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作品数:43 被引量:84 H指数:5 供职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 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大脑前动脉复合体影像学特征在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复合体影像学特征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影像PACS工作站,采集3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或三维螺旋CT脑血管造影(3... 赵兵 杨华 刘健 隋健美 李玉明 陈益民 刘沣 向欣 出良钊 宋士宾 潘文 王凡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 影像学 文献传递 脑梗塞11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3 2012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支架扩张成型技术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陈安平 杨华 王凡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缺血性脑卒中 人类生命 生活水 脑脊液净化系统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净化系统临床应用的性能及用于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各20例,入院后均行DSA检查明确出血原因为动脉瘤,经神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后同时采用脱水、止血、抑酸、抑制血管痉挛、镇静止痛、血压控制及防治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21d。治疗组患者通过腰椎穿刺置管连接脑脊液净化系统,连续治疗3d,8次/d,将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血性脑脊液分次引流排出。结果两组根据CT影像学变化、脑血管痉挛缓解时间、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净化系统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较显著,可较快减少颅腔内出血量,较早缓解血管痉挛,减轻临床症状。 雍亚雄 李玉明 杨华 王凡 出良钊 关锋 刘健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鞍区病变致高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2010年 胡阳春 王凡关键词:鞍区病变 高钠血症 下丘脑 术前后 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基因抑制对SH-SY5Y细胞Tau和配对螺旋样纤维蛋白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n AChR)基因沉默对SH-SY5Y细胞Tau和配对螺旋样纤维蛋白(PHF)1水平的影响及α7n AChR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H-SY5Y细胞转染α7 n AChR shRNA重组质粒,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细胞中α7 n AChR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Tau和PHF1蛋白水平。结果α7 n AChR基因沉默组与空质粒组相比,α7 n AChR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94%(P<0.01)和82%(P<0.01);Tau蛋白水平升高了65%(P<0.01);PHF1蛋白水平升高了58%(P<0.05)。结论α7 n AChR基因表达抑制后Tau和PHF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au蛋白和PHF1蛋白表达增加直接促进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这可能与AD的病理进程有一定关系。 周飞 张淑丽 李毅 王凡 官志忠 齐晓岚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TAU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97例 被引量:6 2009年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为颅内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文献报道较少。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骨窗开颅并强调保留横窦外骨桥,但存在横窦显露不清及术后横窦受压等问题。笔者尝试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胡阳春 杨华 王凡 出良钊 隋建美 李玉明关键词: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 开颅清除血肿 颅内血肿 骨窗开颅 手术方法 脑型血吸虫肉芽肿23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罗斌 胡阳春 王凡关键词:脑血吸虫肉芽肿 影像学检查 血吸虫卵 长江流域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除了高致死率外,还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国民生活质量。 出良钊 杨华 董明昊 章永祥 关锋 王凡 刘健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 高复发率 致死率 致残率 颅内动脉瘤栓塞效果的影像学分级标准及意义 杨华 刘沣 邹盛辉 冯鲁乾 蒋秋华 莫业和 王忠安 冉启山 陆斌 刘健 隋建美 李玉明 王凡 出良钊 宋士宾 陈益民 向欣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ChAT和CHE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血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及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VCIND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61例VCIND患者作为研究组,其检测符合Rockwood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但未达到NINDS-ARIIEN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同期相匹配的7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ChAT及CHE活性。结果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ChAT活性(120.94±23.93)U/mL较对照组(64.88±12.23)U/m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E活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IND患者血清ChAT活性增加,促进乙酰胆碱的合成,可能是VCIND患者机体维持认知功能的一种代偿作用。 王凡 李毅 肖雁 徐源 刘健 官志忠关键词:胆碱乙酰化酶 胆碱酯酶