫云英群体不同时期和结荚枝位的荚果性状及籽粒生产力。结果表明,第1~2枝位花序结荚数显著低于第5~6^+枝位,但花序中最大和最小荚果的长度和宽度、荚果内粒数、籽粒千粒重均显著高于第5~6^+枝位。随收获期延后,花序结荚数逐渐降低,最大和最小荚果的长度和宽度、籽粒千粒重逐渐升高。盛花期19d后花序结荚数和荚果内粒数在枝位间无显著差异。最小荚果宽度与籽粒千粒重、最大荚果长度与荚果内粒数极显著正相关(r=0.9530、r=0.7397)。单枝籽粒生产力随枝位升高显著降低,第1~2枝位于盛花期后26d达最高值(92.4~98.6mg/枝),其他枝位则在第33d达最高值(55.7~82.1mg/枝),枝位籽粒生产力对籽粒实际产量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度(R^2=0.9426,P<0.0001)。综上,信紫1号最小荚果宽度和最大荚果长度可作为其荚果内籽粒性状的表征,下层枝位是种子生产的重点枝位。
- 张梦李本银刘春增聂良鹏郑春风王岚吕玉虎
- 关键词:紫云英籽粒产量
- 紫云英荚果分层成熟特性及其种子产量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紫云英是我国重要的冬季绿肥,具有无限花序的生长特性。对不同时期紫云英各枝位荚果开展调查,研究荚果的成熟规律及各枝位对种子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紫云英荚果生物量随生育期延长逐渐增加,第1~2枝位荚果生物量显著高于第5及以上枝位。种子总产量表现为26 d≈33 d>19 d>12 d>5 d,最高产量为123.2 g·m^-2,其中80%来自第1~4枝位荚果。荚果成熟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第1~4枝位荚果成熟指数随时间呈现“S”形变化,于盛花期后12~26 d快速成熟;第5及以上枝位荚果成熟指数呈指数型变化,在第19~33 d快速成熟。下层枝位最大荚果长和宽、荚果内粒数、种子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上层枝位。荚果成熟度由Ⅰ级至Ⅵ级,荚色由青绿色转变为黑色,花序最大荚果长度增长2倍,宽度增长4倍,种子千粒重增长6倍。第1~3枝位种子产量随成熟指数变化的速率是第4~6^+枝位的2.58倍。综合荚果成熟和种子产量,1~4枝位荚果应作为紫云英种子收获的主要部位,顶层荚果成熟度达Ⅳ级后收割可获最高产量。
- 张梦李本银刘春增吕玉虎张成兰陈雪青曹卫东
- 关键词:紫云英种子产量
- 一种基于紫云英——水稻轮作的紫云英播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紫云英——水稻轮作的紫云英播种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该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割水稻;2)播种紫云英种子;3)利用水稻灭茬机灭茬。利用本发明的播种方法,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并提高紫云...
- 刘春增吕玉虎李本银张梦郑春风张成兰陈雪清
- 文献传递
- 基于BSA-seq的花生果壳厚度QTL定位分析
- 【研究背景】花生果壳厚度是花生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因为它不仅影响荚果抵御虫害和病原体侵袭的能力,同时还影响花生的脱壳过程。然而,很少有研究探究花生果壳厚度的遗传基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利用以厚壳品种粤油18与薄壳品种潍...
- 刘鸿飞郑峥孙子淇齐飞艳王娟汪濛濛董文召崔凯路赵明博汪晓张梦吴晓慧吴越罗丹丹黄冰艳张忠信曹刚强张新友
- 关键词:花生QTL
- 喷施敌草快对紫云英含水率、荚果性状的影响及其应用安全性评价
- 2022年
- 为解决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收获期茎秆贪青晚熟影响机械化收获的问题,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敌草快催枯及其对紫云英种子产量的影响,并对其施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敌草快施用6 d后紫云英含水率显著降低,中部和顶部茎秆含水率下降至30%~40%,底部茎秆下降至54%~61%,显著低于喷施清水处理(P<0.05),但不同浓度的敌草快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 g·L^(-1)敌草快处理显著降低紫云英总花荚数、荚果总重和种子产量,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5 g·L^(-1)敌草快处理荚果性状和产量与喷施清水处理无显著差异;20 g·L^(-1)敌草快处理下荚果中敌草快残留量达2.34μg·g^(-1),茎残留0.42μg·g^(-1),显著高于10 g·L^(-1)处理(0.70μg·g^(-1)和0.16μg·g^(-1))和5 g·L^(-1)处理(0.05μg·g^(-1)和0.01μg·g^(-1));水稻(Oryza sativa)和紫云英种子萌发及生长的敌草快安全阈值分别为0.01 mg·L^(-1)和1 mg·L^(-1)。综合考虑脱水效果、荚果性状、种子产量、敌草快残留及其对受体的毒性等情况,紫云英种子生产中适宜施用5 g·L^(-1)敌草快进行催枯,残留不影响水稻接茬。
- 刘春增张梦史鹏飞郭晓彦聂良鹏吕玉虎凌敬伟潘滋亮郑春风郑春风
- 关键词:紫云英安全评价
-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我国重要的稻田绿肥作物,为揭示不同地区种质资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7份紫云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77份供试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677~0.8686,可划分为6个聚类。不同地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1363,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种群间变异占比13.9%,种群内变异占比86.1%。不同ISSR引物扩增信息鉴别紫云英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构建了以P809第3,8,9,10,12,15扩增位点以及P886第1,3,5,9,10,11扩增位点为特征的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77份供试紫云英资源。以资源所在省份为单元进行群体分析,供试紫云英资源遗传结构呈现分化特征,河南-安徽-江苏-上海资源遗传结构相似,构成北方亚群;四川-广西-湖南-江西资源相似,构成西南方亚群;福建种质资源则呈现混合型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紫云英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 张梦史鹏飞刘春增刘春增李本银张琳郑春风郑春风何春梅何春梅吕玉虎常单娜曹卫东
- 关键词:紫云英种质资源
- 腐植酸尿素对冬小麦增产效果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6年
- 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腐植酸尿素对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尿素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千粒重及氮肥利用率。施用腐植酸尿素I型和腐植酸尿素II型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753.2、756.9 kg/hm^2,千粒重分别提高1.3、1.4 g,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1.97、11.60个百分点;与普通BB肥相比,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897.7、894.0 kg/hm^2,千粒重分别提高0.5、0.6 g,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0.11、9.74个百分点。
- 孙克刚张梦李玉顺
- 关键词:腐植酸尿素冬小麦氮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